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行(2)

鳳凰鳴矣,於彼高岡;梧桐生矣,於彼朝陽
打印 (被閱讀 次)

戰爭

二次大戰以後,美國幫助日本製定憲法,尤其第9條,“放棄發動戰爭的權力”至關重要,不得擁有海陸空正規軍武裝力量。戰後近八十年,日本人恪守憲法,不再戰。有些人會說,日本首相才剛剛在美國國會發表演說,支持美國,反對俄羅斯發動的侵略戰爭,必要時,日本將承擔部分成本。日本好戰啊。其實不然。我閱讀了日本的雜誌,文章指出,民意測驗,日本人隻有13.6%的人表示“願意為國家而戰”,全世界墊底兒。倒數第二名36%,而越南則高達94%“願意參戰”。因為日本人痛定思痛,知道這部憲法使得日本立於世界民族之林,而且名列前茅。為什麽要戰爭,我們的生命高於所謂的國家。戰爭都是狂妄的民粹主義者以及無恥的政客挑起的,我們為什麽為他們賣命。二次世界大戰,我們的犧牲難道還不能喚起我們的覺醒嗎。日本人徹底躺平,盡管日本政府支持美國,估計也隻能做到“策應”而已。這也是我們所知日本曾經幾次呼籲修憲而不得民心。其實,美國民眾也一樣,國家認同一直是個“問題”,隻有戰爭才能讓一盤散沙的人心擰結起來,但是很難。政府也難,在野黨天天使絆子,你怎麽辦。隻有萬眾一心的獨裁專製國家才最有可能首先發動戰爭。俄羅斯就是個現成的好例子。

 

日本憲法第九條_百度百科

 

手機

日本機場有SIM卡銷售,各種流量和期限。我買的一個月,$40美金,絕對需要,步行導航,定旅店,周圍店家搜索,不可或缺。記住,一定讓售貨員給你換卡,然後當場試驗,打通電話再離開。有的人自以為簡單,自己買了SIM卡,自己安裝,三天上不去。不過呢,SIM卡的網速好像較慢,徒步定位有時候會有很大偏差,要沉住氣等待。回美以後,自己把老SIM換回去,不工作。跑到SPECTRUM電話公司,一個技術員知道,必須換掉原來的SIM,重新安裝。給我服務的女孩子說我的手機是中國手機,不能安裝。我解釋道,出國前一直在用,而且你的同事講可能要換SIM。她才定心檢查,發現手機裏被安裝了VPN。重新換卡,重新激活,這才解決問題。

 

到達關西國際機場後,請先購買預付SIM 卡 ...

寺廟

我遛得吃不消了,寺廟比比皆是,每一個都有悠久的曆史。日本保存最完整的曆史似乎是幕府戰國時期,哪兒都講德川家康,豐臣秀吉。連我這個麻木不仁的老者居然也能熟記這兩個名字,看來已經被灌下去一點兒日本曆史知識。不少華人可能正在追日本電視劇“Shogun 幕府將軍”,是洋人撰寫的小說,講述德川家康與決定性戰役“關元之戰”。我已經看完第一部的全部十集。1984年讀的“幕府將軍”原著,作者詹姆斯·克萊威爾的另外一部講述香港的“大班”也非常有名,都是描寫遠東的曆史劇。雖然劇情誇張,但也並不是空穴來風,還是有大概的曆史影子。對裏麵的英國船手“按針”的名字,我感覺好笑,應該是engine引擎的意思。(三浦按針:譯作威廉·亞當斯:William Adams)這次費了好大功夫居然找到了他的舊居,在東京日本橋附近,你需要搜索一下。狹窄瘦長,半人高的紀念碑黑黢黢地夾在兩棟房屋之間,很容易被忽略,我是憑著電線杆上的箭頭標誌頑強地往黑處瞧,堅信有這個紀念標誌,反複檢查才找到,白天可能會好找些。然而找到了,又索然無味,因為按針不認識我,我也隻是在電視節目上看到的大胡子按針,還是演員。也算來過此地,見識了。恐怕很多人還是找不到,燈下黑,瞎猜在日本的華僑很少人知道此地。日本的神壇比比皆是,藏在居民區,一個小寺廟,四方城,圈起不少墓碑,家族為單位,例如草本家族祖輩幾代葬於此地等等。生死兩界不相打擾,隻是陰間更加安靜而已。下圖金閣寺外圍封閉不讓靠近,可見的金色牆壁是純金箔貼麵。

