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顏值蘇州行:美情美景美食和美人

直性直情直白天下,
求真求善求美人間。
打印 被閱讀次數
疫情耽擱,一晃就五年了,去年底秋高氣爽的返鄉行,主要給兒子兒媳婦補辦在中國的婚禮。事情多、時間緊。但也見縫插針, 忙裏偷閑,抽出了幾天的時間,蜻蜓點水、走馬觀花去了中國最江南, 最文化, 又最有曆史感, 可謂一眼望千年,一步跨百代,一口品天下(美食)的兩個城市一一金陵和姑蘇。這是一生中第三次去南京,第二次去蘇州。不僅想去追尋兒時和青年時的記憶,也想再去親身感受和體驗半個多甲子中國城市的驚人變化。美情美景美食和發小們的傍隨,構成了這次歸返金陵和姑蘇的主旋律。
 
從南京一早出發去蘇州,雙向八車道的高速公路就像一道淺黑色的流水,伴隨著白色的道路分割線,兩個多小時沒感受到任何一個顛簸,路麵上連一個小patch都看不到。感歎國家幾十年來以人為本, 長期投資基礎設施建設的優質資產,從鐵路公路港口車站,再到5G通信和移動支付,每天都在給人們發大紅利, 帶來即快捷便利又順暢安全的審美感、獲得感和喜悅感。
 
 
重遊拙政園
 
一到蘇州就先奔向久違的中國四大名園中之一的拙政園。此園初建於明正德四年(1509年),因官場失意而還鄉的禦史王獻臣,取晉代潘嶽《閑居賦》中“灌園鬻蔬,以供朝夕之膳,此亦拙者之為政也”意,命名為“拙政園”。
 
拙政園的布局疏密自然,特點是以水為主,水麵廣闊,景色平淡天真、疏朗自然。以池水為中心,樓閣軒榭建在池的周圍,其間有漏窗、回廊相連,園內的山石、古木、綠竹、花卉,構成了一幅幽遠寧靜的畫麵,代表了明代園林建築風格。拙政園形成的湖、池、澗等不同的景區,把風景詩、山水畫的意境和自然環境的實境再現於園中,富有詩情畫意。庭院錯落,曲折變化。
 
 
美情美景加美人。國內現在所有的景點,每個時段都有很多的美女們, 穿著古色古香的唐裝漢服明褂清袍或馬麵裙在穿行遊走,她們或嬌或媚,搔首弄姿的作出風情萬種的各種造型和擺拍,也成為各個園區景點一道美麗的風景線。
 
 
園林景觀,花木為勝。數百年來一脈相承,沿襲不衰。花木既是園中造景的素材,也往往是觀賞的主題,園林中許多建築物常以周圍花木命名,或以描述景的特點,或利用花木的季節性,構成四季不同的景色。 拙政園有遠香堂、倚玉軒、雪香雲蔚亭、待霜亭、梧竹幽居亭、鬆風亭,柳陰路曲等等。
 
 
拙政園的林木類中常綠的有羅漢鬆、白皮鬆、馬尾鬆、檜柏、柳杉、香樟等;落葉的有梧桐、銀杏、榆、槐、楓、楊柳、合歡、黃連木、皂莢等。四季長青的竹類有象竹、石竹,觀音竹、壽星竹、斑竹、紫竹、方竹等。上圖左中是第一次見到的"斑竹一支千滴淚"。觀果類有枇杷、桔、香椽,南天竹, 石榴、柿、無花果、枸杞、棗等。其中枇杷果實金黃,既能觀賞,又可食用。藤蔓類有薔薇、薜荔、常春藤、金銀花、紫藤、淩霄、爬牆虎,葡萄等。  
 
 
拙政園花類有山茶,桂花、廣玉蘭、月季、杜鵑、夾竹桃、梔子花、金絲桃、含笑等;還有牡丹、玉蘭、梅, 桃、杏,李、海棠,紫薇、丁香、木槿,木芙蓉,辛夷、蠟梅,紫荊、繡球。草本與水生植物類有芭蕉、芍藥、菊花、萱草、鳶尾(蝴蝶花)、紫萼、玉簪、秋海棠、紫茉莉、鳳仙花、雞冠花、蜀葵、秋葵、鴨趾草、虎耳草等。 
 
