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2014-07-08 15:29:41)


以前在網上讀到一個段子,說一老兄去劍橋參觀。到那兒見人就問徐誌摩的《再別康橋》石碑在哪兒。因為他來前聽人說老徐那首詩被劍橋刻在一石碑上了。總算問到一個小店裏的英國小夥子,倒是知道有這麽一首詩,什麽“Softly,softly,Ileave。”把那老兄驚得差點一斤頭跌進康河裏。。。。。。詩詞不可譯,這幾乎難以否認。那天我閑來亂翻書,正好翻到楊憲益和戴[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2014-07-07 18:38:40)
文/餘光中 1.孩子,我希望你自始至終都是一個理想主義者。
你可以是農民,可以是工程師,可以是演員,可以是流浪漢,但你必須是個理想主義者。 童年,我們講英雄故事給你聽,並不是一定要你成為英雄,而是希望你具有純正的品格。 少年,我們讓你接觸詩歌、繪畫、音樂,是為了讓你的心靈填滿高尚的情趣。這些高尚的情趣會支撐你的一生,使你在最嚴酷的冬天也[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溫煦明媚的冬日陽光下出去走走是一件很開心的事情,今天我和大旅決定去參觀TheNickolsonMuseum’。這個博物館位置在悉尼大學內,每個月第一個星期六免費開放。門票錢省了,我就用這錢買了好多零食,在火車上慢慢悠悠的邊看書邊吃著,從心底裏都樂開了花,嗬嗬,我這樣的女人比較好養。
逛博物館可是個體力活,特別是和大旅一起的話,一般博物館不關門我們是不[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小愛、丫蛋和我走進盧浮宮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去參觀“盧浮宮三寶”。盧浮宮的稀世珍品成千上萬,而當得起這頂尖三寶的藝術品,竟然有兩件來自古希臘。僅僅這一事實,就令人難以否認古希臘藝術,尤其是雕塑藝術,“前無古人,後無來者”這樣的事實。這是三寶之一的《VenusdeMilo》(米洛的維納斯),約150BC-125BC創作。
三寶之二的《WingedVictoryofSamot[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3)
(2014-07-03 16:17:25)


小愛、丫蛋和我都喜歡去garagesale。一有空,大大小小、遠遠近近,各種garagesale都能吸引我們去。 前一個周末,我們家後麵那條街正好有garagesale。三人去了,各有收獲。我的收獲是化2塊錢,買了一本舊書,書名《OddJobs–PortraitsofUnusualOccupations》(稀奇古怪的職業圖集),作者NancyRicaSchiff,2002年出版。每一頁介紹一種新奇的工作,有些確實聞所未聞。世界上有那麽一[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4)

這段時間阿富汗寶物展覽在悉尼州立藝術館舉行,我們趁著長周末趕去看展覽。阿富汗在我印象中是個多年戰火紛飛的不幸國家,它的古文化和民俗一直讓我覺得神秘和充滿異國情調。 停好車後,時間充裕,我們也不急著趕去藝術館。在這秋高氣爽的日子裏,邊看邊走,一路興趣盎然地拍下不少街景。 悉尼塔首先映入眼簾。它位於市中心,高304.8米,是澳大利亞最高建築,[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4)
(2014-06-30 15:20:18)


1.
什麽是“三藏”? 佛教經典分為經、律、論三藏。藏,來自巴利語pitaka,意為“藍筐”(baskets)。佛教徒用以稱呼經藏(sutrapitaka)、律藏(vinayapitaka)、論藏(abhidharmapitaka)三種佛典。 弟子們將佛陀一生的言行錄收集整理成“經藏”,將佛陀製訂的戒條收集整理成“律藏”,將弟子們對對佛陀教法闡釋的著作收集整理成“論藏”。[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7)
(2014-06-29 06:32:22)


有一本書我特別喜歡,那就是英國作家威廉·薩默塞特·毛姆的《刀鋒》。毛姆是我從大學時代就非常欣賞的一位英國著名小說家,劇作家。一次偶然的機會我在大學圖書館借到了一本他的《月亮與六便士》,從此這輩子就與他結下了不解之緣,幾乎讀過所有我能看到的他的小說。毛姆1874出生於法國英國大使館,直到10歲父母雙亡才被送回到英國,因此他深受法國[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5)


通常我們會把希臘藝術和羅馬藝術放在一起看,籠統地認為羅馬人雖然軍事上打敗了希臘,卻在神話、哲學、建築和藝術等領域拜希臘為師,將戰敗一方的傳統照搬照抄、亦步亦趨。 事實上,羅馬藝術除傳承希臘藝術外,還有另一個重要源流。這個源流就是產生於意大利北部,一個叫做Etruscan(伊特盧斯坎)早期文明(768BC–264BC)的藝術傳統。 Etruscan文明未能力[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好久了,想寫一寫芬蘭音樂家JeanSibelius(讓·西貝柳斯),因為自從第一次聽了他的音樂會後,就心有戚戚焉。Sibelius(1865-1957)與馬勒、卡爾·尼爾森並稱為20世紀最重要的交響樂作曲家。年輕的時候,他先在赫爾辛基學習法律一段時間,決定改去赫爾辛基音樂學院(現在的西貝柳斯學院)學音樂,然後又去柏林和維也納深造兩年。
(圖片來自網絡)1892年,回[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8)
[1]
[2]
[3]
[4]
[5]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