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化VS現代中國!

博文主要是懷舊文章,以及時事評論。謝謝!
打印 (被閱讀 次)

西方文化VS現代中國!

鄧小平在70年代重新掌權後,他做了三件影響中國曆史的大事,一是召開了全國科學大會(提出了科學技術也是生產力)二是訪問了亞洲最牛的國家日本,並在乘坐新幹線列車時一語雙關的說:就像飛起來了一樣,中國也要飛起來,第三件事就是那年他跨越太平洋到華盛頓去跟卡特聊天,回到北京後他對黨內的同僚說:凡是跟美國友好的國家都富啦(大概意思)其實這話的潛台詞是:凡是跟社會主義跑的國家都成了窮鬼(諸如東歐)正因為自己國家跟著蘇聯學的那套不如美國,所以老鄧才有這樣的感慨,這也是打開國門的原因所在,為跟美國人“套磁“鄧小平不惜集結幾十萬大軍,楞把同陣營的越南二弟給揍了一頓,此舉叫~遞交投名狀!

中國傍上大款後(改換門庭)所取得的成果是有目共睹,事實證明鄧小平所走的道路是正確的,國民是受益的(包括我們定居海外的華人)事實也證明:中國的現代化離不開西方文化,無論是引進西方的企業管理製,或者是在生活中的奢侈品或高科技領域內的芯片,乃至尖端科技都在向西方國家學習(或叫偷竊專利)若用改革年代的說法那就叫與世界接軌,因為確實是器不如人,在2008年舉辦奧運會時(正值黃金十年)的巔峰時期,開幕式上總導演張藝謀展示的中國元素,除了大寫的毛筆字,要不然就是在現場表演太極拳,能拿出手的高科技幾乎沒有!

中國人常常感到自豪的說:我們有孔孟之道,我們有唐詩宋詞,我們中國還有燦爛悠久的曆史文化,但是你反過來再想想看:自從秦始皇滅六國後二千多年過去了,中國社會有進步嗎?二千多年來中國一直都陷在(秦製)的爛泥塘裏打轉而不能自拔,即使有過短暫的輝煌(古代的唐宋盛世與近代的黃金十年)那也是曇花一現而已,這話聽起來很刺耳也很傷自尊心,但事實又何嚐不是如此呢?為什麽在開幕式上張藝謀想展示自己的高科技成果(而沒有)我想這個答案你去看看那個自我吹噓了很久的國產大飛機C919就明白啦,人家一哢脖子就飛不起來啦,不要說飛機的發動機,就連飛機的起落架自己都造不出來,這樣燦爛的曆史值得驕傲嗎?

文化方麵也是如此:輸入進來的西方文化從聖誕節,情人節,到可口可樂,都在影響著大陸的年輕人,可你再看輸出到海外的中國文化,政府花大價錢在全世界建立了數佰所孔子學院,然而影響力卻是微乎其微,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孔子的這些名言你敢宣傳嗎?不敢!還有君耍臣死~臣不得不死,這種價值觀你能宣揚嗎?恐怕也不可能,尤其是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這些話你敢說嗎?也不敢吧!那麽花了那麽多錢建起來的孔子學院怎麽辦?那就隻有教包餃子,教紮中國結,外加教寫中國字,而這也正是張藝謀在開幕式上的尷尬~練太極拳吧!

反過來再說西方文化對中國的影響,隻要你稍加注意就會發現,凡在中國版圖上能排進前三名的城市(這裏指在經濟上的排名順序)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能進三甲的城市無一例外都經過了西方文化的衝刷或洗禮,這樣說可能傷到愛國者的玻璃心,但事實它就是如此,中國從晚清時期的康有為,梁啟超為代表的(戊戌變法)再到後來鄧小平搞的改革開放(又稱走向世界)其宗旨都是自家的“製不如人~器不如人“因此都是倡導向先進的西方學習,向西方的科學文化學習。

這樣吧就讓我們來舉例說明:深受西方文化影響的:在長江邊上有(十裏洋場)之稱的上海,在珠江邊上有(東方明珠)稱號的香港,它又被人稱做是(會下金蛋的老母雞)若從打開國門後看,華南地區還有經濟特區的深圳,它被稱做是中國的名片,上海被稱為是中國的經濟之都,香港被稱做是(亞洲)的金融中心,深圳更被稱為是中國的窗口城市,它們在中國最牛的城市排行榜上,絕對在三甲狀元榜上有名,它們之所以能取得如此燦爛輝煌的成績,都離不開西方文化的洗禮,這在近代史上的確是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這裏先說在經濟上舉足輕重的上海市!

