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華國鋒上台之後,幾乎沒有什麽確實的政治綱領,如果一定要說有的話,那就是著名的“兩個凡是”,然而這個東西早在十五年之前的1962年召開的七千人大會上就由林彪提出來了,文革中汪東興再度予以重複,可以說是文革基本理論的延續。 在解決幹部問題上,華國鋒比較傾向於汪東興的建議,恢複之後的中央宣傳口和中宣部基本是中辦和康辦兩夥人把持,不僅如此 ,華[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4.修正的隆中對引發的毒害作用 我們前麵已經提到了那個修正的隆中對,也就是以實用主義為主,忽略了一定的複雜性,更為主要的是軍事上的冒進思想占了主導地位。劉備原來人馬不多,地盤很小,經過法正、張鬆等人的配合,三年之間很快拿下西川,做了連周瑜都沒有做到的大事 ,以後在法正的奇謀之下,又大敗曹操,一舉奪得漢中,為合圍 曹魏釘進一個關鍵的楔子[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3.關羽的失誤的深層原因 我們經常說大意失荊州,大意是指的什麽呢?毛澤東後來曾經很深刻的指出關羽的所謂的大意就是對孫劉聯盟這個統一戰線的高度迷信。我以為當非大家不能道此,毛澤東的看法可謂一針見血 。雖然他說這句話時顯然有著當時的政治背景,不過,這一觀點的提出對於研究三國這一非常事件有著極大的啟迪。 孫劉聯盟是曆史形成的,在一段時期以[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2.荊州守將為何選擇關羽 一段時間以來,網上爭論的荊州留守人選問題,其實這個話題多年之前史家就有爭議,比如王夫之就提出來本應由諸葛亮來鎮守荊州。這些大都是從結果來看動機,因為關羽把荊州丟了,所以 ,關羽不是一個合適的人選。 諸葛亮入川之際,選擇關羽來鎮守荊州,顯然不是諸葛亮這個層麵能夠作主的,換言之也就是劉備的意思。之所以選擇關羽,[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葉劍英在玉泉山的中央政治局緊急會議上推舉華國鋒出任中共中央主席兼中央軍委主席,在以後的一段時間裏麵,葉劍英不斷對華國鋒的聲望給予支持和扶植,包括過譽的稱呼華為“英明領袖 ”,這點上葉劍英有一定的責任,而且,葉本人在一九八零年十一月五日開始的中央政治局專門給華國鋒召開的生活會上也做了檢討。 不過,這時候的三駕馬車還是相當穩固的,蘇振[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發生在公元222年的吳蜀夷陵之戰是三國時期非常重要的一場戰役,如果說赤壁之戰初步奠定了三國鼎立的局麵,那麽,夷陵之戰就是完全確立了這種局麵的形成。而且,從夷陵之戰引發的對諸葛亮的《隆中對》的認識問題也不容忽視,本文試圖通過個人 的一點粗陋的見解為這方麵的話題拋磚引玉。 1.諸葛亮為何急於入川 網上對這點爭論頗多,那麽,我們就來看一下,誰[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有三個人值得寫一寫,陸定一、羅瑞卿、李維漢,曆史上,這三位在相當一段時間裏麵都是左的路線的堅定執行者,比如李維漢,江西蘇區的時候就是整鄧毛謝古的主導人物,延安整風時又是搶救運動的三大幹將之一(另外兩個是康生、高崗),直接負責邊區係統的審幹,陸定一雖說是知識分子出身,可是在五十年代對待文藝界的過左的整頓中所犯的錯誤也是不容忽略的,至[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一九六九年十一月,公安部派出專人到達上海市公安局,當時文革雖然已經深入,不過並沒有對這裏的管理造成很大的破壞,在到達的當天,來人向公安局當時的軍代表出示了有康生親筆簽字和謝富治批準的《處決命令》,這個來頭相當之大的處決命令是 針對一位七十九歲的在押幾乎三十年的已經風燭殘年的老人的,軍代表感到惶惑不解,然而,命令上麵寫的很清楚,所以,[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高陽的作品大家說的最多的就是那部膾炙人口的《胡雪岩》了, 這部集中曆史、人物、經濟、民族、文化、宗教等種種門類於一身的曆史小說一度成為人們飯後最好的談資,可見高陽先生筆力之峭。 高陽有兩枚比較有名的閑章,其中一枚叫做“野翰林”,意味比較深長,高雖然出身世家大族,然而對於文學、曆史畢竟不是科班出身,盡管後來他精於此道,仍舊被一些世俗[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最早披露這件事的公安部的機關雜誌《啄木鳥》,群眾出版社出版的期刊,八八年的有一期專門有一個長篇文章寫康生的,內中一集《蘇枚之死》就提到了康生和蘇枚的關係,蘇枚是曹軼歐的妹妹,原名曹文敏,很早就和康生有了比較親密的來往,他們之間的關係最早知道的就是康生的秘書沙韜,而沙又是李克農線上介紹來的,所以,李克農自然知道,李克農知道的事情,中[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1]
[2]
[3]
[4]
[5]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