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博文
當形上之道下降或影射到人間時,就會有善惡,美醜,剛柔,雄雌,黑白,禍福之分.是故老子說:”有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後相隨.”(Ch2){簡譯:所以產生有旡,難易,長短,高下,音聲,前後的分別.}但是老子的思惟不限於此,他的思想大步跨越這種簡單的二分法,他認為凡物有差異性不一定矛盾,凡事有對立性也不一定鬥爭,而且相輔相成混為一體.為了維護自然環境的[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在政治上宣傳無為是不容易令一般人理解的,政治乃眾人之事,若無為、豈不天下大亂嗎?但是用今日全球暖化與核子武器的摧毀性的角度來看老子的旡為而治時,旡為可以說是最好的政治哲學,因為旡為是最適合環保,也不會製作任何大量殺傷武器,可惜我們懂得此道理太晚,晚了二千五百年矣.老子的旡為政治哲學,是繼承他的道法自然的宇宙論,與繼續他的德者守柔樸的人生論,因[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4)
理論:世人都知老子之名言柔弱勝剛強,但是柔弱者如何才能勝剛強呢?卻少有論述.在此弱肉強食的殘酷現實世界中,古今中外的曆史內,許許多多的弱小國家,被吞併或滅亡,故柔弱勝剛強並不是容易的事.在道德經中老子強調柔弱,而且在書中用了另外十多的同意字申述守柔的覌念,”柔弱勝剛強”則謹在第三十六章出現一次而且.不過若詳細研究過此書後,就會發現第36章所言的張之,[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3)
(2014-02-01 15:27:42)
修讀道德經有助長壽,有詩為證.宋張紫陽謂:“陰符寶字逾三百,道德靈文滿五千,今古上仙無限數,盡從此處達真銓.”深入瞭解此詩後,應該可解釋為:食補或藥補+修讀道德經(+健身)=長壽.詳細說明於下:
仔細推敲此詩後,筆者大概猜出此詩的含義,因為道德經的五千字中大都言論養心之術,故稱道德靈文滿五千.而詩中的陰符寶字可能影射而解釋是食補與藥補,因為在古代陰符最後是可[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老子是世界最早的environmentalist
中國古代一向無環保的名詞,但是相同於環保一詞可能就是不要破壞風水。譬如當滿清政府修建中國第一條鐵路時,當時百姓抗議的原因就是鐵路破壞風水,當然許多西方人士與中國的海歸留學生都認為破壞風水是迷信,並不認同。但是事過境遷、而今日之青藏鉄路通車時,許多環保人士抗議此鉄路是破壞環境,而很多中外之教育水平高的人[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末段復合為一理-"誠"
在程子與馮友蘭所謂之末段中,孔子終於揭出三達德與為天下之九經的道理都可以歸納為一個"誠"字。為進一步使人瞭解誠的真義與重要性,子思在最後用了整整十三章的篇幅解釋誠字。子思在最後更用"上天之載、無聲無臭"以為全書的縂結,實在非常高明,因為誠是天理、也是無聲無臭。吳怡教授在他的"中庸誠的哲學"書中指出中庸誠字[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自唐朝李翺在他的"復性書"中引用中庸之第卄二章與第卄三章兩章後,一直到北宋的周濂溪在他的通書中,將中庸的誠與易傳的繫辭傳結合,他在通書中,開宗明義就說:"誠者,聖人之本。大哉乾元,萬物資始,誠之源也。乾道變化,各正性命,誠斯立焉。"其實,周就是延伸中庸所謂的"誠者、天之道;誠之者、人之道。"自此以後,中庸就為北宋諸理學家之必讀,也[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中庸哲學的特殊與偉大
中庸含有深厚的哲學意義,它開宗明義就說:真誠是由上天的命令而稟付於人的天性,人循此天性的真誠而做人做事叫做正道,換句話說,它以上天的真誠為我們的道德標準,人生的目的就是循此道德而做人做事,如此可以使我們有限的生命具有深遠的意義,故是古代人類史中獨一無二,不藉宗教的神威,而形成的偉大道德形上學。在二千三百多年前[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4-01-28 13:11:32)
逍遙遊篇是莊子哲學內篇中最主要的目標與宗旨,其他各篇或是為達到逍遙的修養工夫,或是其修養的過程,或是逍遙的最終目標;如齊物論是逍遙的修養工夫,而養生主,人間世,與德充符等都是它的過程,大宗師篇有它的修養工夫與目標,而應帝王篇則是逍遙的最終目標。莊子的哲學旨在超越吾人主觀心境世界,並超越吾人之情思交織而成的世界,而達到藝術或智慧的高[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中段散為萬事-君子之道與其他
朱子用萬事形容此段,是非常恰當的。因為此段包羅萬象,包括以忠恕為主的君子之道與倫理思想,治理天下國家之九經的政治策略,甚至孔子罕言的祭念父母的三年之喪禮、祭拜祖先的宗廟之禮與祭祀上帝的郊外之禮。今選幾章重要者討論之:
在第四章中,孔子曰:"道之不明也,我知之矣;賢者過之,不肖者不及也"{簡釋:中庸之道[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
[26]
[27]
[28]
[29]
[30]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