水麵觀賞植物有大量的荷花、蓮花有睡蓮、鳳眼蓮、霸王蓮,水生草本植物還有茨實、紅菱、浮萍、菖蒲、香蒲、蘆葦、水生美人蕉等。園裏不僅植物品種繁多,比起美國幾個城市的植物園都毫不遜色,而且綠的鬱鬱蔥蔥,彩得姹紫嫣紅,千姿百態,美不勝收。
 
 
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國花文化、花香文化、園林文化、石文化等等,曆代文人墨客和士大夫文化中的春蘭秋菊冬梅夏荷的傳統審美理念和意境,都在蘇州的園林中一脈相承了下來。古今文人雅士紛紛稱道,上有天堂、下有蘇杭; 一座姑蘇城,半部江南詩。是的,蘇州是國人夢中的後花園。蘇州園林審美文化的特征就是, 門外紅塵鬧市,門內桃源仙境。園林是蘇州最有文化底蘊, 最能撩人的情愫和魅力,拴住了蘇州人,也留住了每一個過客的心。
 
 
再訪西園寺和羅漢堂
 
西園寺在蘇州閶門外,建於元代至元年間(1264-1294年)。西園羅漢堂作為國內四大羅漢堂之一,甚至比寺院本身更廣為人知。 現有的羅漢堂,為同治、光緒年間陸續重葺。西園寺是巧妙融合佛教殿堂與蘇州園林為一體的寺院。寺內古木幽深,梵宇重重,鳥語花香,經聲梵樂, 怡然使人步入了一個清淨莊嚴的伽藍聖地。黃牆黛瓦, 綠蔭亭閣, 白雲流水, 怡然漫步,於身於心都是一種美的享受。
 
 
 
西園寺的羅漢堂,最有特點和故事。羅漢像與菩薩像同為佛教造像的重要組成部分。羅漢亦稱阿羅漢,是聲聞乘行者所證的最高位。在佛教經典中,記載了很多大阿羅漢的事跡,如佛陀十大弟子等,皆為釋迦佛在世時的常隨眾。在形象塑造上最值得稱道的是堂中兩側"一瘋一顛"的瘋僧和濟公, 他們的故事在民間廣為流傳。
 
 
濟公是南宋著名的高僧道濟禪師,擅長詩文,而且為人不畏強暴,樂於助人。瘋僧則取材於《說嶽全傳》中瘋僧掃秦的故事。瘋僧原本是在杭州靈隱寺的燒飯和尚。嶽飛遇害後一天, 秦檜到寺燒香,瘋僧當眾揭發秦檜的罪行, 嬉笑怒罵使得秦檜膽戰心驚、狼狽不堪。瘋僧塑像諧稱“十不全”:瘌痢頭、倒眉毛、鬥雞眼、招風耳、塌鼻梁、歪嘴巴、高低眉、雞胸、反剪手、蹺腳,全身上下竟有10個缺點。
 
濟公塑像也非常生動,歪戴僧帽,肩披破僧衣,手拿破葵扇。更獨特的是隨不同角度觀看,臉上的表情也不一樣。左側望去,眉梢幾條皺紋笑容可掬;右側望去,歪嘴皺紋很深,一副愁眉苦臉的樣子;正麵則是一副似笑非笑、似哭非哭的尷尬麵孔。三種變化所蘊含的匠心與禪意,讓人在會心一笑之餘,更有無窮回味。
 
據傳西園寺五百羅漢,從任意一尊羅漢開始依次數至自己年齡的那一尊,其名號、表情、動作便可昭示數者的命運或心中所想之事。依照佛教理意,改變命運取決於自身的行為,取決於對心念的轉化。所以,人們可以從羅漢所表達的意境中,領會歡喜心、包容心、隨緣心,領會佛法修行的啟諦。
 
幾十年前來西園寺,曾經在一尊心儀的羅漢麵前欣賞品悟了許久。記憶中那尊羅漢一手掌攤開向前給予,另一手掌輕握往後收回。一收一放、一進一出,一得一失,形似簡單卻寓意深刻,使人感受到人生智慧的辯證法。是啊, 人生總是有得有失,難能做到該收則收,當放且放;收得起, 又放得下, 收放自如。但不知為何,沿著羅漢堂走了三遍,還是沒有發現當年這尊心儀的"收放如意"羅漢。
 