在甲午戰爭前上海是長江邊上的一個小縣城(以曬鹽為主)英國人看上了它特殊的地理位置(出海口)在1842年“南京條約“簽定之後,清政府批準了五口通商,在這樣的背景下1843年上海開埠建市,從此這個小縣城搖身一變,就形成了一個以航運為主的國際貿易港,隨著外國商人的湧入以及各國租界在上海的建立,受西方文化和管理方式的影響(僅用一百多年時間)這塊鹽堿地就迅速崛起成為了世界級的大都市,同時外來文化的影響也像潤物細無聲一樣,改變著上海人的世界觀,當長江以北地區的大清子民還在唱楊三姐告狀,或者唱蘇三起解的時候,租界裏的上海人已經穿上了洋裝,並且在十裏洋場的百樂門~唱起了夜上海與夜來香。

說起上海與外來文化的關係,同時也離不開租界和巡捕房,這些看起來似乎離我們已經很遙遠,這似乎隻是一個曆史名詞,但實際上租界對上海人的影響延續至今,當時上海的核心地段(外灘和南京路)都是租界的領地,有百分之八十的上海人都是生活在英法租界裏,在太平洋戰爭暴發之前,上海的租界一直都有獨立的司法權以及行政權,不僅當時的南京政府不能幹涉,連駐滬的日本軍隊也不能隨便進入,隨著租界的建立西方的生活方式與管理方式也都湧入了上海,同時西方的建築大廈也在上海的租界裏拔地而起,這些生活中的點點滴滴至今都影響著上海人,有一位有著優越感的上海人曾藐視的形容上海與江北:說那是喝咖啡與吃大蒜的差距。

如果說上海是由“曬鹽場“變成了十裏洋場,那麽另一座世界級的大都市香港也同樣是大同小異,早在鴉片戰爭之前的香港它不過是東南沿海的一個小漁村,到了鴉片戰爭後香港成為了清王朝政府割讓給英國政府的一塊土地(包括租借新界期99年)這是香港割讓“三部曲“的最後一部,隨著英國人的製度法律進入到了香港,那些穿著長袍留著大辮子的清朝子民就像溫水煮青蛙一樣,在不知不覺中港人的觀念就潛移默化的發生了變化,時間到99年後租借期滿,英國人歸還這塊殖民地的時候,香港這個一百年前的小漁村已變成東方明珠,變成了亞洲的金融中心。

說起香港(這會下金蛋的老母雞)它的重要性對於中國而言,我想無論你怎樣的評估都不過份,毛澤東說:留著香港這個窗口不收回,就不怕帝國主義對我們的封鎖,前總理朱鎔基在香港回歸後也曾這樣說過:如果香港在我們手裏搞砸了,那我們將成為曆史的罪人,而事實上今天的香港已被那位叫“一尊“的陝西人給徹底的搞砸啦,共產黨已經成為了曆史的罪人,當年中國政府向國際社會保證“一國兩製“的承諾,並還向聯合國備了案的中英聯合聲明,也已經被外交部當做“過期的曆史文件“所拋棄,現在的東方明珠正脫胎換骨一樣的向著內地省政府邁進!

最後讓我們再來看看中國的窗口城市深圳,可以這樣說深圳是中國打開國門後走向世界的標杆,深圳的發展曆史與上海,香港幾乎是一樣的,上海的出身是長江邊上的一個小縣城,香港則是珠江邊上的一個小漁村,而深圳在騰飛之前那也隻是一個與香港接壤的廣東小村莊,如果說深圳是東西方“混血“的試管,是中國擁抱世界的試驗田,那麽袁庚,梁湘就是第一批(摸著石頭去過河)的人,在80年代初的時候我弟弟與幾位誌同道合的大學同學放棄正在上升的仕途,茫然且堅定的從北京就來到了深圳的蛇口,他們開公司搞出口充當起了改革開放的馬前卒!

