牆根兒

曠野獨步,思緒飛揚,要讀要懂的太多!不然了,還是開源。
個人資料
博文
陰一套陽一套絕不誠實的演戲騙人的!
隨風附事飄忽不定者!
目無事實自以為是者!
知恩不報拿腔作調者!
前後反差太大,必招報應。[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無我為大,有本不窮。情貴淡,氣貴和,唯淡唯和,以得其養,無物不長。
三軍可以奪帥,匹夫不可奪誌。
馮友蘭在梁先生去世後為其撰挽聯道:“鉤玄決疑,百年盡瘁,以發揚儒學為己任;廷爭麵折,一代直聲,為同情農夫而執言。” ---來源:江上一郎《在上海街頭幸遇梁漱溟》[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3-12-07 02:31:14)
什麽是為什麽?為什麽是什麽?
好奇而尋根求源,其實也不為什麽!
根源就是原因,求則是個運用邏輯的過程。
世與事,自然與人,其事實是本無所謂有,也無所謂無,盡在變幻中,其邏輯過程是本質。
邏輯之本,重要不在於是事實,而在於是事實間的聯結或關係。[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3-07-25 23:31:57)

據慕容青草先哲說,黑格爾的哲學語言運用上出了問題,講了不少哲學“黑話”,用靜態語匯表達動態,觀點闡述過程中自相矛盾重重,讓哲學貴族出身的叔本華怒噴滿嘴狗血。
看到這兒,我深感那昔日高不可攀望而生畏的大哲人黑格爾,近日與我親近了許多。至此,還得萬分感謝叔本華老頭,是因為以他為參照,才令我這個荒野哲人與黑格爾的差距小了許多,想[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3)
(2013-07-13 17:54:37)
理想隨基因遺傳下來,但現實卻已進入另一個世界,隻有人民為了人民,沒有精英不為精英。 沒有階級鬥爭不等於沒有階級利益![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想用科學去理解藝術,用形而下理解行而上學,行嗎?
1。如果以人為參照,這個世界可被想象成大體兩個部分或集合,物質(有形的)和意識(無形的)。人,即是二者間的交集,又可作為參照,把有形與無形世界聯係起來。然而,這樣一來人作為參照物就陷入無法自知的悖論。
2。解決這個悖論問題的辦法就是變換參照。如果以大自然為參照,人是低能的渺小的結構[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3-06-30 00:02:30)
關於文革之前的三年“自然”災害,見到過不少文章,書籍,和評論。有人闡述事實,有人悲憤的評論,有人要追究曆史罪人,有人要求麵向未來而拋棄過去,有人認為那是胡扯造謠,更有人覺得負麵曆史要免提,民主論談的結果是七嘴八舌,都有道道,互不相讓,不亦樂乎。
究其原因,是因為所發言論觀點時的片麵性,完全不顧講話的大前提,或不講邏輯層次,或不懂感[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4)
說起民主,其民就不是一個人,而是一群人,一個社會。
既然是社會,那一定少不了代表和管理,少不了政客。之所謂有人即有江湖。
政客都是要非常自信而大言不饞的,及其善於變色的,骨子裏唯我獨尊的。就連象美國國務卿克瑞這樣的笨蛋都會把這些本色發揮的淋漓盡致。講白了,政客就是話語權的代名詞。政客發話所依據的經典,就是那些寫在了紙上和還沒寫在[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3-06-21 19:23:36)
客觀世界的現象表現更符合感性的特色,也就是能量表現無形的特點;同時其內在運作是理性的,符合信息的特點。
隻有在人的主觀意識形態和思維中,感性與理性是分離的,隻有滿足感性與理性的充要性才可能是符合客觀世界的。也就是說,從感性分析出理性,由理性邏輯思維上理解了感性,才能夠是完全的認識客觀世界,乃是認識論的基本要求。
因[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2013-06-21 00:28:56)
德州的那個紅脖子,前後用了不少的筆墨,飛了許多的思想,述了幾籮筐大道理,引得我思緒飛揚,在此深表感激,錄上下麵幾行我觀世界的言語略表微薄心意。
1.人不是世界的主宰,而是善於理解世界的朋友。
2.人的語言是用於記憶和分析世界的工具,能否有效完全取決於對寓意的把握。
3.把握語言的寓意,是人的一種能力,來自於經驗和天賦遺傳。
4.一種邏輯[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
[11]
[12]
[13]
[14]
[15]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