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博文
(2014-01-16 19:58:22)
曆史的記錄 費淑芬 在陳學昭同誌生前,我為她的好幾本書當過責編,讀過她的大部分作品,可是這本《延安訪問記》,卻是久聞其名而今天第一次讀到,原因是很長時期以來,她自己已沒有了這本書。在她寫於1979年的回憶錄中提到這段時間的生活,曾寫著:“可惜我手邊已沒有了《延安訪問記》。” 現在放在我麵前的,是一本複印件。這是法國的一位研究中國婦女[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4-01-16 19:55:59)
人生的腳印
費淑芬 編完了五卷本的《陳學昭文集》,在最後一篇散文《可貴的痕跡》上標好字號後,我不免深深地舒了一口氣,如釋重負。同時,卻也有一種茫然之感向我襲來。 編學昭同誌的書,在我已不是第一次,而且這文集中的近二百萬字的作品,以前我大部分讀過,可是現在,卻完全是另一種感覺。我像是循著她的腳印,看到了她不平凡的人生。她十分輝煌過,[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4-01-16 19:49:49)
寂寞的事業 費淑芬 最初見到項冰如,是在《西湖》編輯部,那時我剛回到杭州不久。也許是那間擺了五張辦公桌的小房間特別擁擠,或者是因為當時室裏的同誌身材都偏瘦,他一走進門來,就十分引人注目:胖墩墩的身材,帶來一股蒸騰似的熱氣,樂嗬嗬的一張菩薩臉,給我以和善率真的印象。 不久,在讀稿時,讀到了他的稿子,是一組散文,寫雁蕩山的。大概他剛從雁[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4-01-06 20:53:23)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d0394601008sje.html
女媧釋字(一) 無患子
悶:心關在門裏當然悶。 閑:像木頭一樣豎在家裏的人當然閑。 闖:馬關在門裏當然要闖出去的呀! 問:一張口在門裏問外麵的人:你是誰? 活:舌下有水有津液就活,否則死定了。 埋:人死了要埋起來,埋到土裏才安定,這叫“入土為安”。 安:屋簷下有了女人才像個家,[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4-01-03 20:49:03)
記範用先生 費淑芬 2010年10月,我收到了一份不一般的郵件。大大的素白的信封上,除了收信人的地址姓名外,下麵是:“範用先生告別書”醒目的七個字。打開封套,裏麵是範用先生的兩幅32開的生活照片,照片背麵印有先生留下的一段話: 匆匆過客,終成歸人,在人生途中,若沒有親人和師友給予溫暖,將會多寂寞,甚至喪失勇氣。感謝你們!擁抱你們!
範用[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4-01-03 20:40:30)
團結湖畔訪樓老 費淑芬 團結湖,我不知道是否真的有一個湖,還隻不過是一個普通地名?我知道它,則因為是樓適夷同誌的住址。
1990年冬天,我和李均生同誌去北京組稿,在人民文學出版社打聽到樓老這個新址,沒有來得及打通電話,便匆匆來到了這個與市中心有相當距離的地方,七彎八轉找到了這個門牌號碼,敲開門時,站在我們麵前的是一個身材修長的青年。後[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4-01-03 20:37:50)
解救“饑渴” 費淑芬 消息是間接傳來的,待我知道並證實了的時候,追悼會已開過多時了。沒有能趕上向他作最後的告別,心中不無歉然,但願他一路走好!
他不是我的親戚,甚至也算不上是朋友,隻是曾經共同勞動過一段時間的一個熟人。我記得他,感謝他,是因為他在我“文化饑渴”的時候解救過我。他就是省圖書館的李德潤同誌。
一個人認識[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4-01-03 20:36:05)
留得身後好人名 費淑芬 時間過得真快,幾度春秋,劉耀林同誌去世竟已五年了。真是生何倥傯,死亦渺茫。我們原來在一起過的同誌偶然相聚,提到過去的工作,提到過去出的書,總難以忘記他。感到他才離去不久,音容笑貌尚在眼前浮現。
記得那年的夏天沒有今年這般熱,秋天似乎也來得特別早,才過了8月,就已秋雨淅瀝了。知道老劉住了院,我去看過一次,他[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4-01-03 20:32:45)
未曾忘卻的憶念 費淑芬 前些時候,聽說省文聯在黃龍飯店舉行成立40周年的紀念大會,知道這個消息,我除了感到時光流逝真是太快之外,不禁想起了省文聯的第一屆主席宋雲彬先生。
我第一次見到宋先生,是在1954年的第一次省文代會上。那時我們創作組的成員,除了一二人作為代表之外,其餘全都是大會的工作人員。我和另一位同誌是擔任大會記錄的。那時沒有錄[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4-01-03 20:30:26)
有子似母 費淑芬 前幾天,收到一封字跡陌生的來信,信封上寫的是:四川重慶吳寄。我有點奇怪,我在重慶沒有任何親戚和朋友,是誰呢?拆看後,才知道是已故老作家吳似鴻的大兒子吳強寫給我的信。
我和吳強沒有見過麵,隻是去年年底他從重慶回紹興去探望弟弟,路過杭州,從出版社打聽到我家的電話號碼,在電話中匆匆講了幾句話。
他在信上說,他在紹興[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
[6]
[7]
[8]
[9]
[10]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