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真人真事。結局不好,但不是一起醫療事故。醫患雙方都盡了力,但值得反思。
一位38+歲的亞裔女性。無個人和家族吸煙曆史。平素健康。
2024年11月開始咳嗽,咳白色稀痰,無咳血胸痛,無高熱,呼吸正常。X光顯示右下肺實體樣變。餘無明顯異常。初診為肺炎,抗感染治療無效。2025年1月X光複查:“肺炎”麵積稍微擴大。
以上症狀有增無減。今年2月份進行一係列,詳細的“肺炎”檢查:胸片,CT, 多種細菌,病毒,真菌培養檢查均為陰性。二月下旬終於用支纖鏡下活檢證實肺腺癌(亞裔女性,非吸煙者最常見),合並縱隔淋巴結轉移。 CT 的診斷更有意思:在活檢的同一天改為:“提示肺癌可能,還有縱隔淋巴結腫大”,6天後又一CT卻還誤讀為:”肺炎發現沒有顯著改變“(可能是另外一個放射科醫生)。
病人正在服靶向抗癌藥物。病情暫時穩定。
首先,不要責怪醫生和患者,這個例子沒有人為的疏忽和拖延。但值得反思,以防重複。
1. 肺炎和肺癌。無論從症狀和影像學來診斷,並不是每例都是涇渭分明。有時是不好分辨的。醫生不是神。
2. 正因為醫生不是神,醫生的高度警惕(那麽一點”悟性“),就顯得尤為重要。病人要是居住在亞裔人口較多的地區(東西兩岸),也許醫/患會有那麽一點警惕,因為亞裔女性,非吸煙者患肺腺癌,在這些地區的報道的多。
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69489/202407/27709.html
3. 健康年輕人,按肺炎治,一般1-2周,哪怕未愈,也應該顯著改善。症狀有增無減,恐怕不需等到三個月才確診。換句話說,哪怕初期誤診(可以理解),也許早點追蹤,改變思路,不至於過度拖延。
最後,還是重複那句讓人心煩的話:你的健康在你手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