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瑣事(二十五)不是很冷

紐約瑣事(二十五)不是很冷

總領大人又抱怨,隻因冷氣太花錢。
人模狗樣何其多,睜開雙眼在麵前。

‘夏日驕陽似火舞,汗流浹背濕衣裳’。現代社會有冷氣倒是不必汗流浹背。不過,天氣越來越熱,冷氣的好壞就越來越重要了。在眾多的冷氣選項中,中央空調當仁不讓最為舒服。享受涼風的同時電費當然也不菲。

某東南亞大國總領事住紐約皇後區森林小丘。顧名思義,森林小丘大樹不少。總領事官邸門前就有一棵四層樓高的大樹,像一把大傘把房子罩在下麵。得天獨厚,即便不開中央空調,房子也還是比較涼爽。

大約一個月前,總領事短信說冷氣不是很冷(not cold enough)。房東一頭霧水, ‘不夠冷’ 到底是什麽意思,是空調機不工作還是部分製冷。如果部分製冷,很大的可能性是需要更換過濾網。不日,在換過濾網時,問傭人到底有沒有冷氣,小姑娘說沒有問題呀!

過了幾日總領事又短信說廚房頂上燈沒有了。去扮閘正巧碰到總領事,總領事抓住房東就問什麽時候可以叫人來修冷氣。房東說不是有冷氣嗎?為什麽還需要找人來修呢?

總領事說是有冷氣,但是 ‘不是太冷’。上次開派對,把冷氣開到45度溫度沒有把溫度馬上降下來。搞得大使夫人一直在抱怨。一下子,房東就有點懵了。中央空調又不是冰箱,哪有降到45度的功能?再說把冷氣開到45度豈不是癡人說夢嗎?此刻,總領事夫人在旁邊補充說電費太貴了。

終合以上信息 ‘不是太冷’ 的故事可以還原如下:有大樹遮蔭,平時主要是用吊扇。一是可以節約電費,二是與東南亞相比紐約也算不上太熱。開派對前並沒有事先打開冷氣,因為房間並不熱。來了幾十個發熱體,房子馬上熱了起來。連忙打開中央空調,可中央空調沒有一下子使整個一層樓冷下來。所以說空調需要修理,因為 ‘不是太冷’。

照理說外交官都受過良好教育,知識麵也應該比較寬廣。當然也不排除中學物理課是由體育老師教的,所以不清楚能量轉換的基本要素:空調功能,室外溫度和冷確時間。其實這些都是生活中的常識,不需要專門上物理課。眾所周知,冬天開暖氣,房間不是馬上就能夠熱起來,夏天開冷氣也不是馬上可以冷下來的。夏天地鐵車廂裏,人越少就越涼快,擠滿了人就熱得不得了。

根據美國能源部建議,夏天冷氣的溫度應該是在72到78度之間,也有低到68度的。把冷氣調到45度是有點令人匪夷所思。事實上,空調機又不是大冰箱,在設計製造時根本就沒有降到45度的功能。說穿了 ‘不是很冷’ 就是一個偽命題。其實就是舍不得花錢,早點打開冷氣。夏天想舒服就到多花點電費。哪有又要馬兒好,又要馬兒不吃草呢?世界上任何事情都是有代價的。

不管總領事是真不知道還是裝不知道。短信告知總領事能源部的建議,並提醒他下次開派對時一定要提前一到兩小時打開空調。在人來以前先把室內溫度降下來。不要等人都到了才打開冷氣。這樣就不會出現 ‘不是很冷’ 的情況。其實,房東還有一句話沒說出口。房子的空調可不是為幾十個人來開派對配備的。

人都是自私的,外交官當然也是人。那就是朋友-吳博士老是喜歡用 ‘人模狗樣’ 來形容那些衣著光鮮,人卻不怎麽樣的。至於這位總領事就不評價了。大家其實都很明白了。不過,看看自己的周圍,這樣的人好像還不少。而且在社會上還吃得開。那有什麽辦法呢?這就是當今社會。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