早在80年代之前,中國內地還很貧窮,在廣東深圳與香港兩地之間還有著防止偷渡的鐵絲網(曾有報道說:中共首任總書記陳獨秀的女兒就是偷渡遊到香港)曆史走到今天由過去大陸人偷渡到香港,到今天香港人來到深圳特區購買房,這一切變化正如鄧大人所說的那樣(凡是跟著美國跑的國家全都富啦)回顧往昔當今天的人們說起曾經的改革開放時,就會想起: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的口頭禪,說起深圳時自然就會想起鄧小平講過的不討論姓社~還是姓資,就會想起摸著石頭過河這句話,老實講如果沒有摸石頭過河,也就不會有後來的黃金十年,這些聽上去很熟悉,但在今天看來又似乎很遙遠,深圳是改革開放的象征如果窗口城市的發展都停滯了,那麽中國距離複辟倒退和關閉國門也就不遠啦,然而這好像並不是危言聳聽!

(二)區域之間的差距!

中國文化的根基在(黃河流域)在中原地區,經濟上的動力主要集中在長江以南,主要在長江流域與珠江流域一帶,那裏是中國經濟最活躍的地區,像西北的甘肅,山海關外的東北,西南地區的廣西等等,這些地區均屬於是經濟上的欠發達地區(通俗的說就是貧困省份)正因為如此:所以江澤民主政時期提出了:開發大西北的戰略目標,後來到胡錦濤主政的時期又提出了:要震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口號,歸納起來一句話:那就是因為區域之間的發展不平衡,所以中央政府要扶貧!

毫不留情的說:江胡二位領導人的“宏偉目標“最終成了虎頭蛇尾,其中的原因固然是多方麵的(這裏就不展開了~擇文另談)先說說對西北地區的印象吧,小的時候看書上對西北地區的描寫,不是發配充軍的描述,要不就是寧夏青海一帶的馬家軍,再不然就是陝甘回民暴動,反右運動時西北荒漠的夾邊溝又成為關押“右派“的場所,總之西北地區是一片荒涼之地,再到後來國家對西北的戰略定位:是國家的核武基地(也是鋼鐵基地)有位詩人寫過這樣一幅詩篇:勸君更飲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這裏說的西出指的就是西北,具體的說應當是在玉門和敦煌一帶,陽關則是指嘉峪關,在古代的時候嘉峪關就是關卡,也是軍事上的咽喉之地,無論在古代還是在現代這種天然的地理位置就決定了西北在扮演著一個軍事要塞的角色,

在西北的邊陲要塞地區要想搞好經濟,這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甘蔗沒有兩頭甜的道理也適用這裏)這是一個常識,也正是因為如此,所以這西北地區才成為了被上帝遺忘的角落,也正是因為如此,所以政府才要開發大西北,要對西北進行扶貧,說到扶貧這就使我想起在本世紀初的時候,有一行熱心的人士參加了去西北的扶貧,他們專程為貧困的西北帶去了澳大利亞的優質種羊,希望當地人能發展畜牧業養羊致富,希望能幫他們逆天改命,然而令他們沒想到的是就在千恩萬謝的道別聲中,有位大哥說話時嘴一吐露他就說出了心裏話,你們吃了羊肉再走吧!

毫不諱言的說:中國的發展一邊像歐洲(北上廣深)地區,而另一方麵的發展則像是在非洲(西北~東北)地區,就像李克強總理說的那樣:全國還仍有六億人口的收入不到千元的人民幣,不久前有報道說一位名校的碩士生被分配到了西北的嘉峪關市,這讓她對這“落後的戈壁灘小縣城“充滿了嫌棄感,最後決定申請取消了錄取資格,這則報道完整的詮釋了“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的那句話,誰也不要說那些政治正確的費話,這些年來我隻聽說過:全國百萬的打工者湧向了北上廣深這些大城市,你什麽時候見過有打工者湧向西北或東北,這樣的選擇就像大多數人都將孩子送去美國,或者送到英國去留學,而不是送到俄羅斯去留學一樣,

