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開花落雲卷雲舒

沒有一定的套路,隨時的雜感
個人資料
shangxin_na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博文
(2017-08-03 12:16:23)
我們班的阿春這篇也是畢業三十年的時候開寫的,可世事變遷,卻已成追憶。整理添加了一些,記在一起。阿春是當年的應屆生,年紀在全班來排就在小的那一邊了。她個子不高,臉圓圓的,皮膚白白嫩嫩的,看上去珠圓玉潤的感覺。她的眉眼長得很好看,一笑眼睛彎彎的還有倆小酒窩。阿春打噴嚏最好玩,小小地一個,‘咻!’像小貓咪打噴嚏一樣,因此就得了個外號[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4)
可以看出讀貼的人的不少性情。前麵我貼了個問題,問的是作為麵試人員對應試人的印象要如何做決定。貼的目的,並不是需要別人告訴我是否要招這個人,而是希望看貼的人如果以後找工作要去麵試,如何準備自己給麵試的人已最好的第一印象。1。著裝整齊幹淨2。握手有力堅定,但不要抓十分緊3。麵對麵試之人,最好的坐姿是身體做正,兩腿靠近,且收近,不要伸出。4。[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一位同胞來應試一個職位。第一麵印象不錯:著裝整齊幹淨,握手有力。讓進辦公室坐下,卻見應試者放下包,很隨便往椅背上靠去,兩手抱起在胸前,居高臨下看過來的架勢。我的姿勢一直是坐直,或前傾聽其說話。再交談下去,大概是談到其領域,幾幾乎二郎腿翹將起來。盡管其若幹次提到對這個職位感興趣可並沒有感覺到真誠。且不說此應試者確實有些經驗也懂得原理[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3)
(2017-07-13 09:45:47)
這篇也是我早已寫的如今翻了出來。貼出來跟其他的歸歸類不要丟失了。 1978年的二月是我們學校77級新生報到的日子。我第一次一個人出‘遠門’,其實也就是離家二百來公裏。當時我們那兒正好有人要去省黨校學習,我就搭了順風車,被送到了學校的大門口。那時剛過中午,找著了我們係的桌子,那兒有幾個迎新生的75,76級的同學或坐或站,看我來了很熱情,問了[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4)
八十年代的中美化學研究生項目 上世紀八十年代,鄧小平關於出國留學的指示促成了CUSPEA(中美聯合物理研究生招生計劃)和CUSBEA(中美聯合生物研究生招生計劃),於此同時,中美化學研究生項目(CGP,ChemistryGraduateProgram)由哈佛大學終身教授WilliamvonEggersDoering促成創辦。 Doering教授在化學領域頗有成就,與RobertBurnsWoodward合作化學合成奎寧,1990年獲化學界的RobertA.Welch獎[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改革開放第一批生物方向留學生1977年,中國恢複高考,高等教育重新走上正軌。文革十年,中國在科學技術領域已經遠遠落在西方國家後麵,深刻意識到人才限製的鄧小平決定向西方大量派遣留學生。CUSBEA(China-UnitedStatesBiochemistryExaminationandApplication)全稱中美生物化學聯合招生項目,為改革開放後第一批生物方向的留學生提供了出國學習的途徑。這一項目從1982年開始到1989年[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7-06-29 08:09:18)
閑來莫議人是非公司裏,除了主管們會有自己的辦公室,大部分的人都是坐在格子間,特別是如今格子間不斷進化,隔板越來越低,站起來就看到整個辦公區域幾十人的座位,已經不再是每一個座位都有自己分離的空間了。同事之間就更加的‘緊密’。人的特性是群聚,每人每天上班至少有8個小時和同事在一起,時間長了總會有那麽幾個說的來的就成了朋友。既然是朋[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7-06-16 12:08:53)

周五下午不太忙,再敲幾個字看看能不能把我前麵想表達的的溝通好。 我前兩篇是閑聊這麽多年下來,要想事業上有所上升,掌握溝通技能很重要。後邊跟貼的討論中有兄弟提及還是要會拜碼頭,找mentor,不然靠自己上不去。 我覺得,有mentor固然能夠幫忙,但是如果你自身不行,別人也幫不上你。 我這一路,基本上是自己靠著自己的能力走過來。我不善於向上討好,但[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7-06-15 09:40:17)
前一篇的閑聊,引出了不少的討論。很好。各人都有在職場的經驗,各人處理問題的方法不同,我寫的隻是我的管見。如果對有些人又用,那就最好。如果您覺得對你無用,謝謝閱讀,也謝謝提出不同的看法,這樣還是有人收益。抽空再接著前麵的寫幾句。自己看來,我不是那最成功的:我們大學同班同係的同學中間,我的一起考出國項目出來的同學中間,數一數幹的比我好[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7-06-14 07:03:21)
溝通溝通表達表達在職場,勤奮工作,技術過硬,經驗豐富,都是成功所需要的。我以為,在這些必須之上,溝通的本領是必須的必須。很多中國同仁,名校畢業,技術上一套一套的可是表達不行,如同茶壺裏煮餃子倒不出;或是覺得隻要悶頭苦幹就有升遷的機會。幾年前,平行的一個部門的一個老中同仁,在待在一個級別上9年以後終得晉級後,特地來感謝我,因為我在討論[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
[6]
[7]
[8]
[9]
[10]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