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是“史無前例”的,“充分發動”也是“史無前例”的,導致我們六屆中學生1968年同期畢業同樣是“史無前例”的。很多年都在想:這到底是怎麽回事。
很多好心人往往不壞處想,總是以為是“反修防修”的必要。也不認為大規模的上山下鄉是經濟目的,認為還是一貫的“結合”不能突破這樣的思路永遠找不到真實答案。
“親自發動”“親手點燃”是在1965年11月,但秩序井然,隻是以“三家村”“彭羅陸楊”為目標,“集中火力打黑幫”。從八月五日“我的一個大字報”的“炮打司令部”,可以理解到後續“全麵發動”的一些端倪。既然是司令部,一定有發令的,也一定有麾下更多聽從令的,但不能當時就理解。九月十五日林彪指出:“‘炮打司令部’就是炮打一個黨內走道路的當權派。”這就明確了:“司令部”指的是“劉少奇的資產階級指揮部”,執行這個“司令部”命令的,就是“走資本主義道路的當權派”。
從“炮打司令部”提到的“1962年的右傾”往回看,就知道是指七千人大會,結合文革要讓“親密戰友”林彪當“接班人”“副統帥”,基本明確“司令”就是劉少奇。要扳倒劉少奇,可不是當初扳倒彭德懷那麽省事那麽簡單,因為這是成係統的一個司令部,是從七千人大會開始的。大會上,劉少奇承認了“三分天災七分人禍”,此後經濟形勢逐年好轉。
劉少奇的威望也因此越來越高。毛主席在七千人大會上發言,簡單地說“負責”,詳細的具體的就沒有了,這樣帶過之後,轉而講一些國際形勢之類的內容了。隻有林彪出麵發言,力挺毛主席。
這就是文革發起的根源。據說,毛澤東在文革前,連個省級領導會議都召集不起來,各省領導找各種借口不參加。然而劉少奇一個電話,全齊刷來北京了。在基層幹部中,劉少奇的威望已經開始超越毛澤東。
不過毛很清楚,在普通老百姓中有著極強的皇權觀念。雖然沒有稱帝,毛在普通老百姓心中的地位依然相當於皇帝。要扳倒劉,就要利用老百姓的這個觀念,同時扳倒那些劉少奇的基礎,就是所謂的“資產階級指揮部”麾下的基層幹部——七千人大會上七千個支持劉少奇的,和《炮打司令部》中提到“1964年‘形左實右’”的四清中擁護戴劉少奇的,讓老百姓去打倒這些“走資派”。這就是為什麽一定要“全麵發動”“徹底發動”,一定要“全國大亂”的真正原因。
同時,七千人大會上“走資派”們也都聽到了林彪的態度,所以林彪文革成為了打倒劉少奇最得力的助手,成為了“副統帥”。這一切動作,都是針對著七千人大會。
七千人大會上劉少奇指出的“人禍”,就是1958年毛一手搞的“三麵紅旗”。而“三麵紅旗”恰恰就是毛要證實自己“不但善於砸爛一個舊世界,也同樣善於建設一個新世界”。明明闖了禍,造成餓死幾千萬人的大饑荒,仍然不肯認輸。“鼓足幹勁,力上遊”,建設了一個“初級階段”;“十五年趕上英國”,1973年鋼鐵產量卻僅僅超過了意大利,這個目標再無人提起;“人民公社”搞“共產風”,“政社合一”瞎指揮,最終隻能廢除,恢複原來的鄉政府體製。
從1958年指揮經濟搞“三麵紅旗”,到六十年代初的大饑荒,到七千人大會,造成了大權旁落。為挽回大權從下到上整“走資派”,“向走資派奪權”,這就是“全國大亂”的文革。全國大亂導致大學、中專、高中停止招生,導致中學生滯留學校兩年不能正常畢業,造成史無前例的1968年六屆中學生同期畢業,導致史無前例的就業危機,隻能是同樣史無前例地大規模插隊,把危機轉嫁農村,轉嫁農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