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美國地理”的聯想

久識文學城,才有時間整理文字。願與諸君共享浪花,慰藉遊子之意
打印 (被閱讀 次)

近日,老著臉皮請了一周假,配合女兒的假期,闔家安排一次舊金山優賽美地黃石旅遊。這次的飛舊金山飛機橫跨美國,是白天飛行的的,於我是少見的從空中俯瞰到美國從東到西不同的地質地貌。由此多些想法。小述如下。

少時,修“中國地理”,總有一句話“中國幅員遼闊,物產豐富”.這句話用於美國地理,一點兒也不突兀。中國國土麵積世界第三,美國世界第四,大差不差。

我一直的印象,大多數大都市位於美國東西海岸,中部及中西部似糧倉。但其實飛機從夏洛特轉機後,即北科羅拉多州,就有三種地貌.平曠區,低山區,及高山區即落基山脈的一部分。而落基山脈,綿延三千多英裏,實際屬於不大適宜於人類居住的地方。

由地理緯度的高低,及海拔的高低,造成沿途各地物產不一,生物群落也各不一樣。附照片。

故而,從高山針狀寒溫帶針葉林到高山草甸,再到海拔低處農耕地等等,多種地質地貌多樣性在美國從東海岸到西海岸近四千英裏的地近日理區間都有分布。細想想挺有趣。比如我原先聽說的南卡北卡,一是有好些滑雪勝地,二是據說當地多山,政府都鼓勵居民購買使用家用直升飛機,因動則六小時以上的山路彎彎,造成出行不便。這次從飛機上看,北卡還是有些可用耕地,低山丘林區域。另發現北卡是汽車拉力賽的主場。。。

到舊金山後,特別是參加去優待美地一日遊的團,一天來回八九小時行駛在加州中部峽穀地帶。感受“陽光州”美譽的來源。特別是優待美地,其實是個大峽穀地帶,有一萬四千英畝多,其兩麵都是地殼運動整體升起的大岩石群峰,猶以“艾爾上校”峰最為顯著,那整個山峰是拔地而起的一整個岩石體。具體什麽岩就不多說了。而冰川運動使它的一個邊緣如刀削成一般垂直立麵。一個巨大無比的突兀岩石體。我不禁會想自1855年優待美地建立國家公園以來,來過多少遊客,就沒人想試著攀岩上去,這可是在挑戰人類極限。(經導遊解說,確實有。最早約幾十年前,攀岩人用六個星期拍到埃爾上校山頂峰。後來這時限短到四小時以內。據說有女性攀岩運動員於1994年爬上頂峰。經常性的,會有人在嚐試在挑戰它。我們去的那天,據說隱約有兩個攀岩者在上麵,我借用望遠鏡看了半天,也沒找到。真是勇敢的一群人).

我意思說從舊金山到優待美地,大多數地貌是綿延的山及山穀,真到國家公園入口後,才開始大片的高聳林木區。

讓我說,它的大多數區域是幹燥的,進山穀的道路邊上有奔湧的寬溪流,水量還較充沛。回程出山穀的一路山,溪水在“唱歌”,不禁讓我回憶起故鄉西安附近的秦嶺山脈。秦嶺山脈綿延八百多華裏,它擁有七十二座山峰,如翠華山,青華山,牛背嶺,冰晶頂等,甚而寶雞市附近的銀灣山也是秦嶺一部分,它們是陝西“驢友們”度假休閑甚而探險挑戰自己的好所在。其中以冰晶頂最高,海拔有三千多米。我大約挑戰過其中五六座山峰,那些偶爾當“空降兵”去爬山的經曆,都給我很多美好的回憶。若說起熟悉的大山脈,秦嶺就是我最熟悉的。以一葉知秋之勢,我也去推想洛基山脈,及其幅員境內若幹人若幹年的發展曆程。總歸,山區住人是不便的,山區出產是較少的。人類一定回設置居住地在水源地附近。比如科羅拉多河,綿延也三千多英裏,跨越過若幹個州。黃河長江是中國人的母親河,有因著中華文明五千年的曆史,故黃河長江總是中國曆代文人吟詠的對象。甚而會拍很有影響力的大型係列風光片“長江之歌”.美國曆史較短,因而尚未有人搞“科羅拉多河之歌”,也許有類似風光片或記錄片,我不知道而已。。。我知道密西西比河也流經灌溉若幹個州,相對較貧窮些的州,對它詠唱最多的是美國小說家馬克吐溫,在他的“湯姆索亞曆險記”“哈利貝恩曆險”記裏,到處都是發生在密西西比河畔的故事。。。

再說我在參觀某印第安人村落機及博物館時,偶遇一個吹笛子的黑人老者,他是那裏的工作人員。見我感興趣,就熱心地給我講他的笛子,以及他身邊放的,從世界各地收集來的各類笛子。進而他告訴我他去過中國三周,做國家保護區交流。我隨即在頭腦中比較,曾參觀過的陝西佛坪大熊貓自然保護區,神農架保護區的一部分,和眼前的優待美地國家公園的異同。據老者說,三江源自然保護區現在是世界上最大的自然保護區。我意識到中國開展國家自然保護區項目的意識和實是施方法很多也是像國外學習的,也是在逐步完善之中。。。

總之,因著我觀察推想美國地理,探究著我和這片土地的聯係,其實很有一些的。我意思說,從過去修中國地理得到的知識,到在美修“生物總論”對物種生物門類的了解和關注,聯係眼前的各種博物情形,我有種從書裏聯係現實的頓悟,或者說仿佛我在補休“生物學科”田野調查一項,沒特別具體有條理,但默默然對天地有知,對周遭動物植物山川地貌有知,覺得很有點通透感了。

因著這次在幾個國家公園內的旅行,我有種縱向橫向比較,書麵知識與田野實際相結合的通透感和印證感,蠻開心蠻滿足的。

僅以此記。

 

油翁 發表評論於
希望您度過了愉快的旅行,並在旅途中獲得了新的見識和體會。感謝您分享這些有趣的觀察和想法,對中國和美國的地理和自然風光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旅行總是能夠讓我們從不同的角度看待世界,希望您在以後的生活中,能夠繼續保持著對自然和地理的好奇心和熱愛。祝您一切順利,期待您下次的精彩分享。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