s 閱讀頁

36、悲陳陶

  孟冬十郡良家子[一],血作陳陶澤中水[二]!野曠天清無戰聲,四萬義軍同日死[三]!群胡歸來血洗箭,仍唱胡歌飲都市[四]。都人回麵向北啼,日夜更望官軍至[五]。

  這和下篇《悲青阪》都是至德元載(七五六)冬杜甫淪陷在長安時所作。記載的是房琯在和安史叛軍作戰中的一次慘敗,充分表現了杜甫高度的愛國精神。《唐書:房琯傳》:“至德元載十月,琯自請將兵,收複京都,肅宗許之。琯分為三軍:楊希文將南軍,自宜壽人,劉悊將中軍,自武功入;李光進將北軍,自奉先入,琯自將中軍為前鋒。辛醜(二十一日),二軍(中軍北軍)先遇賊於鹹陽縣之陳陶斜,接戰,官軍敗績。”陳陶斜又叫陳陶澤,在鹹陽縣東。兵敗陳陶,故即以《悲陳陶》為題。

  [一]孟冬,即十月,記其時。十郡,指陝西地區,記義軍的籍貫。

  [二]見死的人很多,且死得很冤枉。

  [三]二句悲官軍之慘敗,《房琯傳》:“琯用春秋車戰之法,以車二千乘,馬(騎兵)步夾之。既戰,賊順風揚塵鼓噪,牛皆震駭,因縛芻縱火焚之,人畜撓敗(潰亂),為(安史叛軍)所傷殺者四萬餘人。”可見當時由於房琯的“食古不化”,官軍簡直弄得不戰自潰,所以說“無戰聲”。

  盡管死得冤枉,但他們為國犧牲的精神是不容抹殺的,所以稱為“義軍”。吳瞻泰雲:“野曠天清無戰聲七字,具天地人。蓋從來兩軍交鋒,天地變色,軍士號呼,乃成苦戰。今野曠天清,而人無戰聲,則天地人皆若不知有戰者,而輕輕四萬義軍同日受戮,豈不可悲!”接岑參《行軍》詩:“昨聞鹹陽敗,殺戮淨如掃。積屍若丘山,流血漲灃鎬。”也是寫的這一史實。

  [四]二句憤安史叛軍之驕橫。血洗箭,是說箭和其他武器上都沽滿了血,就象用血洗過了似的,所謂“匣裏金刀血未幹”。有的解作“洗箭上之血”,有的解作“用血水以洗箭”,都未免太拘泥。

  血字一作雪,也不對。殺了你的人不算,仍要在你的家裏喝你的酒來慶祝勝利。這情況,是詩人杜甫也是所有的長安居民所痛心的。

  [五]都人,京都(長安)的人民。這時唐肅宗在靈武,靈武在長安北,故向北啼。這兩句正反映了人民再接再厲、不屈不撓的愛國精神。可知明年,唐肅宗一舉而收複長安、洛陽,便是依靠了廣大人民的愛國力量。——按戎昱《收襄陽城》詩:“日暮歸來看劍血,將軍卻恨殺人多。”又李鹹用《乒後尋邊》詩:“劍戟遠腥凝血在,山河先暗陣雲來。”此詩血洗箭,正是寫的武器上的凝血。

  
更多

編輯推薦

1聚焦長征...
2聚焦長征--長征中的...
3紅軍長征在湖南畫史
4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5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6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7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8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9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10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