 
穿越古木參天的庭院,兩邊是古色古香、美輪美奐的鍾樓和鼓樓。天王殿進門一尊彌勒佛,大腹便便、和顏悅色笑口常開。東西兩店兩側是保護眾生風調雨順,金剛怒目又心存慈悲的四大天王。 往前來到大雄寶殿, 裏麵供有釋迦牟尼佛、藥師佛、阿彌陀佛和文殊菩薩、普賢菩薩。寶殿的右側是觀音殿,據說此尊觀音像是明代用香樟木雕塑而成的。
 
西園寺以園名為寺名, 因為有一個美麗的西花園,在這裏看到典型江南園林的優美景致。這裏碧水清流、古木芳草;鳥語花香,竹青柳瘦;更有假山玩石、亭台樓閣。在西花園中,占地麵積最大的要算放生池了。放生池中五色繽紛的魚兒悠遊自在,穿梭往來,或聚或散,怡然自得。
 
 
在放生池中有湖心亭一座,環水縈回,猶如島嶼,仿佛蓬萊。亭為六角,磚木結構,樓閣形式,雙重飛簷,輕盈多姿,造型優美。亭以九曲石橋與兩岸連接, 亭外有簷廊,設置靠欄, 亭閣倒影,映入池中,可謂亭池互輝;綠樹藍天白雲飄浮湖麵,悠悠緲緲, 這種虛實倒影的藝術效果,構成亭中亭畫麵,幻化成天與水、人與佛、世間與天國的微妙結合,真可謂出神入化、惟妙惟肖。
 
 
探木瀆古鎮
 
至今已有2500多年曆史的江南第一園林古鎮——木瀆, 地處蘇州城西大約十公裏、太湖之濱,有江南第一園林古鎮的美譽,這裏四周群山環抱,峰連嶺疊,鎮內庭院深深、弄堂幽幽、小橋流水。 史書記載, 清乾隆皇帝六次下江南巡視,六次駐蹕木瀆,小鎮的美麗由此可見一斑。走進古鎮,一股“小橋流水,江南人家”的靈秀氣息撲麵而來, 如同走進了千年前的一個美麗夢境之中......
 
 
木瀆鎮中一條名曰香溪的小河靜靜地流淌著,穿城而過,河兩岸栽滿了高矮不一的樹木,蓊鬱蒼翠。關於這條小河因何叫香溪,小鎮中流傳著一段浪漫的傳說:居於此地的美女西施,經常下到溪邊梳洗妝容,洗落的香粉胭脂點點滴滴流進小溪裏,久而久之,溪水便散發出淡淡幽香,於是這條原本無名的小河便被人們稱為“香溪”。
 
史書記載, 乾隆六次下江南都來到木瀆,乾隆的禦舟是經過運河,轉胥江再折入香溪的,並在禦碼頭舍舟登岸入住虹飲山房的。當地官員為紀念乾隆到木瀆,將乾隆第一次到木瀆時的一首七律鐫刻於碑,置於亭內, 乾隆還留下了“禦碼頭”墨寶。
 
 
沿香溪岸邊漫步前行,隻見不寬的河麵上,相隔不遠就有一座連接兩岸的石拱橋,雖然每一座造型不同,但建造得都很精美,不少橋的外側還藤蘿纏繞,裹滿綠植,將小橋扮得綠意盎然。河中不時有木舟駛過, 船娘邊搖邊低聲哼唱著江南小調, 聲聲悅耳,娓娓動聽。靜臥的小橋、輕行的小舟,這一動一靜融匯在一起,遠遠望去就像一幅寫意的山水畫,仿佛把人帶進了美輪美奐的仙境。
 
有趣的是,木瀆是依水打造,鎮中的街巷、房屋都環繞香溪周邊,其中最繁華的老街,即與香溪平行,溪曲街曲,溪彎街彎,曲曲彎彎延伸開去。老街上的道路保持著古時青石鋪就的原貌,一塊塊被歲月打磨得凸凹不平的石板,默默折射著小鎮悠久的曆史。
 