說過了大西北,接下來我們再看看東北“老工業基地“的狀況,東北在軍閥張作霖主政的時候,老張是把東北當自家大宅院來經營的,著實是打下了堅厚的基礎,到1931年日本人發動“918事變“之後,占領了東三省的日本關東軍,他們也把東北當做自己的家園啦,這些日本占領軍從本土組織起大批的“墾拓團“來到當時被稱為“滿州國“的東北,那些日本僑民帶著明治維新從西方學到的新技術,以移居的形式到東北進行投資與建設,就這樣到1945年日本人投降的時候,那時東北三省不僅是中國最先進的地區而且也已經超過江南的上海,是亞洲最富有的地區,但是曆史的日曆牌翻到70多年後的今天,東北就頗似一個土改後的破落地主,

別看今天的東北是中國最寒冷和經濟低迷的地區,但當年它卻非常有吸引力,日本投降之後中共立即就成立了東北局,並且從華北的晉察冀地區抽調大批出關的人馬,毛澤東曾經說過:我們寧可放棄關內的所有根據地,也要搶占東北,國共雙方為搶奪東北地區都出動了重兵集團大打出手,在林彪的四野部隊與國軍部隊進行“遼沈決戰“的時候,中共的老大哥(蘇聯)和小兄弟(北朝鮮)也摻和了進來,這哥三從國府的手中搶奪去東三省後,東北就被新政府授予了~共和國長子的稱號。如果說西北是中國的戰略基地,那麽東北就是中國最早的工業基地,隻是這照抄蘇聯老大哥“計劃經濟“的模式,如今早已是昨日的黃花,今天東北的年輕人都湧向了北上廣深,年輕人差不多都離開了東北那塊黑土地,沒有了年輕人又何來希望!

這些曆史確實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如果說上海和香港都是在西方文化的熏陶下成長起來的城市,深圳是在擁抱西方走向世界的過程中誕生的特區,那發生在東三省的係列變化呢?為什麽日本人能將東北經營成世界第四,如果說改革開放使中國變得今非昔比的話,那日本人通過明治維新則來了一個質的飛躍,日本人通過向西方學習把一個國土麵積比中國小20多倍的島國,給建設成為一個亞洲強大的國家,並在科技領域與治國理念方麵都跟西方縮短了距離,這就存在一個敏感問題:當年日本人通過不光彩的手段搶奪了東北(又稱叫滿州國)同樣的資源,同樣的土地,但是日本人卻把它經營成一座亞洲第一世界第四的城市,這就是~製不如人!

大陸現在有這樣一種說法叫做:投資不過山海關(這就是震興東北老工業基地)雷聲大雨點小的原因,看看如今破落不堪的東北,如果還是由日本人經營的話,恐怕東北已經與(北上廣深)並駕齊驅了吧,可惜的是沒有如果,經曆過蘇聯紅軍燒殺搶掠奸淫作惡的折騰後,再加上中共實行蘇式“計劃經濟“的體製,富饒的東三省就變成了現在這個樣子,黑土地還仍是那一片黑土地,人也還是講東北話的人,隻是經營者不同,實施的製度也不同,其結果就是如此的不同!

每當說起日本心裏總是百感交集,凡去過日本的中國人都知道(這裏暫且拋開日本侵華不談)如果僅是從經濟與文化的角度來看,日本在一千多年前就派出使節來到華夏中國學習,至今日本的京都還有許多中式的古建築,這些建築物充滿了唐宋元素(頗似古代的大唐長安)日本在行政名稱上也是如此,諸如像(都~東京都,道~北海道,府~大板府)這些(都道府)的稱呼也是來自古代中國的行政區叫法,日本通過向西方學習的明治維新運動,超越過了自己昔日的中國老師,

圖為日本的京都,看著祖先的文化,建築,繪畫,文字等方麵的智慧保存至今,而且被日本人這樣傳承與發揚光大,內心的情感是酸甜苦辣!

(三)殺富濟貧~共同富裕!

中國的地域遼闊,各地間的發展是不平衡的(通俗的說就是窮的窮~富的富)中央政府為解決這個問題采取了分稅製,又叫財政的轉移支付,這樣做目的就是要解決地區之間發展的不平衡,頗似過去人民公社的大鍋飯(叫做殺富濟貧)也可以,這也就是我們在前麵提過的:中央決定要開發大西北,和震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大背景,中國有句老話叫救急不救窮,長時期的從富裕省份抽血,然後再輸入給貧窮的省份,長此以往就必然會引起獻血者的不滿,甚至想分家單過!

