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天色明亮,但不見太陽。既非烈日當空,卻又無雨有雲。一個出門旅遊的好天氣。 從我們住在市中心的GH(marcopoloinniguazu)出來,巴士總站就在馬路對麵。進了總站大門,右拐,再左拐,過人行天橋,走下台階,那裏就是去瀑布的巴士總站了。去瀑布的來回巴士票每人20比索。巴士每20分鍾發車。最早7:30發車,最晚下午7:30從瀑布公園門口發車。
人行天橋右側那個樓角就是[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9)

“皇後樂隊”(Queen)的前世今生
Queen(英國皇後樂隊)8月底又來澳洲巡回演出了!這一次Queen的主唱是AdamLambert。數一數,FreddieMercury去世以後,前後換了足足有10個以上的frontman。可誰能超越Mercury呢?
不過沒了Mercury,Queen並不能就此解散吧?現在32歲的AdamLambert出道於2009年的AmericanIdol。當年他的兩張single(WhatayaWantFromMe,IfIHadYou)都躋身美榜top10。去年9月,他和Queen[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有人類集居之處,必有音樂。這音樂又總是集合了每個地方獨特的情感和感悟。而音樂必要由樂器來表現。一直想寫一篇關於didgeridoo(音讀“蒂節瑞獨烏”)的帖子。Didgeriddo是一種長管吹奏樂器(woodwind),由澳洲土族居民原創。它已有1500多年的曆史。記得剛來澳洲的時候,甫出悉尼的KingsfordSmithAirport機場,就在出口處看到了土著在表演吹奏didgeridoo。那種純樸而邈[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參觀曼穀大王宮,主要看四組建築,分別是玉佛寺(WatPhraKaeo)、摩天宮殿群(PhraMahaMontiengroup)、節基殿(ChakriMahaPrasad)和律實殿(DusitMahaPrasad)。乍一眼看到泰國建築,我感覺一種典型東南亞地方明媚絢麗加上金碧輝煌的美豔撲入眼簾。那些層層疊疊的綠底鑲橙色寬邊的屋頂,就像跳著泰式舞蹈的舞娘那款款而動的折疊舞裙。屋簷上尖尖的garuda鴟吻,更添舞姿動感[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以前讀過韓寒幾篇雜文,覺得他的思想超越他的許多同齡人。這部電影是他執導的第一部,而且據說醞釀了5年之久才開拍。我就想籍此看看他如何來將自己的思想作一個比較全麵表達。因為一部電影,畢竟不是一篇一擲而就的雜文,少不得須拿出自己係統的想法來做底子。於是這就可以成為了解他的一個契機。 電影情節比較簡單,對話卻精煉,時時機鋒閃現。愛情故[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54)


從玉佛寺出來,接著參觀大王宮的其他部分,第一眼看到的就是武隆碧曼宮。這可是一代泰王——羅摩八世——被人暗殺的地方。在守衛森嚴的王宮之內,國王被殺。多少黑暗的故事隱藏其中。。。。。。武隆碧曼宮是一座西式建築物,由羅摩五世於1903年為他的繼承人羅摩六世建造,後來也是羅摩七世(1925-1935)、羅摩八世(1935-1946)的居所。1946年,羅摩八世[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周末乘火車去城裏,一路上讀了一本叫做《唐朝絕對很邪乎》的曆史小說。作者霧滿攔江。雖是小說體裁,言辭麻辣,卻以正史為本,解讀獨到,頗有洞見。開心一笑之外,讓人有豁然開朗之感。書中介紹,“邪乎”,是吊詭和厲害的合意詞,唐朝曆史正是這名詞的最佳解釋,從頭到尾的21位皇帝每個人不止邪乎,還有著扯不開、理不清的稱呼,從父親母親兩邊排下[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4)

出了theGaredeChartres火車站,往市中心走10分鍾,大約700-800米路程,就走到夏特爾主教座堂(CathédraleNotre-DamedeChartres)側近處。夏特爾教堂本身隱含一部西方建築史。初建時,它采用基督教巴西利卡式(Christianbasilicas),即特點為中殿(nave)加上半圓形後殿(apse);數次火災後,1020年按照仿羅馬式(Romanesque)重建,即特點為拱形穹頂、厚重牆體、半圓拱門/窗/拱飾等;1194[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接著再看其它的各類守護神那伽(Naga),佛教天龍八部之一。在佛教傳說裏,naga與伽樓羅(garuda)是死敵。garuda靠吃naga為生。但是naga有毒,garuda最終被毒死。另一個傳說,佛陀在菩提樹下打坐。菩提樹根就是naga目支鄰陀(Mucalinda)的巢穴。天上下起7天7夜暴雨的時候,Mucalinda以自己長長的蛇身盤繞佛陀7圈,然後用自己的7個大蛇頭當雨傘為其遮雨。。。。。。
Garuda和Naga[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1.
《聖經》並非一本書,而是由73本(卷)書組成的一套全集。40幾個男人,花了超過1500年的時間(1400BC-110AC)寫成這套書。順便提一下,小女兒丫蛋認為,《新約》的文采不如《舊約》,metoo。看來這裏麵還涉及不同時期作者的不同文學造詣。這也難怪,因為這40多位作者來自不同的國家和地區(羅馬、耶路撒冷、巴比倫[伊拉克]、波斯[伊朗]、希臘和土耳其),又從事[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4)
[1]
[2]
[3]
[4]
[5]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