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公公進養老院一轉眼已經三個多月了,LG每周都會和大哥通話了解情況,從晚上9點能聊到11點多,我開始還擔心怕他晚上聊得興奮,影響睡眠和第二天的工作,後來決定還是不去打擾他,這是他每周鐵打不動的最重要的事情,目前比任何其它的事情在他心裏的分量都重。
五月份回了趟國看老人家,雖然沒有呆很多天,但LG說動大哥跟他一起去參觀了我們事先從網上找到的一[
閱讀全文]
周末去了多倫多湖濱看望獨居的老朋友K。
老K曾經外派到亞洲工作,由於工作關係在中國認識。20多年前退休後老K在多倫多湖濱買了公寓,正好我們剛剛移民過來,偶然的機會聯係上,他熱情地邀請我們到家裏坐,一來二往成了忘年交。
和中國的老人不同,老K如今將近90歲的年齡,卻從來沒聽他說過“老”這個字,一個人生活,家裏收拾得高端大氣,一塵不染。開[
閱讀全文]
頭頂著百年老樹搭成的巨大華蓋,欣賞著白帆點綴的波光粼粼的Simcoe湖,感受著24°夏日的涼風,LG說,“等哥嫂有機會從國內來一定帶他們到這裏轉轉!"
“我也正這麽想,”我應和著,“他們愛跑步,一定會喜歡這裏的!”
這幾年看到周邊好的風景我們就會不約而同地想到哥嫂。
Barrie位於多倫多以北一小時的車程,人口15萬,不大不小正正好好[
閱讀全文]
七月,家門口兩棵原本鬱鬱蔥蔥的黃楊樹突然就枯死了!
在網上找啊找,終於找到了原因,原來是樹上長了毛毛蟲,據說還是從我們祖國傳播過來的!先是到達的歐洲,2018年加拿大首次在多倫多發現,接著又很快傳播到了附近Windsor等地方。
加拿大的主流媒體CBC五月份就有報道(Theboxtreemothcouldwreakhavoconyourshrubs.Here'swhatyouneedtoknow),隻是我那時候正在旅遊,沒有看到。
[
閱讀全文]
終於整理完回國的照片,跟著照片回憶那一個個難忘的瞬間。至於其中是快樂,憂慮,溫暖,沉重,還是釋懷,腦子裏有點亂。等將來再重新回顧這些照片時但願會有一個更清晰的認知。
這是第一天清晨拉開賓館的窗簾見到的故鄉的第一道朝陽。朝陽下的樓群比五年前擁擠了許多,朝陽映照的天空烏塗塗灰蒙蒙,雖然比起上次回來的沙塵暴顏色少了些暗黃,但一周下來一直[
閱讀全文]
我是那種夏天喜歡貓在空調屋裏,害怕被烈日烤的人。為了躲避今天的高溫,咬咬牙放棄周日的懶覺,決定一大早到湖邊走走,中午之前趕回來,就再也不出門了。
沒想正好趕上多倫多的鐵人三項節(TorontoTriathlonFestival),之前沒有關注,是個驚喜。
沒有運動天賦,跟著看了一氣熱鬧,遊泳,單車,跑步,運動員們的活力點爆了歡呼的人群。
先是1.5公裏的遊泳。
[
閱讀全文]
"如果窗口Open的燈亮著,卻看不見人,請到裏麵的辦公室找我們!"安省28°的氣溫已經讓人感到夏日炎炎,皮膚灼熱,沿湖邊走了一小圈,迫不及待地來到早就看好的冰激淩窗口,誰知裏麵卻沒有人。
"Letmefindhim!"我正研究著窗口牌子上的說明,琢磨從哪頭兒進能找到辦公室,一個開著輪椅車的白大爺聲音洪亮地衝我們打招呼,然後輕快地掉頭衝房子的另一端[
閱讀全文]
加拿大國慶節長周末,抽出一天時間去了位於多倫多以東兩個半小時車程的愛德華王子縣
(PrinceEdwardCounty)。
路經位於Colborne小鎮的大蘋果(TheBigApple),它的笑臉總能感染到我。
從著名的LoyalistParkway(保皇大道)正式進入PrinceEdwardCounty(愛德華王子縣)。
昨日的雨濕潤了鄉間小路,一點都沒有塵土。
花頂的田間小教堂看著很特別!
位於Hillier的薰衣草農[
閱讀全文]
這次回國完全無心看風景,見了很多人,說了很多話,有親情,有友情,可不知為何我回來後卻一直不願去觸碰回國的那些照片。把之後去英國倫敦的照片都整理打印完了,遊記也細細地寫完了,LG催我回國的照片該整理一下了,可我還是不願去觸碰它們。
今天外麵下著雨,一上午都出不去。我衝了杯咖啡,打開電腦,終於逼自己去翻開回國的相冊......
2019年回國也是五月[
閱讀全文]
在倫敦的最後一天,決定集中逛幾個網紅點:小威尼斯(LittleVenice),攝政運河(Regent'sCanal),櫻草花山(PrimroseHill),還有兩個著名的集市-CamdenMarket和BoroughMarket,最後再到泰晤士河的倫敦橋和倫敦塔橋旁邊坐一會兒,算是和倫敦的告別禮吧。
小威尼斯是位於倫敦市中心兩條運河(Regent'sCanal和GrandUnionCanal)交匯處的一片三角形的安靜水域,水光,倒影,遊船,確實很有威尼斯[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