客觀的說這種“拆東牆補西牆“的方法不僅不可能實現“共同富裕“的目的,反而還會激起逆反心理,當年解散人民公社大鍋飯就是前車之鑒,所以說目前在大陸有獨立意識的不僅有新疆和西藏地區,就連上海,廣東這樣的都市也有“分家單過“的念想,長期從富人身上抽血就很容易使人在“腦後長出反骨“,在2008年初的時候我去廣州正巧碰上那場南方大冰雪,鐵路與航空全部中斷,就這樣我被困在了廣州市,有一天我去給手機充值(當時叫全國漫遊)當我詢問北京的手機在廣州能否充值時,那位賣充值卡的工作人員一臉困惑的問道:北京是不是歸我們廣東管,哇塞,這句話楞把我給問的啞口無言,稍作片刻我又重複了一遍,我說的是北京埃,對方也十分堅定的回答道:我知道的啦,我就問你北京歸不歸我們廣東管、、、

這種與中南海離心離德的行為,這種在心裏根本“沒有朝廷“的現象可不止廣東,上海也有分離的傾向,我在日本的時候曾聽上海籍的同學說過:在80年代時有一次黃浦江大麵積的汙染導致了上海的甲肝病流行漫延,可是麵對這種糟糕的狀況,上海市政府卻拿不出錢來治理黃浦江汙染,據這位同學說:錢都被中央的“財政轉移支付“給拿走去扶貧啦,這種(大鍋飯)的政策法規使上海人普遍感到憤憤不平(但是又不敢公開的罵政府)於是就把火氣都撒到了外地人的頭上,這也是上海“排外“的原因之一吧,隻是命運卻偏跟上海人開了一個玩笑,據說上海人看不起蘇北人,可是當年解放上海的就是蘇北地區的新四軍(又稱第三野戰軍)就這樣蘇北的“四大爺“便成為了上海的領導者,上海市的第一任市長就是新四軍的司令陳毅。

說到上海人的(排外)這幾乎是一個全民共識,在上海人眼裏隻要不是上海人那就都是鄉下人,據說上海人就連蘇抗這樣美麗的城市也都看不起,這種現象除了有經濟之都的驕傲心理外,恐怕也還有對中央“殺富濟貧“的不滿情緒,長期在富裕城市的身上插根輸血管又何嚐不是另一種形勢的打土豪呢,再說啦不管你承認還是不承認,中國人普遍都存在著(嫌貧愛富)的心理,不說大尾巴狼的話,這就是社會現實,否則也就不會有窮在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的話啦,

然而上海人的(排外意識)與北京比起來,那還真是(小巫見大巫)上海人稱呼外地人叫鄉下人,而北京人稱呼外地人則叫土老帽,上海人(排外)他們充其量也就是在嘴上痛快一下,而北京人的(排外)則令人目瞪口呆,在2017年冬天的一個深夜,在市委書記蔡奇的指揮下,公安局出動了大批的警察,城管,還有協警(俗稱叫二狗子)他們要把居住在北京的外地人連夜都趕出北京城去,理由是有礙市容觀瞻,蔡奇還給那行動起了一個汙蔑性的名稱叫~驅逐低端人口。

在對待外地人這方麵:北京還有更過份的,想必諸位都知道:在美國與墨西哥邊境之間修建起了一座邊境牆(那是防止偷渡)如今在北京與河北之間也建了一座牆(防止刁民進京刺王殺駕)在古代的時候河北省叫~燕趙,是那位赴死刺秦王的勇士~荊軻的故鄉,所以如今這座牆就聳立在北京與河北的省界間,這不是國境線,也不是柏林牆,但它卻勝似國境線,也勝似柏林牆,這修建的是皇牆,以後隻有皇民才可以進入,相比之下:那些上海人發一發牢騷又算得了什麽呢,

其實在大陸的區域之間,相互歧視的現象很普遍,比如防偷防盜防XX省人,還有企業公開聲明:招工不要XX省的人,這種社會歧視現象是客觀存在的,這說明了中國社會的不和諧,正因如此所以胡錦濤才提出了“建立和諧社會“的構想,尤其是如今中國在習近平的統治下,政治上日趨倒退,經濟上日趨下滑,彼此相互歧視和同床異夢的現象越來越嚴重,社會上充滿了戾氣,再加上習近平的倒行逆施,社會大眾日趨不滿,民間反對的聲浪不斷,從勇士彭載舟的壯舉,到白紙運動的孩子,再到市民駕車去撞天安門的國旗杆,正是民眾這一係列的反抗行動,才使“定於一尊“感到惶惶不安,這也才使那位“指方向“的家夥變得杯弓蛇影一樣,

(四)武統台灣~一尊的南柯一夢!

