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似勝負偶然的中途島海戰,仔細研究,實際上有著必然的內因。那就是美日兩支軍隊的差異。
日本海軍的崛起,始於甲午戰爭。當時的大清海軍隻能算一隻三流海軍,之所以還能算三流,主要還是因為向英德兩國購買了多艘頂級戰艦。否則,隻能算四流以下。這是因為兩國的體製差異。幾年前,網上有個叫高曉鬆的胖子說是當時日本國運屬於上升期,現在中國國運也屬於上升期,再打中國一定贏,有易經八卦的玄學神秘色彩,非常地扯。
日本明治維新後,已經是現代的君主立憲製政體;而大清依然是延續兩千年的古代體製。這兩種體製的碰撞,在戰爭動員力,民眾凝聚力,後勤補給能力,科學決策能力和資源的利用效率等各方麵都不能同日而語。現代軍隊對古代軍隊就是降維打擊。
所以日本海軍雖然軍艦噸位無法與大清比,但仍然可算作二流海軍。
後來,日俄海戰中,日本又戰勝了俄羅斯海軍,使得日本一下子飄了起來,以為自己是世界第一了。平心而論,俄羅斯海軍也是二流。俄羅斯雖然工業能力強,造了很多軍艦,但海戰中,從來沒有什麽拿得出手的戰績。其陸軍多次獲勝,但都是慘勝。遇到強敵,就與你比誰氣長能熬到最後。
日俄對馬海戰中,日本艦隊指揮東鄉平八郎果斷地下令全部艦隊原地做了一個180度U行大轉彎。這是生死攸關的15分鍾,因為原地轉彎,距離固定,很可能導致整個艦隊都被擊毀。而俄羅斯炮手顯然疏於訓練,隻射中了幾發炮彈,並沒有造成任何一艘日艦的重大創傷。然後,日本艦隊獲得了最佳攻擊方位,也能發揮出側翼炮火的巨大威力,擊沉了絕大部分俄艦。
麥克阿瑟對日本陸軍的評價就是每個戰鬥單元都能夠不折不扣的執行戰術指令,意思就是你好像在與機器作戰。麵對較弱或平等戰力的軍隊來說,這是一種恐怖的戰鬥力。但美軍之所以是一流軍隊,差異就是有自由主義和個人主義特質。對千變萬化的戰場可以激發出靈活及富有創造力的應變能力。當然,這需要一流的訓練和專業到位的指揮,否則稍有鬆懈之處就會變成四流軍隊。
在中途島戰役中,日軍艦隊總指揮南雲的表現其實與東鄉平八郎類似,隻是運氣欠佳,遇到了一流海軍。
當時,日本航母攻擊中途島時,被島上的魚雷轟炸機一波連著一波的襲擊。但都被日本的零式戰機攔截,並被大批擊落。此時,南雲決定將所有飛機上掛載的魚雷換成炸彈,以便快速炸毀中途島上的機場,防止航母繼續遭受攻擊。快換完時,偵察機報告發現美軍航母。南雲急忙又命令將炸彈換回魚雷,準備與航母作戰。感覺日軍在進行一場換彈比武大演習。
而此時日本攻擊中途島的飛機還沒飛回來,有航母司令建議,立即派轟炸機在沒有零式戰機掩護的情況下去襲擊美國航母,但南雲決定再等等,所有飛機都配齊了一起去攻擊。他的這個決策其實與東鄉平八郎的U型大轉彎有異曲同工之處,可能與日本人追求完美及一板一眼的國民性格特征有關。但美國海軍與俄國海軍卻有天上人間的差別,這導致東鄉平八郎成為一戰成名的天才,而南雲成為庸才。
半個小時後,又有一批魚類轟炸機機從中途島飛過來企圖轟炸航母,於是零式戰機在低空拚命攔截,沒有一架魚雷轟炸機能夠成功把炸彈扔到航母甲板上。但是,此時美國航母上的轟炸機已經從高空飛臨航母,零式戰機正在低空忙著升級打怪,沒有發現頭頂的轟炸機,然後甲板上撒布著炸彈的日本的航母就遭殃了。
日本零式戰機攔截笨重而落後的魚雷轟炸機很容易,因為零式戰機的設計理念是為了追求高機動性的攻擊力,犧牲防護能力。這種無視人命的拚搏理念,發展到極致就是神風敢死隊。
南雲是海軍學校的高材生,中途島海戰前,他是渾身籠罩著明星光環的悍將。事後總結的話,他最正確的做法是,不要追求完美的戰鬥機護航及轟炸機掛魚雷,全部轟炸機出動去攻擊美軍航母,包括甲板上已經掛上炸彈的轟炸機也可以去炸航母甲板。所以,不能完全怪運氣不佳,兵貴神速,靈活應變,這大概就是一流與二流的區別。
而美軍艦隊指揮尼米茲最後的一個重大決定,也能再一次證明運氣又站到了訓練有素,有著高超職業素養的美軍一邊。
當時日本派出四艘航母,320多架飛機去攻擊中途島,是基於判斷那附近隻有兩艘美軍航母,140多架飛機。等他們意識到幾個星期前在珊瑚島海戰時受傷的約克城號也在其中時,就急忙要求增援,而其他航母在太平洋的另一邊,澳洲東南亞一帶。美軍的其他航母也在那一帶。於是山本五十六急令兩艘航母前去中途島增援。當他們趕到時,海戰已經結束七八個小時了。
此時,美軍三艘航母207架飛機已經全部擊沉了日本四艘航母。美軍的約克城號也被擊沉,而美軍另一搜航母因為受傷,立即駛回港口。完好無損的那艘航母上,有軍官建議,既然已經消滅了這一海域的所有航母,不如繼續在周邊巡航,搜尋並肅清日軍零星的軍艦或補給艦。艦隊司令尼米茲回答說,任務已經圓滿結束,不戀戰,回去休整。他的這一決定避免了遭遇兩艘疾馳而來的日軍航母艦隊,否則凶多吉少。
這也是美軍的運氣。但這麽多運氣集中在一起,其實是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