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居閑話

古稀老翁防癡呆,學習碼字非有才,有話則長無話短,藝術本是開心菜。無病呻吟莫恥笑,偶有得罪莫見怪,君子自有常來客,清茶淡酒敞胸懷
博文

畫家巴克斯特和俄羅斯芭蕾的黃金時代
今天為大家介紹一位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的俄國畫家,此人曾譽滿歐美,卻很少為中國藝術界所知,他叫巴克斯特(LeonBakst)在俄國藝術史上,他是“藝術世界”(MNPNCKYCCTBO)的主要成員之一。在西方現代藝術史中他給歸入“新藝術”運動(ARTNOUVEAU或ARTDECO)。這是巴克斯特1914年的照片我們先來看一下法國出版的“20[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GrettaChambers肖像始末——答網友問
1991年,我在WestmountGallery舉辦了首次個展,展覽很成功,蒙特利爾英文大報THEGAZETTE和藝術雜誌MAGAZINART都刊登了專文報道。引起了當地主流社會一些人的關注,包括Tundra出版社總裁MayCutler(參閱2016年7月23日博文:向北美的未來介紹中國)、Gazette報的藝術評論編輯AnnDuncan、及當時在ARCAN公司主管藝術收藏的JoAnnMeade夫人。後者決定讓ARCAN公[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9月9日,CBCnews刊登的一幅肖像9月9日,朋友發來Email,告訴我,加拿大CBC新聞網報道了原麥基爾大學名譽校長(Chancellor)GrettaChambers平靜辭世的消息,享年90歲。
電郵中鏈接的新聞,在文中刊登了一幅她的肖像。這是22年前(1995),我應麥基爾大學藝委會之邀,專為即將離任的這位女校長創作的。現掛在大學的曆屆校長畫像走廊裏。
請看鏈接:
http://www.cbc.ca/news/canada/mo[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7-09-09 05:50:30)

印在鈔票上的西班牙畫家
—IgnacioZuloaga84年,初出國門來到巴黎,看到法郎紙幣上居然印著熟悉的畫家德拉克羅瓦的頭像和他畫的“自由引導人民”時,真是開了眼了。當時以為這是特殊個例,是法蘭西的“民族特色”,無怪乎人家法國能大師輩出,別的國家學不來。
後來來到加拿大,用過加元和美元,去倫敦用過英鎊,好像也沒見到印有畫家像的。新世[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西班牙的陽光”在美國
—索羅拉再現輝煌“出口轉內銷”,並非是中國獨有特色,它是個“世界現象”。在西方藝術史上,這類例子也並不少見。比如印象派、後期印象派都是如此。
我們翻閱印象畫派史,會看到印象派在不為法國沙龍和公眾接受的很長一段過程中,也是很艱難的。當支持他們的丟郎·呂厄畫廊一度倒閉,畫家們窮困潦倒,為[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你知道嗎,這裏藏有印象派精品
在倫敦要看印象派精品,除去國家畫廊外,便是今天要介紹的考爾萄德畫廊COURTAULDGALLERY。
考爾萄德畫廊位於倫敦市中心,滑鐵盧橋北端的泰晤士河邊,和我曾介紹過的倫敦“798”-南岸文化中心,隔岸相望。畫廊不大,一般人不知道這裏藏有印象派和後期印象派的不少精品,對於熟悉和喜愛印象派的觀眾來說,此畫廊不可錯過。
[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4)

倫敦觀畫,別錯過去市政廳畫廊
請發揮一下你的想象力:北京台基廠的“北京市人民政府”大樓旁,建起了一幢建築物,上麵寫著《市政府畫廊》,門口沒有警衛,你可以推門而入,畫廊向所有人免費開放,展示北京市政府的“藏畫”……。
請不要以為我這是癡人做夢,這是我去倫敦“GUIDHALLARTGALLERY”(市政廳畫廊)參觀後的第一反應。我感到[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5)

油畫吳冠中《野草》可能不是他畫的幾經分析鑒賞,我還是覺得,路邊君發帖中那幅油畫《野草》很可能不是吳先生畫的,理由如下:
1)此畫放大來看,找不到任何簽字的痕跡。
據我所知,解放以來,(尤其經過反右、文革)吳先生幾乎不畫人物,尤其不畫帶“政治”含義的畫。至少在我出國之前的認知是這樣。
吳先生出於對魯迅先生的敬重,為紀念魯迅,[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飲馬圖》
——畫給耳順年屬馬者的生日禮物
《飲馬圖》2002年作40”X120”(由兩塊畫布合成)2002年,是我60歲本命年。
按孔聖人的說法,“六十而耳順”:人生已過一甲子,進入“耳順之年“。
實際生活中,對大多數人來說,這意味著“退休”年齡的即將到來。記得讀過梁實秋一篇談“退休”的散文,他認為“真正的退休&rdqu[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阿紫紫的提問和32年前的一段往事
7月4日本翁《雜憶BP肖像大獎賽》一文後,網友阿紫紫在跟帖中問道:
“學習,收藏。另外法國也有這個大賽嗎?怎麽從來沒有聽說過?法語名叫什麽?”
早年,在巴黎進修時,我知道法國有一個這樣的肖像畫大獎賽,並有幸客串了一次,但關於展覽的名稱等具體細節已記不清了。當時因為我在倫敦,手頭沒有有關資料,便答應[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1]
[2]
[3]
[4]
[5]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