像這種京城與鄰近的行政省之間修隔離牆的行為,恐怕在中共49年後的曆史上都不曾有過,在地圖上省市之間是有分界線,但那是虛擬的,也是可以自由跨越的,如今那條虛線卻變成了實體的,它是由鐵絲網,金屬板,和滾刺網構成,它完美的實現了北京與外地的物理隔離,除此之外在進京的高速公路上還設有(進京檢查站)所有進京車輛都要出示進京證,這高速公路上的檢查站與首都機場的邊檢口岸差不多,把首都搞的就像是敵占區一樣,北京的天安門廣場都已經不能隨便進出,防民如防賊~這個國家完啦,如今生活在厲害國不僅有進京的隔離牆,國家還有互聯網的防火牆,高等院校的四周有圍牆,機關大院也有圍牆,在居民小區裏每家每戶都安裝防盜門窗,除此之外還有萬裏長城的大圍牆,這厲害國真不傀叫做是~牆國!

無需諱言:這種社會現象說明(厲害國)嚴重缺乏安全感,其實無論官方還是民間彼此都缺乏安全感,如今的中國大陸就像是缺少了(出氣閥門)的高壓鍋,為了轉移矛盾的焦點,政府又搞起民族主義教育,除了仇外的教育武統台灣也是選項之一,老實講自從金門戰役失敗後70多年過去了,我們一定要解放台灣這口號!從毛澤東時代起到今天都已喊了70多年啦,當年老毛手下的那些驕兵悍將,那都是從屍山血海的死人堆裏爬出來的,就這樣都不敢輕啟戰端~更何況包子!

客觀的說:毛澤東與鄧小平的兵還是有作戰力的,為讓這種說法更具感觀性,我建議你不妨去查看一下1984年鄧小平的大閱兵(網上就有)那樣的部隊才叫虎狼之師,那樣的軍人充滿了殺氣,而你再反觀“葉公好龍“的習特勒,他手下的兵都是一些花拳繡腿的和平兵,而且還都是(獨生子女)正步到是踢的很整齊,另外:渡海作戰的艦隊從未打過海戰,搶占製空權的空軍也從未有過空戰經曆(就這還發動台海戰爭?)在全軍的高級將領中除了張又俠之外,就沒有一個上過戰場,掛著“將星肩章“的到是有一個叫羅援的逃兵,再者說啦中共一直宣稱擁有9000萬的共產黨員,這些人可都是宣誓過的人物,是用特殊材料製成的人~讓他們上戰場!

台海之戰不存在任何懸念,武統戰爭爆發之時,也就是中共政權的土崩瓦解之日,原因也很簡單,隻要習近平敢不知死的挑起台海戰爭,台灣執政的民進黨政府就敢立即宣布台灣獨立,並會得到國際上的支持,看看這些年來中國戰狼外交取得的成果,在國際上厲害國混的就像是過街老鼠一樣,那個外交部發言人琅琅上口的(中美三個聯合公報)和那(一個中國)的原則如今隻剩下一層窗戶紙,今天美國共和與民主兩黨在對待中國的問題上取得了高度一致,那就是美國的戰略對手,美國人一旦翻臉不認人,厲害國的習包子除了打嘴炮外,剩下的就是無可奈何!

打仗就要知己知彼,沙盤推演看看大陸的周邊環境,印度,越南,菲律賓,日本,那個不是厲害國的潛在對手,再說盟友:放眼望去中共有盟友嗎?除了那同床異夢的俄羅斯,還有亦敵亦友的北朝鮮,另外就是首鼠兩端的伊朗,要不然就是那個根本就擺不上台麵的塔利班,跟這樣的國家能夠交朋友嗎,恐怕你睡覺的時候那都得睜著一隻眼(搞不好就從背後捅你一刀)當然啦這些年來“一尊“倆口子花錢大撒幣,還在非洲養活著一幫黑哥們,但這些窮哥們除了在(聯大上)舉舉手之外,作用也就僅此而已,就這樣也敢對抗美日聯盟,那真是小雞子給黃鼠狼拜年!