 
老街兩旁的房屋,基本都是有年紀的老建築,不過保存得都比較好。這些古建築,粉牆黛瓦、高低起伏、錯落有致地排列著,充分體現著當地建築低層、高密度、造型簡潔輕巧、虛實結合、臨河貼水的風格,將“前街後河,人家盡枕河”, 小橋流水人家的江南水鄉風情展示得淋漓盡致。
 
 
沿河兩岸的老街上商鋪林立,一家挨著一家,大多以經營蘇繡製品和江南特色小吃為主。每家商鋪中琳琅滿目的蘇繡製品,雖然題材不同,規格不一,花色各異,但件件透著濃鬱的姑蘇之風,製品中不乏出自蘇繡名家之手的精品。下麵就是其中一家蘇式糕點美食小店,大部分的招牌美食都是店裏作坊自己加工的。下圖是店員正在製作鬆仁糖。
 
 
 
得月樓的秀色可餐
 
中國的飲食文化源遠流長,八大菜係博大精深,美食譽滿天下。從形而上的哲學角度來看,"秀色可餐"也體現了審美價值和飲食功利性的完美結合。食物不僅能夠滿足人們的生理需要,還能帶來審美愉悅。當我們看到美食時,首先會被它的色澤、形狀、擺盤等視覺效果所吸引,然後才會品嚐它的味道。因此,"秀色可餐"是一種理想的飲食境界,它體現了食物的美味與美觀兼備。同時,觸景生情,見物生情,人們的整體的飲食文化的環境,包括建築以及家具和用具的形式和狀態,也在美食享受過程中其他非常重要的作用。
 
 
得月樓創建於明代嘉靖年間,早在四百多年前,得月樓就已經盛極一時,蜚聲吳中了。當年乾隆皇帝下江南的時候,在得月樓用膳,因其菜味道極為鮮美,賜名“天下第一食府”。得月樓恢複於1982年,移址觀前街道太監弄,整個建築粉牆黛瓦,飛簷翹角,古樸典雅,樓內裝飾均為地罩、漏窗、博古架和落地長窗分隔,一步一景、疏中有密,置身其中可領略蘇州古典園林風貌。其建築特征鮮明,布置更獨具匠心。
 
如今的得月樓位於蘇州繁華中心,整個建築粉牆黛瓦,飛簷翹角,屋宇兩側各塑一條淩空欲飛的飛龍,加上雲紋背麵花邊簷口,玲瓏而灑脫,雍穆而俊逸。前牆建有半亭,半亭簷下倒掛著一對五彩麒麟,店麵為水磨細磚八角洞門,朱漆配以銅環,左右為蘇州著名書法家費新我左筆題贈門聯“吳地名廚遠來近悅,瓊樓玉宇醉月飛觴”。
 
得月樓曆史上常與影視有緣。六十年代電影《滿意不滿意》中以得月樓為題;八十年代電影《小小得月樓》在得月樓拍攝。《大嘴妹吃煞太監弄》《姑蘇第一街—醉月飛觴得月樓》也在得月樓拍攝。科教片《蓮藕》《美食家》《明月幾時圓》《褲襠巷風流記》《姑蘇水巷行》等影視片,都有得月樓的鏡頭。
 
得月樓名師薈萃,傳承蘇幫菜點,注重精益求精,講究色、香、味、形,保持原汁原味,常年供應品種達三百多種,並配有春、夏、秋、冬四季時令菜點饗客。名菜名點有:鬆鼠鱖魚、得月童雞、西施玩月、蜜汁火方、蟲草甫裏鴨、碧螺蝦仁、棗泥拉糕、蘇式船點等 。特別擅長製作明代流傳下來的船菜船點、吳中第一宴。
 
 
得月樓經典蘇幫菜享譽中外,緣於蘇州地域廣闊、物產豐饒;源於名師薈萃,以供應正宗蘇幫菜點見長,注重取料廣博,講究烹調方式,菜點四季有別、一菜一味、清雋和醇、鹹中帶甜,湯清而不寡,汁蜜而不膩,酥爛脫骨不失其形,滑嫩爽脆不失其味,色、香、味、形具佳。得月樓保留了蘇式醬鴨、清溜蝦仁、鬆鼠桂魚、鲃肺湯、棗泥拉糕、蘇式船點等數百個傳統名菜點,又不失時宜的創新出以月為名的:得月童雞、蟾宮折桂、西施玩月等,還大手筆的創出了獨具蘇州特色的“春之宴”“夏之宴”“秋之宴”“冬之宴”“吳中第一宴”全蟹宴“全藕宴”“小吃宴”,獨樹蘇菜一幟。得月樓成為蘇幫菜點的首選代表。
 