(金閣寺:天皇行宮及接待外國重要使臣的宮殿)

書法

進入京都地鐵站廣場,搶入眼簾的是“京都”兩個遒勁的漢字,再不懂行也能看出是大家之手,估計最起碼是個滿臉滄桑,頭發披肩的浪人所書。然而,查看落款卻是一個女子,網上查看圖片,書法家川尾朋子是一個長相文靜的中年美女。不可思議,文如其人看來與她的外貌絕不關聯。打那以後就開始注意看日本書法。《源氏物語》那個年代,也是1000年前中原唐朝時期,日本西行到了西安,就如同我1984年看到西方國家一樣,震撼無比。他們學習漢字,學習漢文化,抄襲中式建築回家稍微改造算是本土化。會漢字,用漢字書寫那是社會精英、官僚甚或說是男人有教養的體現。如紫式部所說,女人那時候私下普遍用假名,自然就矮了一個階梯。參觀各地神壇古墓,最令我欣賞的是墓碑上的楷書漢字,漂亮得不得了,恍若在中國遊玩。所見的漢字沒有不漂亮的,就連現代的飯店門口手寫菜單含有的漢字也是中規中矩好看。日本大和文化糅合著漢文化,令我感慨,日本人好學,謙虛,同時也讓大漢中原王朝狠狠驕傲了千把年。

 

POLA TALKER'S MUSEUM@二子玉川 ...

(書法家川尾朋子)

漢字

日本標牌上的漢字讓俺如釋重負,顯得俺認字,有文化,懂日語,心情大好。大學時,要求學習第二門外語,當時看到裏麵很多漢字,便毅然地選修日語。一個學期下來,五十個假名還是整不清楚,背不下來。說起來難堪,老師批卷60分,放俺一把。四十幾年後,帶著俺的童子功,在日本地界大笑。旅遊看地圖,坐車看站名不心煩,都能看懂,自覺俺的日語功夫了得,嗬嗬,其實不然。第一,發音完全不同,例如京都叫KYOTO沒有對應漢語,赤羽Akabane,姬路Himeji, 心斎橋Shinsaibashi。第二,寫法和意思不一樣,例如東京駅,發音Tokyo Eki。其實並不礙事兒,記住站名就是了。所幸的是,列車報站,有日語、英語、國語、粵語、韓語,方便很多。待了一個月,磕磕巴巴也學了幾個字,例如新/心,新大阪,新幹線,心齋橋發音Shin,與漢語發音相同,再記住Bashi就是橋,好了,記住了。不過,仔細盤算下來,我頂多學了5個日本漢字,汗顏。平心而論,我對日本的漢字心存感激,省了太多事兒了,假如認狗尾巴圈子一樣的泰語,那就是狗吃糖稀拖拖不斷,一團糟。不過,圖中這個“舌切茶”怪嚇人的,我讀成了“切舌茶”,嘿嘿。

 

二條

日本古都京都雖然經過現代化改造,但是依稀還能看出一點兒舊時的影子。尤其二條的街名讓我聯想到光華公子當年在那個宮殿裏做下的荒唐亂倫事兒,與同齡繼母相愛,生出兒子,即後來繼大位的冷泉天皇。作者紫式部把古老的街道都安排了公子的情人,直接叫四條,八條的。這是我要體會的街景,憑著想象,盡力還原當時的盛況。和式庭院,矮牆籬笆,致密樹叢,翠綠草坪,美若天仙的光華公子帶著一幫皇親貴族家的紈絝子弟乘著華麗馬車走過市中心炫耀其華美的朝服,音樂聲起,天空祥雲飄來,柳絮飄飛,湖水泛起漣漪,城裏所有人駐足觀望難得一見的人間盛景,無不誇耀光華公子乃天子下凡。。。總之,這按數字序列的街道名給我帶來無限遐想。旅遊本身是文化,遺憾自己對大和文化知之甚少,幾乎墮落到“到此一遊”的低端人群裏去。好歹讀過《源氏物語》,有了一點兒鋪墊,才不至於赤誠相見。對了,京都有很多和服出租服務,在此可以看本土年輕男女穿著和服,打著花紙傘的女人邁著碎步滿街跑。那些西方遊客,很多漂亮女子穿上和服自覺很美,可是看著別扭,不倫不類,看來一方水養一方人是不錯的。美國女子的身材在世界任何地方都好認,無論膚色,身子的渾圓曲線飽滿,穿和服讓人擔心撐破衣服。嗨,俺這又犯了政治正確的戒條了,不能說胖,不能說肥。哥哥我滿眼都是淚。下圖二條城不是源氏物語中描述的皇宮。據網絡介紹:(狹義上,二條城是江戶時代所築起的城池。廣義上,則指第十三代室町幕府將軍足利義輝的居城、織田信長為十五代將軍足利義昭建造的城池。)