習近平就像是水滸中那“欠揍的牛二“一樣,不停的叫囂“要敢於亮劍“並站在天安門城樓上吹牛逼說自己“惹不得“對於習胖子的這些夢話,大內總管又發揚光大,他要求所有的官員與韭菜都要“入腦入心入魂“的學習,就這麽著一百多年前在京城裏胡鬧的義和團在厲害國又滿血複活啦,有的跑到(靖國神社)去撒尿,也有的揮舞著五星紅旗在外國機場大聲唱歌,還有的在台北機場舉起中國護照大喊:台灣是屬於中國的,你們為什麽不讓我進,更有甚者就像當年義和團的暴徒在當街斬殺外國公使一樣,現有戰狼在公開行刺四名美國遊客,而這就叫~厲害國!

結束語:事實說明在近代中國現代化的進程中,中國離不開先進的西方文化,黃金十年取得的輝煌成績也離不開西方文化,今天中國人所享受到的高科技產品,也仍然離不開西方文化,而如今以挑200斤麥子而聞名的梁家河,竟然以一種不換肩的決絕將中國又再一次的拉入了“曆史周期論“的旋渦,習近平在經過十多年的努力,在堅持不懈的詆毀改革開放,堅持仇視西方文化的大折騰後,現在已經沒有人能夠阻止他的這種倒行逆施啦,也沒有人能阻止一天中國不如一天的頹勢,至今大陸仍有不少人認為:我們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大陸有位叫金燦榮的國師,這廝曾狂妄的叫囂,我們就是蹲著都比日本人高啦,像這種雞湯行為就叫做~捧殺!

不要總是把CTB掛在嘴巴上,那玩意兒還就真的是雞的屁,那就是一個屁(決定一個國家勝負要看的是綜合實力)在甲午戰爭爆發之前,大清王朝的(雞的屁)是日本國的六倍,李鴻章的北洋水師那也是當時排名世界第六~亞洲排名第一的強大艦隊,結果又怎麽樣?北洋水師全軍覆滅,所以說那個(雞的屁)真是沒什麽可吹噓的,更何況大陸的家底已被那“崽賣爺田不心疼“的敗家子給折騰的差不多啦,如今各地政府都缺銀子,公務員都發不出工資~窮的都快揭不開鍋啦,

也不要抱怨台灣不願意與大陸統一,打個比方這就像村裏有一位糙爺們,他想要娶隔壁的小妞做媳婦,但總要照一照鏡子看看自己吧,在糙爺們家裏有一條紅線~叫不得妄議中央,在小妞的家則有一種權力叫選舉,在糙爺們家若患病而沒錢~那結果諸位都心知肚明,在小妞的家裏則享受全民醫保,在台灣民眾可以上街去抗議,在大陸這就叫顛覆政府,香港這隻會下金蛋的老母雞已被一尊掐死啦,現在梁家河的糙爺們禍害完了香港,馬上就又想著再去禍害台灣,人家當然不願意啦!

這些年來:不僅民間的反習活動一直不斷,共產黨內部的反習勢力也暗潮洶湧,這就是習近平特別重視(刀把子)的原因所在,由於梁家河這廝太不得人心,所以地方諸侯與黨內各種反習勢力(也就是習近平說的二麵人)都在等這樣的一個契機,一旦爆發台海戰爭就會像(晚清的庚子之亂)一樣,慈禧太後向各國宣戰後,各地的督撫和封疆大吏為避免陷入戰爭局麵,不聽從中央(朝廷)的調遣,而是采取了(東南各省自保)不與列強宣戰,如今隻要是台海戰爭一旦打響,實彈一旦發到作戰部隊,那就不是習包子能控製的了的啦,再來一次北伐戰爭也有可能。

厲害國原有的民族矛盾就很多,再加上各地之間的分離傾向,這個不得人心的政權一旦出現動蕩,內地的疆獨,藏獨,滬獨,粵獨,也就會跟著風起雲湧,這就像是有人想要睡覺習包子就送上忱頭一樣,分離勢力等待的也是這樣一個契機,有人形容說:習近平他就是總加速師,這句話說的還真恰如其分,台海戰爭一旦失控(習包子絕對沒有勝算的可能)那樣隻會導致這個國家的四分五裂,