 
老楓庭園林家鄉菜
 
那天逛完了木瀆鎮,想吃江南的家鄉菜,上海過來的發小們就找到了這家叫老楓庭的老牌江南家鄉菜館。餐館全都是園林化的小橋流水建築風格,裏麵分成了名稱各個不同的庭院,有桃花院、梅花院、紫竹院,還有山桃廳等。
 
 
老楓庭的一些有名的家鄉菜,如響油鱔糊,清蒸獅子頭,清蒸白魚,銀魚炒蛋,太湖小白蝦、煲大腸, 甚至是蘿卜幹,也都不僅色香味俱全,還有著濃鬱的江南家鄉特色和味道。
 
 
 
現代化的園林大都市
 
第一天蘇州遊的晚上,還趕上了觀看了一場盛大的噴泉燈光秀。蘇州市行政上分為六個區,但實際上又有老城區和新城區的劃分。擁有眾多的曆史遺跡和文化古跡也是吳文化的發源地。蘇州的金雞湖和大秋褲,官方名稱為東方之門,位於蘇州市吳中區蘇州工業園CBD的東端。當天晚上在工業園區金雞湖西側的蘇州中心廣場, 觀看了金雞湖上舉行的一場盛大的噴泉燈光表演秀。
 
 
東方之門與金雞湖對麵相望的是2020年剛完成的世界第七高樓,450米高的蘇州國金中心。晚上遠遠看去, 就像一個亭亭玉立的高挑江南女郎,脖子上帶著一串金色項鏈。
 
 
聲光水電在湖麵空間上創造出巨大的、立體多維度的美輪美奐, 繽紛多彩的美景,讓人沉醉麵美的享受和震撼之中。
 
 
 
夜宿美麗西山島
 
來蘇州不要錯過了看太湖,而近距離接觸和觀賞太湖的最好地方就是蘇州西山島。西山島是中國內陸大湖中最大島嶼,南北寬東西長個十幾公裏。從南京出發到蘇州, 一北一南兩條路都要從太湖邊上繞過。從蘇州市區出來的路一直通道太湖邊,然後直上太湖大橋,到達太湖中的另一座小島,然後又通向第二座小島之後到達西山島。太湖大橋由1號2號3號橋組成,全長4300米。無論白天和夜晚,大橋本身就是太湖中一道美麗的風景線。可惜當時進島和出島時,湖上都是雲遮霧繞能見度太低,無法遠距離觀賞到大橋兩邊的太湖美景。
 
 
蘇州西山景區是以群島風光、花果叢林、吳越以來的古跡見長,以瀏覽度假為主的湖島區。西山島有明月灣、古碼頭、水月塢,古村、縹緲峰、古樟園、石板街和石公山等等20多個景點。島上有不少的村居民宅和旅店可供居住。由於隻有半天多的時間, 跑了一下幾個就近的景區。
 
 
太湖美呀太湖美, 美就美在太湖水, 水上有白帆, 水下有紅菱。自然也少不了江南有名的蓮藕和雞頭米。下圖中間是雞頭米的原生態形象。雞頭米是一種粗壯睡蓮的果實,先剝出一粒粒像石榴仔一樣帶著紅衣的籽粒,這時候曬幹的話就成了芡實,但把紅衣去掉之後就變成雪白的雞頭米了。兩個民落古村裏,種植了很多的枇杷,石榴和桂花樹等。
 
 
 
間老百姓有太湖三白一說,太湖三白指太湖的三種河鮮類特產——太湖白魚、太湖銀魚和太湖白蝦。西山島上的農家店裏賣白魚幹和白蝦米,嚐了一下白蝦米味道很正,即鮮又香,買了兩斤。還買了島上盛產的雞頭米、枇杷膏和桂花, 打包飄洋過海帶了回來。
 
