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立獨行

真理在開始的時候隻掌握在少數人手中,往往是在一個人手中,但卻對大多數人有重大的影響。
博文
(2024-02-20 10:17:59)

前麵我寫了一篇客觀評價中國的成就。補充一點,在宋朝時,西亞比中國發達,個別歐洲國家如威尼斯比中國富得多,但歐洲整體還是不如中國。 這一篇主觀評價中國的成就。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視角,看到的事物和相應的感受是不同的。改革開放之初,有人去過巴西,看到巴西的發達和當時中國的落後,感慨道如果能在有生之年看到中國達到巴西的程度也就滿足了。現在[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24-02-11 14:01:09)
客觀評價一個國家的富裕程度一般采用人均GDP。當然,GDP的統計有其缺陷。一個常見的例子是兩個人打賭吃屎,一個人吃屎,另外一個人付了一百萬,然後這個人覺得虧了,也吃屎來賺回這一百萬,結果是對GDP貢獻了兩百萬。有些GDP是無效GDP,在正常情況下這類無效GDP的比例較少。 換一句話來說,人均GDP可以說是普通人的生活水平的一個標誌,我們也可以直接比較普通人的[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2)
(2024-02-09 19:07:03)
前幾天看到一個越南人對70年代末中國對越自衛反擊戰的評論,說越南人既不記仇也不記恩。就中國來說,抗美援越對越南有大量的援助,越南方麵應當感恩,怎麽能不聽話呢?不聽話需要教訓一下。 感恩報仇,人之常情。這裏的記指的是長時間記著,放不下。 中國人記仇,君子報仇十年不晚。時不時可以看到抗日神劇。 中國人記恩,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一飯千金。[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4)
最近,瀏覽了一下中國大陸和海外的中文媒體,看到有些說法也太離譜了。比如,有一個粉紅學者說,中英鴉片戰爭和蘇聯解體造成曆史上的財富大轉移。確實有人從販賣鴉片賺取了大量財富,但英國的富裕主要來自資本主義和工業化。蘇聯的解體是有西方人從中發了財,也有西方人在俄羅斯被騙,但這不是主要的,蘇聯的解體主要是計劃經濟不行了,西方的富裕與蘇聯解體[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2024-01-25 06:36:37)
我以前說道,中國的教育體製沒有培養學生的質疑精神,所以難有重大成就。有人就反問,毛澤東號召大家質疑一切,打倒權威,怎麽能說沒有質疑精神呢? 毛澤東號召大家質疑一切,當然不包括質疑毛澤東。反對毛澤東,就是現行反革命,會遭到鎮壓甚至槍斃。在美國質疑總統是正常的事情。 所以,毛澤東號召的質疑,就是奉毛澤東旨意的質疑,就是先有一個[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2024-01-22 16:06:28)
這幾天下了大雪,雪地徒步也有一些樂趣。 步道的入口處已有很多雜亂的腳印,看來還是有人徒步,但連續幾天我在路上隻見到一個人,還是parkranger。 走了十幾分鍾,腳印漸漸稀疏,後來隻有一行腳印。 來到一條小溪,以前有一座小橋,但被洪水衝走已經有兩三年了。兩個月前我找到一個狹窄的地方,放了幾塊大石頭在小溪中,然後就可以跳過小溪了。當時,腳在冰[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2024-01-19 18:14:42)
這個題目太大,用腦過度又不像體力勞動過度勞累那樣明顯,對體力勞動過度有很多研究和相應的法規,所以也就是說一說,拋磚引玉吧。 一、腦力勞動的強度可以與劇烈體育運動相當 比如,頂級國際象棋大師在比賽時的能量消耗與頂級網球運動員在比賽時的能量消耗相當,這個有測量數據。 這就可以理解聶衛平在圍棋比賽時要吸氧。愛迪生和特斯拉經常躺平。林彪[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4)
(2024-01-14 13:13:07)
今天開車時聽廣播,最高法院在討論一個關於無家可歸者的法案。美國無家可歸者的數量約58萬人,也就是說每一千個人有兩個無家可歸者(homeless)。 我有一個愛好是徒步,有時候會在城市裏漫無邊際地亂走,所以比一般人要看到更多的無家可歸者。 我在美國讀書的時候的大學城,有一個長期的無家可歸者。他死了,有人在校報上寫了一篇紀念文章,作者回憶每次去看[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3)
(2024-01-08 19:49:16)
養生“十要”:一曰嗇神,二曰愛氣,三曰養形,四曰導引,五曰言論,六曰飲食,七曰房室,八曰反俗,九曰醫藥,十曰禁忌。 第一,嗇神,就是不要太費神。 第二,愛氣,力氣省著花。馬拉鬆就不要去跑了。 第三,養形,就是體型,坐臥站走。 記住這三點也就差不多了。 [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網傳複旦大學畢業的留美博士孫衛東流浪街頭,雖然具體內容有偏差,但基本信息是清楚的。比如,他1992年至1997年發表32篇論文,曾在華爾街工作,流浪街頭16年。 他就是用腦過度而得了精神病。他出現幻聽,這個納什和特斯拉都出現過。 根據我的研究,用腦過度的傷害有三種:猝死、消化係統疾病、精神病。 用腦過度而得精神病的一個著名的例子是數學家納什,諾[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1]
[2]
[3]
[4]
[5]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