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過高山,越過海洋

不識廬山真麵目,隻因身在此山中。
個人資料
博文

沃爾夫岡.阿瑪德烏斯.莫紮特,WolfgangAmadeusMozart(1756-1791)我決定去探視兩年之前曾去過的小莫紮特在倫敦西部的貝爾格雷維亞地區的故居,即伊波裏街180號(180EburyStreet)。我從維多利亞火車站出發,沿著白金漢宮路行走,經過長途汽車站不久,就見到匹姆利科大教堂佇立在安靜的街道旁,徑直對著樹影婆娑的一個小花園。其實這是周圍幾條馬路圍起來的一個安全島,伊波裏[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沃爾夫岡.阿瑪德烏斯.莫紮特,WolfgangAmadeusMozart(1756-1791)
兩年前的春天,我在寫作“藍牌之旅”時認識了音樂神童莫紮特在倫敦的故居,當時我就有一個夙願,要寫一篇文章來紀念他。在古典音樂世界裏,幾乎沒有人不知道莫紮特的。他的生命雖然極其短暫,但卻絲毫無法動搖他在世界古典音樂殿堂裏的地位。
一七五六年一月二十七日,沃爾夫岡.阿瑪德烏斯.莫紮特出[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文森特•梵高(VincentvanGogh1853–1890),荷蘭後印象派畫家
我特地挑了一個陽光明媚的下午從我的家門口搭上2路巴士去探訪梵高在倫敦的故居。我和梵高雖然生活在不同的時代,可是我們卻住在同一個區。我在斯多克威爾地鐵站下了車,沿著克萊潘路向肯寧頓花園方向走去。
倫敦的春天,氣溫時高時低,所以大街上,穿什麽的都有。這個地區,以黑色人種居多。隻是[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文森特•梵高(VincentvanGogh1853–1890),荷蘭後印象派畫家
今年一月份起,梵高的作品開始在倫敦皇家藝術館(RoyalAcademyofArts)展出,這是英國文化界的一件盛事。每一天,藝術館的大門前總是排著長龍。對於梵高,我是崇拜的,但也有陌生感。為了能了解一個真實地梵高,我頂著倫敦早春的寒風,在一個細雨蒙蒙的下午,排了近兩個小時的長隊,才終於隨著秩序井然的[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當我讀完《大江大海,一九四九》這本回憶錄時,我正好坐在倫敦開往曼城的火車上。我揉揉疲憊的雙眼,抬起頭來望著窗外。隻見翠綠的草地上,一群肥壯的綿羊正在悠閑地覓食,仿佛是一朵朵積澱的白雲。突然在白雲的腳下,那遼闊的草地化作了波濤萬裏的大海,就像電影裏的蒙太奇鏡頭一樣。於是,我的思緒也隨著鏡頭的轉換,在現實與曆史之中穿梭。
《大江大海,[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4)
自從一八五一年第一次倫敦世博會以來,世界各國已經相繼舉辦過四十屆世博會。寫這篇文章的時候,我的手裏正拿著一份曆屆世博會的舉辦名單,因為我很想從中發現一些有意思的東西。
名單上,美國出現了十二次,名列榜首。由於至今能盈利的世博會還屬鳳毛麟角,因此這個數字隻能說明一個問題,那就是那時的美國著重的主要還是在世界上的影響力,而不是經濟收益[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在世博會舉辦的一個多世紀裏,世博會的城市一直是歐美。直到一九七零年,亞洲才贏得了第一次機會,那是日本的大阪。
一九七零年,當日本有機會取得大阪世博會的舉辦權時,中國還完全處在與世界隔絕的狀態。因此這一屆世博會雖然就在中國的近鄰舉辦,可對中國來說卻隻是雞犬之聲相聞。但是日本就不同了,它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失敗以後,經過了二十年的臥薪嚐膽[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要是我問你:“一九一五年的巴拿馬世博會是在哪裏舉辦的”?也許好多人會馬上異口同聲地答道是在巴拿馬。讓我來告訴你吧,這個答案是錯的。但是我總覺得問題本身有誤導的嫌疑。
在世博會的曆史上,一九一五年的世博會全稱應該是“巴拿馬太平洋世博會”,這是美國為了慶祝巴拿馬運河的正式開通而舉辦的世博會。但是舉辦的地點卻不在巴拿馬,而是在美國的西海[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說起世博會的曆史,不能不提到美國。與法國不同的是,在法國舉辦的七次世博會都是由巴黎承辦的,因此毫無疑問,巴黎是世博會舉辦最多的城市。而美國呢,從一八五一年第一屆倫敦世博會起,如果按曆史上已經舉辦過四十屆世博會來算,美國就占了十二屆,不過由於不在同一個城市,所以正確的說法應該是舉辦世博會最多的國家。
有趣的是,我們從世博會的舉辦城市[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藍色多瑙河”是奧地利作曲家約翰.施特勞斯的成名作。如今她早已經跨越了高山海洋,流傳在世界的每一個角落。每當這一樂曲響起的時侯,我的思緒就不免跟著她那優雅的旋律,回到了一八七三年的維也納世博會。我仿佛見到了一對對穿著盛裝的男女正邁著輕盈的步伐,隨著“藍色多瑙河”的歡快節奏,在多瑙河畔的世博花園裏或展館中翩翩起舞。
一八七三年維也納[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1]
[2]
[3]
[4]
[5]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