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微知著

成功是人生,失敗也是人生。 輝煌是人生,平凡也是人生。
個人資料
文章分類
博文
(2013-12-12 02:45:07)
決策就是要在幾種可能中作出選擇。而每一種選擇都各有利弊,有好處,也有壞處,即犧牲或風險。沒有犧牲,就不存在決策問題。這種利弊不都是經濟上的,可以是生態上的,道義上的。比方,環境的破壞,生命的犧牲。舉個例子。一棟三層樓房,三樓的一間房間失火了,你和一些人正在這個房間內。房間隻有一個門。一般情況當然從門出逃。這時,沒有決策問題。但如果[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來美國以前,想象美國是世界最富強的國家,有許多人得諾貝爾獎,美國人一定很聰明。來美以後,發現不是這麽一回事。與中國人比,許多美國人好像很傻。除數學不行以外,日常事務也不聰明。更別說許多製度有漏洞,美國人都不知道去利用,為自己謀利。
我自己遇到一件小事,可以證明。類似的事情大概很多人遇到過。不過我想我遇到的這件更典型。
那是我剛到[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3-12-08 02:04:34)
什麽人是聰明人?我以為光靠智商測驗IQ是不夠的。我不知道智商測驗原理,我想大概是測驗人的聯想功能吧。聯想功能是聰明的表現。聰明人能夠舉一反三,觸類旁通。但這不能概括聰明的全部。而且,我懷疑,這種智商測驗是否可以通過訓練而取得高分。如同托福測驗一樣。有的人,托福考分很高,但實際英語能力不強。何況,從前還沒有IQ測試,照樣有聰明人。
聰明[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2013-12-07 11:51:57)
福爾摩斯探案中,有一個案件,福爾摩斯與他的助手華生醫生分析案情。對有一個結論,華生表示不理解,似乎不大可能。福爾摩斯馬上給他作個試驗。他突然把自己胸口掩蓋起來,然後問華生,今天我的領帶是什麽顏色?盡管華生一直與他麵對麵談話,卻說不出來。案件中的情況與此類似。這就是心理學上的注意力問題。盡管你可以清楚看到,由於不注意,沒有往心裏去。[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3-12-05 14:35:00)
這不是數學題,而是管理學題。
數學上,1+1等於2,這是沒有疑問的。管理學上,一個人加一個人,不一定等於兩個人。答案是不確定的。可以是1+1大於2,1+1等於2,1+1小於2,甚至於1+1小於0。
1+1大於2的例子。所謂“三個臭皮匠,合成一個諸葛亮”。這裏是1+1+1大於3。這是講,人多主意多,集思廣益,互相啟發,得到的解決問題的辦法超過每個人分別出主意的總和[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3-12-03 04:38:51)
改革開放以前,在國內接待來自國外的華人,我當時就想,他們是中國人還是美國人?看他們的言談是中國人,但他們生活在另一個世界,好像與我們不一樣。加上那時對意識形態的警惕,總有一種隔閡。現在,我自己成了美籍華人,我就問我自己,我是誰?是中國人,還是美國人?
我的回答是三句話:
我是美國人,我也是中國人,我歸根結蒂是中國人。
人們常說[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3-11-30 03:04:25)
在美國,差不多人人開車,天天開車。圍繞車,有一係列事情,或者麻煩。停車往往就是一件麻煩事。違規停車,會被拖走。一般你當然不會有意違規。麻煩就在於,有時候你不知道違規。你到一個地方辦事,當然要停車,等你辦完事出來,車已經被拖走了。當然也可能被偷走,但多數是被拖走。你要辦事,所以不可能老看著車。
商店,購物中心,公司,公寓,到處都有規[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3-11-28 07:15:14)
在中國,排隊加塞是比較普遍的。在美國就不行,沒有見到過加塞的。有一件小事,給我很深印象。這是一件變相的加塞事件。
有一個星期六早上,我去銀行取錢。銀行9時開門。我到達時還不到9時。門口已經有幾個人在等待。由於人不多,等待的人沒有排成隊。不過大致是,先到的人離開大門近一點,後到的人,離開大門遠一點。但先後次序不嚴格。我之後又陸續有人來[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3-11-25 08:21:59)
一。活學活用毛語錄
文化革命開始,大講出身成分。一付對聯“老子英雄兒好漢;老子反動兒混蛋”風行一時。毛澤東在中央會議上親自寫的一張的大字報把中央分成兩個司令部,無產階級司令部和資產階級司令部。於是,上行下效。某大學數學係一年級某班,有兩個出身好的學生自封為無產階級司令部,把一個出身不好的同學算作資產階級司令部。他們對那個出身[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3-11-23 17:19:10)
(第一稿發表後,有批評。我覺得有道理,所以作了點修改。)
來美國的人,有各種各樣原因。有的是因為當年中國太貧窮。但對許多知識分子來講,這不是主要原因。中國人普遍有愛國情懷。當年新中國成立,許多海外學者放棄優越條件,報效祖國。改革開放初期,來美的留學生許多出自知識分子家庭。他們的父母在文革或者以前的政治運動中受盡折磨,搞怕了。有的年輕[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
[6]
[7]
[8]
[9]
[10]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