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博文
回憶饑餓:老人覺得說過去的痛苦對國家不好 2012年05月16日來源:法製周末   導讀:在紀錄片《饑餓的村子》(陽光衛視視頻鏈接)放映時,“一些老人也反對,我就覺得很奇怪,為什麽他們經曆的痛苦到現在還不能說出來。現在還害怕,還覺得對國家不好。這些感覺太不正常了,感覺他們以前那些挨餓的日子白受了一樣”。
  吳文光正在忙著參與排練5月[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正確的認識,比“偉大的爺爺”更重要 尋找饑荒記憶的“85後” 作者:南方周末記者範承剛 發自:北京2013-05-1710:35:22來源:南方周末 湖南雙井村中學生劉紅麗在采訪老人。(草場地供圖) 標簽 民間記憶 空巢老人 饑荒 編者按:不滿足於紙麵化的曆史敘述,一群從未體驗過饑餓的“85[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7)

孫經先的“重大謠言”與“營養性死亡”作者:應學俊時間:2013-09-0822:54:31分類:重讀曆史標簽:孫經先營養性死亡重大謠言閱讀器——孫經先“研究成果”的“亮點”與質疑(原創:應學俊)【核心提示】孫經先教授敢於質疑的精神可嘉,但“結論先行”和“選擇性取證法”以及篤信“孤證”的所謂“研究”實在太可笑[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1958-1962年四川人口死亡研究
曹樹基
載《中國人口科學》2004年第1期
(曹樹基,曆史學博士,上海交通大學曆史係教授)
  內容提要:本文通過人口普查資料及新修地方誌所載數據,對1958-1962年間四川各地人口的非正常死亡,進行估計。結果表明,五年大饑荒中,四川全省非正常死亡人口多達940萬,占災前全省人口總數的13%.
--------------------------------------------[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4)
滎經慘案與“武裝暴動搶糧”救民案 ——“大躍進·苦日子”百縣典型調查係列 餘習廣
四川省滎經縣,大饑荒中記載人口死亡一半以上,為當代中國地方誌所載紀錄之冠,史稱“滎經慘案”。當時,百姓在餓死,政府卻強征百姓口糧囤積糧倉大量調出。該縣鳳儀公社武裝部長李文中,不忍百姓白白死去,帶領群眾武裝搶奪國家糧庫,自己[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核心提示]三年“大躍進”時期,“五風”盛行,沉重的思想壓力,繁重的體力勞動,嚴重的營養不足,導致水腫和幹瘦病(這種病開始是水腫,腫消後就是幹瘦,最後導致死亡)、婦科病(主要指閉經)、小兒營養不良病(合稱“三病”)在寧鄉嚴重發生。
“三病”出現的最高峰期是1960年底到1961年初。全縣共發病14.5539萬人,其中水腫、幹瘦病84959[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毛澤東談大躍進餓死人:右派拿雞毛蒜皮當旗幟進攻黨——原題:《貴州的大饑荒年代》原載:《炎黃春秋》2012年第5期作者崔敏  1959年至1961年,貴州省到底餓死了多少人,說法不一。有人說餓死了120萬人,有人說餓死了150萬人。上海交通大學教授曹樹基在《大饑荒:1959-1961年的中國人口》一文中說:“貴州省1959年至1961年非正常死亡174.6萬人,占災前1958年全省總人[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安徽省人口誌》
(1)總人口
建國後,安徽人口迅猛增長,這一方麵反映了全省經濟與社會的快速發展,另一方麵也證明了在一段時間內,國家忽視了對人口增長過快的控製不力。36年間曆年人口數及增長比例見表1—1—13。
1964年出現人口增長負值,原因是1964年全國第二次人口普查使人口數字得以確實的結果。在這之前,虛報人口現象較為普遍,原因又有多樣[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林副主席指示:"不弄清過去的苦,就不知道今天的甜。還會把今天的甜也誤認為是苦。" 我所知道的潁上縣“特殊案件” 王冠群(潁上縣公安局原局長) 2013年第8期炎黃春秋雜誌
1958年到1961年,由於高舉“三麵紅旗”,大刮“共產風”造成大饑荒。從1959年秋季開始,安徽潁上這個七十多萬人口的農業縣,絕大[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3-09-15 15:39:14)

(一)人民公社成立

第一個人民公社在河南信陽專區(含今信陽市與駐馬店市)的遂平縣成立。59年冬60年春信陽專區發生了震驚中央的信陽事件。據中央調查組調查八百萬人口(808萬)的信陽專區一個冬春死亡人數105萬人。(Wikipedia:信陽事件)
(二)公共食堂
大躍進時期,農民不在自家開夥(甚至不住在自己家裏),而是集中在公共食堂吃飯。食堂初期[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5)
[1]
[2]
[3]
[4]
[5]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