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而無修無不修 悟而無悟無不悟

子曰“述而不作” 修行路上明子以學為主 博文多數摘自網絡 【明子心路】欄目例外
個人資料
博文
“這裏諸神也在場”,出自亞裏士多德《論靈魂》,筆者欲借用此語來為哲學正名。本來,哲學是一種古老而經典的學科,享有無數的聲譽與輝煌。但隨著大眾時代的到來,哲學明顯地受到了遺棄與鄙視,以為哲學隻不過是少數人的夢囈與讕言,離大眾的生活世界很遠,甚至視哲學家為“瘋子”。然而,是哲學離大眾的生活世界真的很遠呢?還是我們太過沉湎於生活世界虛掩[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0-04-12 12:43:59)
常德章
恭聞無中之有者大道之體也有中之無者大道之用也以體言之雖雲無中之有實未嚐有也有中之無又實未嚐無也其體也其用也本無方所之可求本無始終之可見雖不可求大道之實理未嚐不可求也雖不可見造化之顯跡未嚐不可見也是故聖人窮其理以盡其道就其有以探其無大道之體用自然現前大道之有無自然顯著矣經中為天下溪為天下式為天下穀正是就有求無之深淺窮理盡道之[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0-04-09 13:34:49)
襲明章
恭聞大方無方大用無用大方無方者不有去來不有遠近不局於小大不囿於境域有用無用者遇事致宜因物處物不顯其妙不見其跡以一身而體天地之道以一心而備萬物之理不待操存運用而開者無所不開閉者無所不閉未嚐計較謀為而結者無所不結解者無所不解也此等妙處推於人而人無不宜施於物而物無不善存之治己即以治人用之善人即以善己故明與明可相襲於無窮人果能領悟[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0-04-07 11:15:27)
輜重章恭聞上古之聖賢重以自持而道高天下靜以自養而德貫古今心汲太極之實理身備陰陽之和氣蘊之為德行用之為事業自本而支自源而流鼓動之機如和風時雨感化之妙似瑞日祥雲天下欽其德而無欺萬世被其化而不惑此文以重以靜之明驗也
修道之人果能以道德自重自靜不失之於輕不失之於躁則身無不修事無不治矣
此章經旨顯示在上者當以重靜自持不可以輕躁自失之義
[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2010-04-07 11:08:19)
混成章恭聞大道之實際祖萬物而不祖宗萬物而不宗五太之先不古不今三才之後非先非後其實際之妙若言無卻又無而不無無物不有無時不然雖視之不見德之不聞妙有自然之機實未嘗無也
若言有又未嘗見其有空空洞洞不有朕兆之可察渾渾淪淪未見象狀之可指輔萬物之自然其自然之隱妙可以神會實不可以言傳也立天地之大本其大本之實理可知其有不可見其有也
是故乾坤內外大[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3)
(2010-04-07 11:03:48)
不處章
恭聞無私無欲者聖人之心也有機有智者常人之心也聖人性汲太極至罩心合天地自然之用養深積厚休休焉如青雲出岫而意念無為樂天知命湛湛兮似明月臨潭而身心自在是故虛心應物不肯先己以後人體道用柔定是去高而就下與物無爭物亦莫能與之爭也
若是常人理欲之機未明利名之見未泯惟知損人而益己斷不曲己以全人此等有機有智之用心其自見自是自伐自矜之情隨所[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0-04-07 10:47:33)
同道章恭聞道生天地道為天地之本天地生萬物天地又為萬物之本也人在天地之間身配天地性參太極與萬物同乎一德同乎一道也是故聖人以大同之道盡於己而盡於人以大同之德應乎人而順乎天
無親疏無遠近其道也流行無間而貫乎古今其德也不過不遺而充周莫測萬民同乎一道天下無二道萬民同乎一德天下無二德此為希言自然之妙足信樂得之民也此章經旨重在希言自然一句古之聖[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3)
(2010-04-06 10:57:59)
一、人都是逼出來的;
  二、如果你簡單,這個世界就對你簡單;
  三、人生沒有彩排,每一天都是現場直播;
  四、懷才就像懷孕,時間久了才會讓人看出來;
  五、過去酒逢知己千杯少,現在酒逢千杯知己少;
  六、人生如果錯了方向,停止就是進步;
  七、人生兩大悲劇:一是萬念俱灰,一是躊躇滿誌;
  八、人生和愛情一樣,[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0-04-01 08:26:40)
01.慢慢的才知道,太在乎別人了往往會傷害自己
02.慢慢的才知道,對自己好的人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越來越少
03.慢慢的才知道,一個人要自己對自己好,因為真正關心你的人很少有了事他們也不一定會在你身邊。所以要自己照顧自己
04.慢慢的才知道,真心對一個人好不一定有回報,而你忽略的人往往有可能是最重視你的,
05.慢慢的才知道,很多東西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很多東西[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0-03-26 21:14:22)
倘非子誠之緣故,我斷不會識得徐阿婆的。子誠是我學生,然細說麽,也不過算是罷。有段時期,我在北京語言大學開“寫作與欣賞”課,別的大學的學子,也有來聽的;子誠便是其中的一個。他愛寫散文,偶作詩,每請我看。而我,也每在課上點評之。由是,關係近好。子誠的家,在西南某山區的茶村,小。他已於去年本科畢業,就職於某公司。今年清明後,他有幾天假,[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
[6]
[7]
[8]
[9]
[10]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