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林、粟間的惺惺相惜——閑聊幾句粟裕大將(1)

江流天外,月湧雲頭。 扁舟一葉,酹祭悠悠。
打印 被閱讀次數
閑聊幾句粟裕大將(1)—— 毛林粟間的惺惺相惜

偶讀現代軍史雜書, 對粟裕大將忽然突然產生了點興趣, 以此緣起,打算隨筆做點劄記和視頻節目,隨讀隨寫隨上帖,——亦所以就教於同好網友之意也!

中共軍中被推崇為戰神的軍頭, 有兩人最無爭議, 一為林彪,一為粟裕。 其他幾個戰功彪炳者, 如彭德懷、劉伯承、徐帥、陳賡等, 都有許多不同聲音。

而粟裕不象林彪, 並非太祖親信,不僅手中的家夥裝備遠不如四野,戰區的環境也遠不如背靠蘇聯的林彪優越, 粟大將轉戰的戰區屬百戰之地,強敵環伺,國軍五大主力有三個對付粟裕,粟裕軍隊從整體上看遠遠處於弱勢。但粟裕在這樣環境中,照樣能於強敵中找到縫隙,並常能敏銳地抓住戰機,化整體的弱勢變成局部的強勢,  奇跡般地的取勝。  比如  富於傳奇色彩的黃橋戰役, 後來的“七戰七捷”,皆為中共經典戰例。

 抗日勝利後國共重開大戰的初期, 中共軍頭幾乎所有人都打得不好,聶榮臻丟了張家口,李先念打成中原突圍,林彪在東北四平也打敗仗。唯獨在國軍家門口的粟裕卻能打勝仗 。陳毅也指揮過一些戰役,連戰連敗,比如漣水戰役就敗得很難看,後來陳毅就不指揮了。74師長張靈甫被國軍報紙宣稱成第一英雄, 他曾數次打敗過陳毅,信心爆棚, 向蔣介石吹牛,說共產黨算啥,我這個部隊就能把他們都消滅了。這“第一英雄”最後卻栽在了粟裕手中。關於這一點我在以前曾有一小文從側麵略加分析!(見由震撼的生死一瞬說到張靈甫孟良崮戰亡的命運)張靈甫的74師是清一色的美式裝備,部隊訓練也好,頗有犧牲精神。所以,打國民黨七十四師,三野也死了很多人。林彪後來說過,那個仗他不敢打。

 過去曾有一個廣為流傳的段子,意指粟裕不凡的軍事才華,連孤傲的林彪都不免折服,段子說:解放戰爭中,其他戰區的戰況通報林彪基本不看,華野的戰報林彪卻都會認真研讀。豫東之戰勝利後,林彪感慨地對劉亞樓說:“粟裕盡打神仙仗。”見劉亞樓沒聽懂,就解釋道:“像豫東戰役那樣的仗,我是不敢輕易下決心打的。” 淮海戰役結束後,林彪對粟裕越發敬佩。劉亞樓對此不解,說:“林總,你對華野的作戰情況特別感興趣,是不是想與粟裕同誌比個高低。”林彪當下反駁劉亞樓說話欠考慮。他說自己打仗較為慎重。一般情況下,有了七成把握才打;隻有五六成把握,風險太大,不能打;等到有了八九成把握,又會失去戰機,無仗可打!而粟裕長期孤軍作戰,不冒險就無法生存,養成了他敢於冒險的特點。如豫東戰役,他最多隻有五成把握。而這次淮海戰役沒讓杜聿明跑掉,就值得自己研究、探討和借鑒。

據考證這個段子並無堅實的史實基礎, 但也並非空穴來風。比如1958年粟裕落難, 林彪沒有說過一句粟裕的壞話。坊間風傳林彪還說過“這個會我看不懂, 打勝仗的人成了罪人, 打敗仗的反而成了功臣, 這樣的會我不參加了吧”之類的話,真偽待考。而 林彪之女林立衡、林彪親信吳法憲的回憶文字中,則均有林彪對粟裕正麵評價的文字。

  再據林彪接替彭總掌管軍委日常之後多次撫慰粟裕的舉動,如1960年2月的軍委擴大會議上林彪主動找已經遠離軍事事務的粟裕, 鄭重提出“軍科應成為總參謀部的參謀部”,(這番談話令落寞中的粟裕倍受鼓舞),又如62年林彪參考粟裕出任總參謀長時提出的動議, 組建統帥部的戰略預備隊,以及珍寶島戰役後委托粟裕實地考察中蘇邊境,研究中蘇軍事問題等, 均足見林彪對粟裕的看重。

 林彪自比天馬,屬於極度自雄之人,觀其早期軍事傳奇,曾以一連嚇走國軍一師, 可見逼到份上,也屬巨膽之帥, 而獨推崇粟裕,聯想到毛澤東建國前給紀念碑奠基, 單獨拉出粟裕與他一同鏟第一鍬土,絕非心血來潮,蓋也英雄惺惺相惜之意耳!

附視頻:細說1958年整肅粟裕大將之謎(5)—— 毛澤東*項英*新四軍*劉少奇// 項英新四軍獨大,劉少奇展才華中



chunfengfeng 發表評論於
兵者,詭道也!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粟裕是光腳司令, “上兵”能力強,軍事心理很強大,在戰事過程中,不斷調整,是現代韓信;林彪是老司機,越來越膽小謹慎, “上兵”的能力越來越差,基本被伐兵和伐城取代,所以需要強大的軍火和武器加成他的軍事心理。
江天雲月 發表評論於
回複 'Timberwolf' 的評論 : 謝謝留言。我略微考據過 您說的這段故事,毛說那話並非針對粟裕, 這個故事張冠李戴了。 後麵我會討論毛粟的複雜關係,屆時我們再來討論。
Timberwolf 發表評論於
定軍銜時毛把陳毅幾個定為元帥而讓戰功卓著的粟屈居大將。本以為自己必有一席元帥之位的粟受此屈辱大哭一場。毛得知後還說了句風涼話“男兒有淚不輕彈隻因未到定銜時”。說毛和粟惺惺相惜恐怕隻是臆測。
江天雲月 發表評論於
回複 '野彪' 的評論 : 謝謝留言。 陳毅這個話是政治語言, 領袖愛聽,但無形中卻貶低了將帥和士兵的作用。 得民心者得天下這句話雖然基本成立,但具體到一場真正的軍事戰役, 則民眾支持的作用隻能處於次要地位——當然會發揮一定作用, 但不是決定性的。
野彪 發表評論於
陳毅說:淮海戰役的勝利,是老區的老百姓用獨輪車推出來的。
這說明了一個問題,不是共產黨打敗了國民黨,是中國的老百姓,選擇了共產黨。
日本投降的時候,國民黨有四百萬正規軍,共產黨隻有一百萬軍隊,大多數都不是正規軍,而且缺乏槍支彈藥,也沒有飛機。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