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博文
股市與實體經濟狀況根本無關股市與實體經濟狀況根本無關,而與社會貨幣存量,貨幣政策的貨幣供應和資金的使用成本有關。社會貨幣存量就是整個社會的Investable遊資,這周期性地表現為經濟好轉使得社會收入增加,進而造成社會貨幣存量增加,巧合地使得股市上漲與經濟熱絡有某種程度的正相關,但其實經濟熱絡不是股市上漲的本質原因,資金推動才是!貨幣政策的貨幣[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國有商業銀行不可能進入美國股市應該說,中國國有商業銀行不可能大資金量進入美國股市。因為,由於外匯管製,國有銀行的對外投資需要牌照審批,包括資金量和投資意向、投資範圍等等,都有明確限製。實際上,中國國有商業銀行在美國的投資絕大多數都是買了兩房的次級債券。即,國有商業銀行進入美國股市,也不過是與中投一樣進行利益輸送,隻不過拿好處的成了[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黃金現貨與黃金期貨是不同概念由於黃金現貨交割的諸多限製和事實上的合法違約,以及紙黃金交易規模是全世界現貨黃金總存量的百倍(保守估計是70倍,實際可能是100倍,包括所有央行的現貨黃金),現貨市場早已經是期貨市場的影子市場。不但黃金如此,所有Commodity都是如此。而且,所有其他國家和地區交易所的期貨定價都是芝加哥和倫敦交易所定價的影子定價,原因很[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六四不值得回眸,中華文化低劣罷了六四中兩大對立階層的行為:1,學生在人民大會堂前跪請願要求接見;李政府毫不理睬地由地下通道拂袖而去。2,對話時,李總理居高臨下不屑一顧地嗬斥,有學生高調憤然退場。都沒有平等觀念!都沒有理性思維!流血的結果是正常的,因為是在中國、中華文化圈裏;也是最好的結果,原因很簡單,少死更多人,避免了社會動蕩。無論是[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6)
美副總統Biden在四川大學的演講FromVicePresidentOfficeofWhiteHouse四川大學,中國成都2011年8月21日上午10:40(當地時間)Comments:1,VeryProfessional!把美國的國策、利益及美中關係要堅持的底線和原則講的非常清楚。尤其是,Biden可能根本就不懂金融,但一再強調(包括在回答提問時),外國人在美國的投資(也就是買美國國債)是安全的,在他眼裏,很簡單:That'smyjob!2,VeryPolite!充分表達了[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真正的強者:美國和Biden副總統作為一個令人尊重的政治家,VicePresidentJosephR.Biden曾多次因“不當言論”受到抨擊,比如,他曾在專訪中稱俄羅斯是“衰落了的國家”。BidenGivestheCommencementAddressatUofPA2013named"Don'tlistentocynics".其中,談到目前美國畢業生所遇到現實就業和前景等問題時,Biden有以下段落提到中國:Ilovetohearpeopletellmehowtousethevernacular"Chinaisgoingto...[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3)
債務經濟是發達國家的戰略優勢西方的債務經濟,即“寅吃卯糧”有幾大基礎:1,社會福利保障機製有此普通民眾才能敢於借債。這首先在於社會製度、民權、人權、生存權的高水平運行。2,完善的法製破產程序有此才能無借債的責任恐懼。這首先存在於基於人人平等的、更重要的是“人人認可”的法製,是先進文化和社會的體現。否則,會有垃圾文化裏的黑社[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不存在低勝率的盈利交易係統!理論上,正確概率33%的判讀係統,若要達到保本,統計上必須保持每次盈利的幅度是每次虧損幅度的2倍!這話聽起來是否就不大對?對任何行情的判讀,無論手中有無倉位,都應該是一樣的,更與手中倉位的盈利與否以及盈利大小、虧損大小都無關!也即,低勝率(方向判讀正確概率小於50%)的係統,若能盈利,必須在事實上錯的時候倉位小(Pos[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成功交易者的最終心理和心態Betweenwhat'srightandwhat'swrong,“心態”永遠隻能StandBy,好心態butwithoutnecessarymarketreadingliabilitybeingthebase,是荒謬的!不怕死的最好心態是視死如歸,而沒受過良好軍事技能訓練卻隻被精神愚弄不怕犧牲的士兵,在戰場上的唯一結果是可以預見的,區別隻在於時間長短,那不過是隨機概率性的運氣在起作用。行情判斷準確度的概率要大!技術係統的[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9)
日本和德國實際上都不存在失落年代二戰後,日本和德國這兩個超強都是從廢墟上重建起來。日本被廣場協議貨幣攻擊後,有了失落的十年(至今是二十年了)說法,但實際上是不存在的。到了1985年,日本的製造能力和科技能力PerCapita都是世界第一,但世界市場就那麽大(主要是美國市場,歐洲市場主要消費德國產品),沒有繼續發展空間了。事實上,日本和德國的製造能力[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
[11]
[12]
[13]
[14]
[15]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