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道翁

神說:"要有光." 就有了光. --1.3 太初有道,道與神同在,道就是神. -- 1.1
個人資料
博文

公元70年後,聖殿毀了,“將來在這裏,沒有一塊石頭留在石頭上不被拆毀”(馬太福音24章:2耶穌生前預言)。耶路撒冷城倒塌了,“看哪,你們的家成了荒場留給你們。我告訴你們:從今以後,你們不得再見我,直等到你們說:‘奉主的名來的,是應該稱頌的!’”(馬太福音23:38-39耶穌生前預言)。祭司、律法師、文士、聖殿管理者失業了,從此再也沒有[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公元68年羅馬皇帝尼碌(Nero)在各方反對中自殺,羅馬帝國進入內戰,史稱“四王”時代,也就是傭兵自重的人開始粉墨登場稱王稱霸。先是Galba,後來Otho,Vitelius稱帝。69年來自猶大,敘利亞和埃及的駐軍將軍Vespasian登基,控製了局麵。Vespasian把自己的兒子提多將軍(Titus)留在了耶路撒冷。耶路撒冷從66年開始大規模的反抗猶太貴族和羅馬人統治的起義,羅馬的動蕩不安使得[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主後26年(AD),羅馬巡撫彼拉多PontiusPilate在羅馬士兵的護擁下達到耶路撒冷。大希律死後他的兒子們控製不了局麵,上交羅馬的稅不能按期到達,各地抗稅事件和起義事件不斷。於是羅馬采用自己的人來管理以色列。彼拉多是第五位到任的羅馬巡撫,之前的四位巡撫象走馬燈一樣,以色列的大祭司也是不斷更換。彼拉多在<<聖經>新約中被描寫成一位溫和和優柔寡斷的一個[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羅馬給予大希律的兒子亞基老(ARCHELAUS)分管猶大,以東和撒馬利亞;二兒子安狄帕斯(ANTIPAS)分管加利利和約旦河東岸地區PERAEA,飛利浦分管更北地區GOLAN。但是羅馬人沒有給他們王位,即他們不再是王。這種分割對於羅馬是相當不明智,由於大希律采用高壓統治,現在分成三個不同人來管理,於是長期積壓的不滿,象山洪一樣爆發。加利利的農民起義(BANDIT)再次興旺起來,這些起[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三世紀以前,拿撒勒在以色列的任何文獻中[希伯來聖經,TALMUD,MIDRASH]都找不到這個地方。就是曆史學家JOSEPHUS書中也找不到。這是一個沒有任何道路的小村莊,屬於貧瘠的地方,位於撒馬利亞以北,撒馬利亞位於耶路撒冷以北。拿撒勒的耶穌隻能依靠聖經的四福音書來了解,但是由於四福音書屬於神學著作,有關耶穌個人的經曆,不是很完全。公認<<馬可福音>>是第[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原釋經的背景: 基督教於公元313年在羅馬帝國合法化(君士坦丁大帝《米蘭敕令》EdictumMediolanense),君士坦丁大帝在基督教曆史上占有極其重要地位。就其他個人而言,政治上他需要統一東西羅馬,因為他定都在君士坦丁堡(現在的土耳其首都伊斯坦布爾),需要東部的支持和西部的支持;管理社會方麵,他主要麵對羅馬當時的文化,道德,風俗的敗壞。古羅馬時婚姻就是一夫[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第十二章(3) 【撒下十二16】「所以大衛為這孩子懇求 神,而且禁食,進入內室,終夜躺在地上。」 〔注解〕然而作為肉身的父親,大衛還是因為這個孩子祈求神,因為得罪神的是大衛自己不是小孩。一方麵我們希望未來和上帝同在,另一方我們又希望肉身活的更長,為什麽人想活的久?有的是因為上帝的恩典,給人更多機會接受福音;有的是為世人作見證;還有的屬於&[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第十二章(2) 這裏插入詩篇第五十一篇 〔大衛與拔示巴同室以後,先知拿單來見他;他作這詩,交與伶長。〕 詩51:1神啊,求你按你的慈愛憐恤我!按你豐盛的慈悲塗抹我的過犯!   詩51:2求你將我的罪孽洗除淨盡,並潔除我的罪!   詩51:3因為,我知道我的過犯;我的罪常在我麵前。   詩51:4我向你犯罪,惟獨得罪了你;在你眼前行了這惡,以致你責備我的[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第十二章(1) 故事預覽: 上一章結尾作者提出“大衛所行的這事,耶和華不喜悅”這章解釋上帝為什麽不喜悅。很可惜神派先知拿單來到大衛麵前,先知先用了一個比喻來展開話題。這個比喻是指一個富人沒有憐憫之心,並激起大衛對富人的氣憤,這是第一次見大衛生氣。然後拿單回答大衛:這個富人就是你!然後告知大衛上帝要懲罰,1。刀劍必不離開你的家,2。[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撒下十一12】「大衛吩咐烏利亞說:你今日仍住在這裏,明日我打發你去。於是烏利亞那日和次日住在耶路撒冷。」 〔注解〕按字麵解釋。 【撒下十一13】「大衛召了烏利亞來,叫他在自己麵前吃喝,使他喝醉。到了晚上,烏利亞出去與他主的仆人一同住宿,還沒有回到家裏去。 〔注解〕大衛將烏利亞召到宮中,在自己麵前喝酒吃飯,烏利亞喝的大醉。一般男人喝酒[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1]
[2]
[3]
[4]
[5]
[>>]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