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有一種養老方式讓人淚流滿麵
  在北京、上海、天津等大城市的火車站、步行街和一些旅遊景點的附近,不時可見衣衫襤褸的老年乞丐,他們抖動著手向熙熙攘攘的人群乞討,卻拒絕城市救助人員的幫助,更不願意返回家鄉。一些專家指出,農村養老保障問題解決不了,必然會反映到城市裏,其解決成本會更大
  人老了,無法耕
種勞作,沒有養老保險,沒有退[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在北京、上海、天津等大城市的火車站、步行街和一些旅遊景點的附近,不時可見衣衫襤褸的老年乞丐,他們抖動著手向熙熙攘攘的人群乞討,卻拒絕城市救助人員的幫助,更不願意返回家鄉。一些專家指出,農村養老保障問題解決不了,必然會反映到城市裏,其解決成本會更大。(11月19日新華社)
  人老了,無法耕
種勞作,沒有養老保險,沒有退休金,沒有存[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根據估算,中國外匯儲備已經突破1萬億美元,並且正以每月約200億美元的速度增長。為了規避過高的外匯儲備可能帶來的風險,央行正在製定新的匯改政策,變“藏匯於國”為“藏匯於民”,加速外匯儲備的分流,從而減輕國家儲備外匯的壓力和成本。
  多位專家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藏匯於民”政策其實是消化高額外匯儲備的一個最好方式。而要實現這一[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根據估算,中國外匯儲備已經突破1萬億美元,並且正以每月約200億美元的速度增長。為了規避過高的外匯儲備可能帶來的風險,央行正在製定新的匯改政策,變“藏匯於國”為“藏匯於民”,加速外匯儲備的分流,從而減輕國家儲備外匯的壓力和成本。
  多位專家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藏匯於民”政策其實是消化高額外匯儲備的一個最好方式。而要實現這一[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06-11-20 11:57:12)
高額外匯儲備何去何從"藏匯於民"時機成熟了?
  今年以來,基於儲備激增可能為我國經濟發展帶來的挑戰,和外匯儲備管理問題的討論不絕於耳。
  高額外匯儲備提高了我國的國際支付能力,有助於維持人民幣匯率的穩定,提升國家經濟的抗風險能力。但同時,中國如何管理龐大的外匯儲備,成為各國關注的焦點,中國如何處置外匯儲備將對世界經濟重要影響……<[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過去20年裏,政府改革曾幾度啟動,但結果皆不盡人意。在2005年年終清點改革成果時,我們看到銀行業改革、匯率改革和股權分置改革都取得了顯著成果,但作為改革重點的政府行政管理體製改革和職能轉換方麵,進展並不理想。
  相對於進一步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來說,由“經濟幹預型”政府轉變為“公共服務型”政府,這是一場非常有深度的改革。
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過去20年裏,政府改革曾幾度啟動,但結果皆不盡人意。在2005年年終清點改革成果時,我們看到銀行業改革、匯率改革和股權分置改革都取得了顯著成果,但作為改革重點的政府行政管理體製改革和職能轉換方麵,進展並不理想。
  相對於進一步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來說,由“經濟幹預型”政府轉變為“公共服務型”政府,這是一場非常有深度的改革。
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過去20年裏,政府改革曾幾度啟動,但結果皆不盡人意。在2005年年終清點改革成果時,我們看到銀行業改革、匯率改革和股權分置改革都取得了顯著成果,但作為改革重點的政府行政管理體製改革和職能轉換方麵,進展並不理想。
  相對於進一步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來說,由“經濟幹預型”政府轉變為“公共服務型”政府,這是一場非常有深度的改革。
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過去20年裏,政府改革曾幾度啟動,但結果皆不盡人意。在2005年年終清點改革成果時,我們看到銀行業改革、匯率改革和股權分置改革都取得了顯著成果,但作為改革重點的政府行政管理體製改革和職能轉換方麵,進展並不理想。
  相對於進一步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來說,由“經濟幹預型”政府轉變為“公共服務型”政府,這是一場非常有深度的改革。
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各界共謀助推民企破解壟斷門
  在“非公經濟36條”公布21個月後,民營經濟麵臨的嚴峻考驗,再次成為各界的焦點。
  17日,由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國家發改委、全國工商聯共同舉辦的“促進非公有
製經濟健康發展論壇”在南京開幕。
  來自國家發改委、國家工商總局、證監會、商務部、財政部、稅務總局等多個部委官員聚集南京,為破解阻礙非公經濟[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
[11]
[12]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