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故事

生活是一次又一次的經曆,願與你分享。
博文

色彩斑斕的書中人物(角色)大展覽BookCharacterParade女兒學校一年一度的BookCharacterParade今天在學校舉行,剛好是個陽光燦爛的日子,孩子們根據讀過的書打扮成各式各樣的Characters在全校老師,學生和家長麵前繞場一周,走到麥克風前每人都說自己是什麽人物(或動物),從哪本書中來的。可以看出有些家長花了很大功夫為孩子準備,學校從上到下,從校長,老師,校辦公室的文員至[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8)
1974年一年一度的浙江少年兒童比賽在杭州舉行,樓雲代表杭州隊,俺代表溫州隊,當然,他是男隊,俺是女隊,咱沒有直接跟他較量過,嘿嘿。比賽結果杭州隊好像得了男女團體冠軍(記不得了),樓雲則得了兒童組個人冠軍,俺呢,得了兒童組個人全能第五!!全省比賽完後,個人前7名集中在杭州少體校集訓準備參加7月在蘇州舉行的全國少年兒童體操比賽,咱就和樓雲在[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8)
昨天我的一個好朋友在她自己的博客上登出下麵這篇文章:
中國儒家以孝道為基礎,儒家都明了‘本立而道生’,本忘掉了,這怎麽得了?‘本’是什麽?,本是孝順父母、奉事師長,這是本。我們現在煩惱重,關鍵是忘了本,我們要提倡孝道,要提倡知恩報恩,不僅是口頭說,我們要做到。現代人與人的關係隻看利害,今天給我有利,我們做朋友,我恭敬你、巴結你;明[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8)


這幾年人們對IQ(智商)有了足夠的了解和重視,很多專家們對IQ做了許多的研究和實驗,在一定程度上IQ可以預測一個人學業和事業的成功與否。然而,一個不可否認的現象和事實卻使許多專家們納悶兒,那就是,為什麽有的人IQ很高,然而在現實生活中卻很不成功,可以說這些人在浪費自己的才能,他們的思考,做法和與人溝通能力阻止了他們的成功。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中[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3)

今天在本論壇貼出文章”你認識她嗎?小心,她是個巨大騙子!”(見本壇前兩頁或我的博克)後,有不少同胞有疑問,認為我在瞎編,我不明白為什麽會有人花這麽多時間來這裏瞎謅(我認為那些人是吃飽了撐著沒事幹了,或著活著太沒意思了才會這樣做的),我也沒時間和那些人辯論,隻能說先看看我的博克,了解一下人再說話吧.這個論壇我是首次來,可能很多人沒見過我,要不就這個論[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故事中的人物都是真名真姓。2000年,曹大姐第二次來澳洲探望她在澳讀高中的兒子。她喜歡澳洲,因而想尋找一條移民之路。曹大姐沒有學曆,不懂一句英文,經一個朋友介紹,她結識了一個叫孫敏的女人,孫敏在悉尼。孫敏說她認識一個人是辦移民的,但她是要收費,首先要交4000元澳幣,曹大姐移民心切,二話不說,把錢給了這個孫敏。孫敏約曹大姐[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3)
最早對“死”的概念要追溯到7歲的時候,55歲的外公突然中風不醒人世,三天就歸
西天了,外公的葬禮我已記不大清楚了,隻記得有一個靈堂,那兒擺著外公的遺
像,前麵有一碗一碗的食品,不時有客人來靈堂禁忌,然後的記憶就是,棺材放在
一輛三輪車上,沿街走,外婆,媽媽,小阿姨和一些親戚在後麵跟著,嚎啕大哭。
那時候在我們的小城,家裏人死了,不[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4)


我認識伊麗莎白女士是在1992年,那時候我還在一所商校混簽證,讀一年的電腦應
用課程,我老公剛來澳,在墨市一大學讀研究生。我所讀的商校的校長是一個中國
人,林校長。六十多歲的林校長是老華僑了,兩歲隨父母來澳洲以後就沒有回去過
中國,她隻會說一點客家話,國語就會一句,那就是“我不會說國語”。她看上去
是個地地道道的中國人模樣,所以[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7)
我在臨床做十六年,前幾年做的是精神病人,做精神病人對於我在做親職教育有很深的影響,因為精神病人其實是在囚籠裡頭不會回來的黑暗份子。原先我跟很多人一樣,一直認為一個人會住到精神病院一定是腦袋秀鬥,前半段的假設是對的,但是有一部份的假設是錯的,我們以為他笨,事實上我在醫院裡頭看到很多孩子其實很聰明。
我在醫院曾經看到一個從台大醫科畢業[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3)


最近在文化走廊上讀到常德浩的《自由是怎樣成為我們的敵人的?》和醫生手記的以及一些網友的評論,不禁想到多年前的一次經曆。那一次的經曆使我真正體會到什麽是自由,也開始思考自由的含義,以至最後作出決定改變自己的命運。86年我們實驗室進了一些德國設備,德方牽頭單位VDE給了我們實驗室10個工程師和對口技術人員名額到德國進修培訓。眾所周知,那時候[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0)
[1]
[2]
[3]
[4]
[5]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