岸芷傷寒蒂 蛾眉憂晚花

山西土窯洞裏住了八年的北京知青,“老三屆”中老大哥,網上人見人恨的“朱老忠”就是在下我。“疏雨”是本人另一個網名,出自唐詩“疏雨過中條”。
博文
(2022-09-12 16:17:52)

房產欺瞞多日久,
台前驚跳大神有。
無糧吃肉隋煬帝,
不飽也能將進酒。 上聯:演出台於力發癔症 下聯:《將進酒》老頭鑽被窩 [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22-05-02 16:11:09)
愚蠢的站隊思維
網上盛行一種“站隊思維”,很多人裹挾其中無法自拔,卻意識不到這是非常愚蠢的思維方式。
為什麽說“愚蠢”,因為這種思維實際上就是學齡前兒童的一種觀念:世界上隻有兩種人:好人、壞人。非此即彼。
當然,學齡前兒童沒有評判標準,和大人一起看電影總是問:這個是是好人?還是壞人?站隊思維有標準,就是不問“對&rdquo[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6)
(2022-04-29 01:38:17)
克裏米亞歸屬,本來是俄羅斯和烏克蘭的領土爭端,不關中國人什麽事。無論最終誰打勝,都不會和中國分享克裏米亞。國際間領土爭端多不勝數,要論曆史淵源,人家當事國比非當事國清楚數倍,中國人吃飽撐的才去管。中國從未承認克裏米亞歸屬老毛子,一向主張兩國坐下來和談解決,習近平講話:不能兵戎相向。
可是偏偏就有那麽些吃飽撐的又拿這個話題沒完沒了起[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22-04-29 01:35:46)
正義入侵閃電遲
膠著難下大棋支
核訛怎待跳牆日
普蒂可期瓜落時 [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22-03-09 19:47:49)
七律(上山下鄉)
2022.2.22
同期六屆史無前,
盡冗城中百萬員。
進廠升學失兩望,
下鄉插隊趕一鞭。
卻將老九再教育,
硬續知青遣返緣。
難解統籌尷尬怨,
農民不滿敗全盤。 “史無前例”的六屆中學生1968年同期畢業,給城市造成好幾百萬冗員。高校、高中、中專停止招生,工廠開工不足,隻好一鞭子統統趕到農村插隊。“接受再教育[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22-02-07 18:00:56)
從“農民不滿意”談起——論老三屆插隊知青的特殊性“結合工農”、“上山下鄉”,在經曆了幾十年的曆史之後到1980年結束了。結束的理由有幾個“不滿意”,其中尤其包含了一個“農民不滿意”。很可惜!研究上山下鄉的專家學者們似乎對這個“農民不滿意”沒有給予充分的重視。沒有人問過:既然號召“結合工農”,或&ld[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22-02-06 09:22:14)
知青一代人的奇恥大辱 ——如何評價1978年雲南知青鬧回城(續篇) 2016年,筆者曾經撰文《知青到底是怎樣回城的?——如何評價1978年雲南知青鬧事》。在文中毫不隱晦地指出,集體下跪的行為“很可憐,也很可恥”。文中指出網上流毒甚廣的一篇轉發,是別有用心的人為歪曲曆史,把原本就事論事的報告文學,一再利用網上轉發篡改標題,引起了[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5)
(2022-01-26 11:11:55)
首先強調一下筆者自己的態度:算!凡是當初屬於知青管理部門的,都應該算知青。這個問題本是由插隊知青提出,而且並非毫無道理。 上山下鄉運動的結束,最根本的原因是老鄧強調的“農民不滿意”。在“三個不滿意”中,前兩個是自打有知青那天提起就存在的“知青不滿意”和“知青家長不滿意”,可是上山下鄉不但不能被終止,而且範圍越[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0)

知青到底是怎樣回城的? ——如何評價1978年雲南知青鬧事(2016年10月03日) 一篇文章在網上、在微信幾年來不斷流傳,標題是《知青是怎樣回城的,什麽原因才回城的。很多很多的知青是不知道的!》(下文稱“《原因》”)。 縱觀文章內容,如果按照《原因》標題,上山下鄉運動終止,知青回城的原因,就成了雲南知青鬧事,國[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9)
(2021-10-18 22:32:28)

“人民公社”和集體化不是一回事。 這麽講,會有人覺得奇怪。很多自命農民的人,很多自以為關心三農的人,至今把“公社化”和“集體化”混為一談,在這個問題上始終是一筆糊塗賬。 高級社就已經是集體化,高級社到人民公社,變化和區別在什麽地方?那些天天鼓吹“集體化優越”的人從來不去注意。 也不能全怪他們。把“公社化&rdqu[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1]
[2]
[3]
[4]
[5]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