 

二條城 二の丸庭園 禦殿と庭を一體的に観賞 ...

(二條城)

 

料理

日本人說中華料理,實際上中國餐食,聽起來挺神秘。咱說川菜、淮揚菜、粵菜館,包子,米飯,炒菜,鹵菜。不過,全世界的中餐或者中華料理恐怕都一個特點,便宜。薄利多銷也好,內卷也好,反正比當地菜式便宜。中華料理在日本占有獨特地位,既不是和食,也不是洋食。而且日本人自己不做,全都是華人親自操刀掌勺。我在網上發現一家中華料理自助餐館,離旅館十幾分鍾徒步距離。人很多,熱鬧非凡,從外麵沉靜的世界突然闖入大聲喧嘩的豬圈的感覺。日本人摘下麵具,在這裏敞懷大笑,令我吃驚。琢磨一下道理,應該是中華料理館本來的就餐環境就是中原的熱鬧,家人朋友聚在一起,高聲朗朗客氣謙讓然後舉杯高呼幹杯。餐飲是文化,文化就是全過程文化,中華習慣必須全搬來。所以,日本當地人進得店裏便入鄉隨俗,大呼小叫起來。價錢比當地和食餐館便宜很多,洋食又比和食貴很多。俺從紐約來,哪裏還去看洋食,和食就是我的洋食。中華料理自助餐當然是首選,吃一頓“不忘初心”便是了。

關於日本的懷石料理| ALPICO集團官網中關 ...日本人比較喜歡的中華料理有什麽?_手機搜狐網

(網圖第一張:大和料理。第二張:中華料理最著名的麻婆豆腐)

