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又是藍天

用心去體念人生中各種各樣的經曆,快樂不用理由,藍天下讓自由的靈魂在飛翔。
博文
(2011-05-25 17:06:53)

什麽樣的人才會去用心體察生活中的點滴趣味?在我看來,是那些領悟到了自我的心靈。這個看似淺顯的現象,背後卻隱藏著巨量的哲理。當然,眼光源於心靈。不一樣的理解也可以將其詮釋為有著太多的空閑。就算這樣,我的旅途同伴,你又為何如此匆忙?回家嗎?你的家在何方?甚至地球都不是我們的家呢!我們,都是這個星球上的匆匆過客。。。。。。
倒不如慢一慢[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2011-05-24 20:27:23)

 
“France.ParcMontsouris.Chestnuttree”
byPetrKonchalovsky(1876-1956)
公園裏
---普列維爾(高行健譯)
一千年一萬年,
也難以訴說盡,
這瞬間的永恒。
你吻了我,
我吻了你。
在冬日朦朧的清晨,
清晨在蒙蘇利公園,
公園在巴黎,
巴黎是地上一座城,
地球是天上一顆星。
LEJARDIN
---JacquesPrévert
Desmilliersetdesmilliersd'années
N...[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徐誌摩的《翡冷翠山居閑話》有一段話:當你“奔赴大自然的懷抱時,像一個裸體的小孩撲入他母親的懷抱時,你才知道靈魂的愉快是怎樣的,單是活著的快樂是怎樣的,單就呼吸單就走道單就張眼看聳耳聽的幸福是怎樣的。。。。。。”
老徐的文筆總是充滿詩意,有時過於詩意了。不過這段與我有共鳴。人的快樂來自何處?也就是說,快樂的源泉在哪裏?其實答案很[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2011-05-20 22:31:06)
半夜醒來時,不知不覺淚流滿麵,突然覺得這個世界非常孤獨。
是的,這個世界的確寂寞,人們不再有太多的同情心,周圍的世界也變得忙忙碌碌。我在這漆黑的夜晚,想起了少女時代的偶像--三毛,她在我的心裏亦不再是一個人,而是一個符號,一個精神的符號,她代表著我們那代人的浪漫。
年輕的時候我是如此的迷戀她,曾買下她的所有書,細細的品味著那平凡而[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7)
(2011-05-18 20:05:47)
這幾天在看MichaelPalin'sNewEurope。這個係列從獨特角度介紹歐洲。其中說到幾個前蘇聯國家,比如立陶宛、愛沙尼亞和拉脫維亞。如果你身處這些美麗小國家,與當地人民一起歡慶他們的傳統節日。唱他們的歌,飲他們的酒,感受他們沉醉自己的文化並由此發出內心的幸福。。。。。。你會不由自主地為他們高興,並為他們祝福。弱小的國家和文化,沒有必然的理由俯首順從強大[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讀了一片別人寫的帖子,頗有觸動。一篇文章越是觸痛大家的神經,越證明其力度。心靈不被經常地攪動,就會成為一潭死水。而生命需要活力,這個活力的源頭是內在的,不是外在的。你經常地在做一些事情來充實自己的這個源頭嗎?這就是我讀這篇文章後,想問的一個問題。
低智商社會(ZT)
前些日子,日本著名管理大師大前研一的著作《低智商社會》意外地觸動了某[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2011-05-11 18:44:51)
一段時間以來,讀到許多國內化學食物的報道。想到一個詞:食物投毒。投毒的結果有兩種:吃了立馬死,或者吃了將來死。兩種死法有截然不同的區別。吃了不會立馬死的食物,或者一個月、半年以後發作的,大家基本已經不太在乎了。生活在那個環境裏,到時誰也不能肯定致死原因了,因為原因可以有n多種。投毒的沒事,還沒死的也沒事,有事的就是那位沒有了明天的。[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1-05-10 20:52:00)
從小就向往歐洲。小學、中學時代,從歐洲作家的小說裏,讀到了豐富和精彩,似乎與自己周遭沉悶的生活環境截然不同。成年以後,才通過更多的信息進一步了解了歐洲真實的魅力。不過這個所謂的真實有待自己的驗定。最好的方法就是去一趟。於是就準備起來。為了即將的出行,倍感興奮。。。忽然又起了一個念頭。我去那裏,可以看到米開朗琪羅的大衛、夏特爾大教堂[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2011-03-22 03:09:50)
今天在家一鼓作氣看完了“罪與罰”的電影,以前一直沒有機會看到小說,看來這本小說我是一定得去好好讀讀了。
不知是如何的天才才可以將人性的善良,殘忍,自私,和軟弱寫得如此維妙維肖,莫非他親曆過這些人生經曆。恍若覺得這是對現今的中國現狀的描繪,隻是不知很多人還會不會有如此的犯罪感。
是貧窮讓人走入罪惡的深淵,還是人的瘋狂將他逼進罪惡的[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如今的我不再像年輕的時候那麽愛哭了,是不是女人到了一定年齡就不會輕易為自己流淚。可是當我讀到50個自願者守護在福田核工廠繼續在搶修維護時,我的淚水默默的往下流,一個人明知自己的生命會即將結束,卻依然去幹,這需要多大的勇氣。
在那一刻我會有勇氣為自己心中神聖的東西去付出自己的生命嗎?人和人是不同的,有的人是非常的易感,有的人非常的精神化[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1]
[2]
[3]
[4]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