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過醒透的博客

心頭洞明,抱樸守拙,以和為貴,知足常樂
個人資料
雲過醒透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博文

  說起中國傳統文化,儒、釋、道這三支都是不可或缺的,咱們在這個小欄目裏說過大儒,說過道士,就是還沒說過高僧,多少是個遺憾。其實,廣州自古都不缺高僧,最有名的當然是達摩祖師了,至今他棄舟登岸的“西來初地”一帶既是“海上絲路”的一大景點,也是廣州與世界進行文化交流的見證。   不過,筆者水平有限,不敢把話題放得太寬,不如講[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一百年前的中國,新舊思想在中國史無前例的激烈碰撞。作為國內最高學府,北京大學更是新思想的策源地,空前活躍的學術自由吸引了眾多國內頂尖的知識分子。自古文人相輕,互相之間都有各種不服,北大教授也未能免俗。他們之間既有公開的思想交鋒,也有私下的人身攻擊。有光明磊落的君子,也有居心叵測的小人。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北大的發展史也是一部掐架[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高倉健在《追捕》中的經典角色杜丘   11月18日傳來消息,日本偶像級演員高倉健去世,終年83歲。筆者聽聞此消息後,第一感覺除了惋惜和緬懷之外,還對他的年齡驚訝了一下:他已經這麽老了?83歲,這是毛主席去世的年齡,按照中國傳統的說法,可稱得上耄耋老人了。而大多數中國人的印象中,高倉健都是那個戴墨鏡,穿風衣,不苟言笑的中年人。那個形象作為一代[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5)
(2014-11-20 18:58:06)

     新春佳節,走親訪友、家人聚會,這些事看似平常,其實蘊含很多傳統禮俗。禮儀專家說,節日習俗非常講究,掌握得好能讓您顯得大方得體、彬彬有禮。   酒滿茶半以禮待人   當今社會,以茶待客成為人們日常社交和家庭生活中普遍的交往方式。俗話說:酒滿敬人,茶滿欺人。奉茶時應該注意:茶不要斟得太滿,以七八分滿為宜。否則就有逐客之嫌。   [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4-11-19 19:13:45)

  少年時,口味厚重,不太喜歡飲茶。年近而立,味寡口澀,才偶爾在喝水時扔幾片茶葉入杯中,以改口味。   對於茶我並不陌生,故鄉有茶園,每年春到三月,村前山後采茶繁忙。從茶園摘下茶葉後,需要經過殺青、篩揀、揉撚、烘焙等工藝,才成茶品。新茶上火,一般會擱置半月才上市賣。   浮生若茶,殺青讓茶葉重生。對於茶,重生是一刹那;而對人而言,[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藝術大師梅蘭芳出生在北京,但是他與上海特別有緣。1913年首次在滬演出一舉成名之後,他就頻頻來滬。1932年春,更從北京遷居上海,在馬斯南路121號(今思南路87號)居住,前後有十幾年,也可稱半個上海人。   抗日戰爭爆發後,梅蘭芳為躲避日寇,輾轉香港等地,後又搬回上海。他斷斷續續在上海居住的時間內,先後接待了諾貝爾獎獲得者泰戈爾、羅素、蕭伯納,[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每當走進美術館、博物館,麵對五花八門的當代藝術作品,往往會讓人感覺離我們十萬八千裏,很難理解看懂。甚至有種“看不懂”的才叫藝術,才是當代藝術——這不可謂不是當下大眾對藝術審美的普遍認知。那麽,到底是什麽原因導致我們麵對裝置、影像、聲光電結合、行為等紛繁複雜的當代藝術時,總感覺看不懂呢?   要看曆史與來源   “當代&[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人生如茶,第一道苦如生命,第二道香似愛情,第三道淡如清風,”作家三毛說。清清靈靈一撮茶泡在水中,煥如積雪,燁若春敷,頓時沁人心脾的清香味彌漫了整間小屋。   端杯看那水麵上起伏旋轉的嫩嫩的芽或葉,在水的滋潤下,緩緩褪去頹敗的顏色,重新變得嫩綠明亮。清澈的水,因茶而綠,碧綠的茶,因水而明。淺淺啜飲一口,任濃鬱的香氣伴著淡[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他在華夏大地上開鑿了南北通波、千年不息的大運河,而他的巍巍龍舟卻為民眾的洶湧怒濤所傾覆,可謂功在千秋、罪在當代。這便揭示了一個事實:以不仁而求有功,鮮能久矣。政績的輝煌與執政的失敗原來是可以同時發生的。   這就是“煬”字留給後人的思考。   辭海:去禮遠眾為煬。縱覽史書,共有兩位帝王獲此惡諡。其中南朝後主陳叔寶身後的諡號&l[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許多人說,錢鍾書記憶力特強,過目不忘。他本人卻並不以為自己有那麽“神”。他隻是好讀書,肯下功夫,不僅讀,還做筆記;不僅讀一遍兩遍,還會讀三遍四遍,筆記上不斷地添補。所以他讀的書雖然很多,也不易遺忘。   他做筆記的習慣是在牛津大學圖書館(Bodleian——他譯為飽蠹樓)讀書時養成的。因為飽蠹樓的圖書向例不外借。到那裏去讀書,隻[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
[121]
[122]
[123]
[124]
[125]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