小花榮 發表評論於
回複 'canhe' 的評論 : 謝謝荷姐回讀,這樣寫簡短,不要太費勁。比起城裏眾多遊記高手,我自歎弗如啊。
canhe 發表評論於
梧桐兄的遊記還是老作風喜用小標題,條理分明。從街頭的所見所聞聯想曆史文化背景有豐厚底蘊,格局高。還見縫插針學會了日語,厲害。我記得當年我去時,帶了一本新華字典,好像也解決了一些問題,拜謝日本人有漢體字。梧桐兄的日本行是文化之旅。
小花榮 發表評論於
回複 '石假裝' 的評論 : 是的。我看到忙碌的車站,安靜的住家,虔誠的信仰,恭敬的禮貌,這才是真正的和平,所有人都需要的和平。他們是和平的典範。
石假裝 發表評論於
你第一段寫得真好。特別是這個總結,“ 因為日本人痛定思痛,知道這部憲法使得日本立於世界民族之林,而且名列前茅”。你看了日本的資料,很多人看國內資料。日本戰後搞過“一億人總懺悔”,懺悔怎麽把國家搞成了這個樣子,結論是軍國主義之過。之後連“愛國”這樣鼓舞人心的詞都不允許用。
小花榮 發表評論於
回複 '亮亮媽媽' 的評論 : 問好亮亮媽。本來關博準備閉門造車,車沒有造出來,ID卻搞壞了。多謝你的一貫支持。
小花榮 發表評論於
回複 '花似鹿蔥' 的評論 : 驚人,在溫哥華拍的?我真沒有注意影片“花絮”介紹。謝花姐指點,長知識了。
小花榮 發表評論於
回複 '友梨江莉' 的評論 : 多謝抬舉。我這是班門弄斧,有錯的地方也請指教啊。
小花榮 發表評論於
回複 '菲兒天地' 的評論 : 我都預約好看皇宮,可是行程安排太緊,就放棄了。下次先在美國預約,再去皇宮觀瞻。菲兒是旅遊大家,等看你的皇宮大作。
小花榮 發表評論於
回複 '混跡花草中的灰蘑菇' 的評論 : 俺被人參花招安進了花族,哈哈哈,她還是朕!
小花榮 發表評論於
回複 '藍山清風' 的評論 : 看來我是晚期旅遊者,一直想去日本看看,今年才付諸行動。羨慕你啊。早安,藍山兄。
小花榮 發表評論於
回複 '黑貝王妃' 的評論 : 二條,找到知音。還去了幾次。。。值得多次遊玩的地方。
小花榮 發表評論於
回複 '悉采心' 的評論 : 小花榮大梧桐,嗨,挺順溜。自己也笑,盤點後,才有五個日語漢字在手。感覺學了很多呀,感覺有時候是不準的。我現在都不太敢說“我覺得。。。”
小花榮 發表評論於
回複 '海風隨意吹' 的評論 : 海風這麽一誇,俺有些不好意思呢。早安。
花似鹿蔥 發表評論於
小花不易,一邊玩一邊調查研究寫考察報告,俺也在看《幕府將軍》,累眼睛。是在溫哥華拍的,不可思議!
友梨江莉 發表評論於
喜歡讀您的文章,很有靈性。
我在日本生活幾十年了,我覺得您對日本和日本人的很多看法很精準到位,比如“戰爭”那部分。
亮亮媽媽 發表評論於
哈哈,吃一頓不忘初心!你說中原的熱鬧讓我想起多年前去河南開封時街市上的小館。人們一邊吃喝一邊劃拳賽酒量,好不熱鬧。真是好觀察。通過讀回帖才知道小花榮原來是大梧桐。歡迎回來,前一段消失了原來出去旅遊了。問好。
菲兒天地 發表評論於
回複 '海風隨意吹' 的評論 : +1

可見梧桐作家的文化底蘊。我也看了日本首相在美國國會的演講,挺感慨。日本現在的憲法基本上是美國人幫他們在二戰後建立起來的,幾十年以來都是以和平為基本是國策,我在寫日本的皇居呢。我也不會日語,艾瑪,感覺“乾杯“的發音好像很像。在日本沒敢吃中餐:)
混跡花草中的灰蘑菇 發表評論於
是我後知後覺啊,之前還念叨好久不見故事講的妙趣橫生的梧桐兄:)先問好花族的小花榮,認個門,再慢慢來補課。
藍山清風 發表評論於
梧桐兄的日本遊記寫得好!看似"拉拉雜雜",但拉而有序,雜而不亂。金閣寺、銀閣寺、二條城我也都去過,至今印象深刻。謝謝梧桐兄的分享!期待續篇。
黑貝王妃 發表評論於
很係統啊,讚讚!二條城我最喜歡,去過好幾次:)
悉采心 發表評論於
回複 '人參花' 的評論 :

花花可不是嘛,梧桐的文章風格獨特,有鮮明的個人特征,即使叫小花榮,也是大梧桐,哈哈:))

也讚梧桐勤學苦練,學會了5個日本單詞,哈哈 *O*
海風隨意吹 發表評論於
梧桐的遊記有水平,不但帶讀者吃喝玩樂,還學習曆史和文化。高!讚一個。
小花榮 發表評論於
回複 '油翁' 的評論 : 謝謝。
小花榮 發表評論於
回複 '人參花' 的評論 : 俺可是認真換了ID, 加入花族,依然有梧桐風,嗬嗬。謝了!
油翁 發表評論於
日本戰後的和平憲法使日本人民對戰爭持謹慎態度,不願意參與國家發動的戰爭。隨著世界各地的文化交流,日本的漢字、建築和文化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中國文化的影響。在日本旅遊時,體驗當地的文化和料理也是一種難忘的經曆。寺廟、書法、街道命名等都給人們帶來了對日本曆史和文化的認識和體驗。
人參花 發表評論於
逐字逐句認真讀了,梧桐的文風依舊,朕放心了,進入花族也無妨。
小花榮 發表評論於
回複 '海風隨意吹' 的評論 : 謝謝海風。上座請茶。
海風隨意吹 發表評論於
先搶沙發坐下來。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