 
明月灣位於蘇州太湖西山島南端,依山傍湖,三麵群山環繞,終年蔥綠蒼翠,深藏不露,深得桃花源意境。因2500多年前的春秋時期,吳王夫差攜美女西施在此共賞明月而得名明月灣。村內設南北兩條東西走向的主要街道,兩街之間有多條橫巷,縱橫交叉,井然有序,俗稱棋盤街。村中的道路至今大多仍為石板與青磚原貌,兩旁的古宅以明嘉慶, 清乾隆年間的為多。
 
 
明月灣村還保留著清乾隆年間修建的石板街, 由4560塊花崗石鋪就, 下為溝渠,村裏有“明灣石板街,雨後穿繡鞋”的民諺。村裏還有一棵千年老樟,樹齡1200多年,樹冠巨大無比,茂密蓊鬱,枝葉如蓋。
 
 
 
美情美景美食美味的姑蘇之行將近一年了,帶回家來的太湖雞頭米和白蝦米還沒有吃完。大洋彼岸美國中部廣大農村的家中,每當撒上一把晶瑩剔透的白蝦米,或泡上一勺冰清玉潤的雞頭米,都會仿佛又看見那清水蕩漾、碧波連天的太湖,又聞到岸邊黃色小睡蓮淡雅的清香,乍不令人憶江南...
 
桔子熟了 發表評論於
好吃好玩好景。四月去了江蘇,喜歡江南的水和園林。
周遊世界 發表評論於
幾年前去蘇州參觀,在得月樓就餐時也想起了“滿意不滿意”這部老電影。
周遊世界 發表評論於
謝謝你的美片、美景、美文、美食。
康賽歐 發表評論於
太湖三白我吃了兩白-白魚,白蝦。現在這些是人工養殖的,幾年前太湖已禁止捕撈,要10年。謝謝分享!
faf999 發表評論於
好熟悉的地方!我母親住在西園寺旁,我自己住在東方之門不遠
玫瑰本來是玫瑰 發表評論於
雞頭米不是需要凍起來保存的嗎 怎麽才能跨洋過海帶過來呢
BeijingGirl1 發表評論於
回複 '北美_原鄉人' 的評論 : 謝謝解釋。 雞頭米沒剝離出來的時候, 很像紅石榴的籽。 你的形容很貼切。 紅菱和菱角比較像, 不知吃起來味道和感覺像不像。

你很注意養生健康。網上說雞頭米有營養,生吃三分清甜七分軟糯。 下次去蘇州,要在雞頭米上市時。雞頭米是手工剝出來的! 機器人應該發揮作用了。 :)
北美_原鄉人 發表評論於
回複 'BeijingGirl1' 的評論 : 是的,茨實有紅皮,與紅蓮子很相似,文中那張雞頭狀照片下麵右邊第一張是紅菱, 第二張就是帶紅皮的雞頭米,曬幹了就叫茨實。中國超市裏都有賣茨實,雞頭米卻不常見。我都是用來和薏米和南杏仁一起打槳喝。和蓮子等一起煲湯或煲粥也很好,可甜可鹹。祝周末愉快。
油翁 發表評論於
北美_原鄉人's article is well-written and insightful. I enjoyed reading it. Keep up the good work and continue to share your unique perspective with the world!
BeijingGirl1 發表評論於
蘇州我隻去過一次, 還匆匆忙忙的, 你玩兒的都很經典。 太湖好大。 而且還不是中國最大的湖。 這篇可以作為遊蘇州的好攻略了。 謝謝分享。
BeijingGirl1 發表評論於
北京香山碧雲寺也有 500 羅漢堂,裏麵麵也有濟公,但是濟公呆的位置在房梁上。 那裏的羅漢們是木質貼金。 oh my, 我都很久很久很久沒去過香山了, 下次回去有時間去一下。
BeijingGirl1 發表評論於
沒吃過雞頭米, 看起來像蓮子, 文中也是如是說。 我也從沒有見過帶著紅衣的籽粒。 怎麽吃呢?煲湯? 炒菜? 像做一般的蓮子一樣麽?
BeijingGirl1 發表評論於
真是美輪美奐的大貼。 光是編輯這些照片, 都會很花時間的。 點讚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