習近平已經公開的~明確無誤的告訴了全國人民,要準備過苦日子,因為這廝心裏明白的很(過苦日子是給韭菜們準備的套攴)這與(吃特供)的權貴沒半毛錢的關係,盡管中國是一個糧食需要進口,石油也需要進口的國家,但那又能怎麽樣呢?大不了就恢複聖祖爺實行過的:糧票,布票,工業卷,購物本等等措施,這些行政手段在當年那都是經過了實踐的,並且是行之有效的,隻要這些生活中的必須品控製在政府的手裏,那就不怕社會上的韭菜們不聽話,這又何樂而不為呢,為此讓韭菜們吃些苦頭又算什麽呢,這就是一尊(要準備過苦日子)的全部含義,

在醫學上有這樣一種臨床現象,有的病人在臨終前會出現短暫的亢奮,臨床醫學上對於這種現象叫做~回光返照,有時候一個國家也會出現短暫的亢奮現象,就像宣稱(東升西降~百年不遇之大變局)的習包子一樣,好漢魯智深絕不會到處吹牛逼說自己惹不得,隻有像牛二那樣的混混才會這樣到處誇海口說大話,到頭來狂妄的習特勒不是被魯智深給打死,要不然就落得蘇聯大哥一樣的下場,當年那麵在克裏姆林宮上空飄揚了74年的(鐮刀斧頭旗)在一夜間就悄然無聲的降了下來,蘇聯的15個加盟共和國從此分道揚鑣,在總加速師的親自指揮,親自部署,親自領導,親自把脈,和親自開藥方,親自指方向下,厲害國正追隨他的蘇大哥而去!

 

水星98 發表評論於
漏看了大俠的雄文,趕緊補上。北京河北之間建牆?沒有聽說,簡直是匪夷所思!大俠說得對,武統台灣打嘴炮而已。
小花榮 發表評論於
剛從日本旅遊回來,對這個獨具特色的“日本橘紅”印象極深,看圖就知道是日本。大俠好文,針砭時弊,精辟透徹。祝你父親節快樂!
綠珊瑚 發表評論於
差點錯過大俠雄文。匆匆看了一遍,還待日後再細細讀。大俠老弟父親節快樂。
南京熊 發表評論於
武統台灣?說說而已,旨在收割韮菜和五毛的支持率。正如他自己的坦白:拜登想引誘我進攻台灣,我才不上擋。上台十多年,這是他唯一明智的選決定。,
友梨江莉 發表評論於
頂大俠好文!
有陳琳罵曹、駱賓王討武曌檄文的氣勢,痛快!
悉采心 發表評論於

大俠,父親節快樂!
mxhy 發表評論於
頂大俠的西方文化VS現代中國的長篇巨製。論點明確,論據充分。學習了。祝新周愉快!
矽穀居士 發表評論於
謝謝大俠分享!其實,中國的經濟發展水平已經很高了。隻要政府放棄專製製度,中國很快就會融入西方文明。
想不開1 發表評論於
鄧小平打越南的目的可能與美國套磁沒有什麽關係。用戰爭來強化手中的權力和排除異己是襠的法寶。用血凝聚的團結的力量才是有激情的。這個和體育競賽嗑藥有點相似。
油翁 發表評論於
和西藏,事實上在經濟發達的沿海一帶也有這種現象,盡管這個問題在大陸是個禁忌,是不能公開討論的。

大陸雄心勃勃的夢想是建設中國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都市,從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都市穩步走向全麵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盡管官方的口號是:“沒有發達的沿海,就沒有現代化的內地,沒有穩定的內地,就沒有沿海的良性發展。”然而窮的窮,富的富這種地區發展不均衡的趨勢在加劇,中國的分稅製或財政轉移支付其實是給地方分成(戰利品),因此地方政府謀求眼前的利益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這種做法與底層的小老百姓格格不入,以至於今天的中國社會的階層割裂日益嚴重。

如果按照西方國家的做法,一方麵要加強對基礎設施的投資,比如交通、教育和醫療,另一方麵需要提供有力的稅收優惠,以鼓勵投資者前往不發達地區投資,通過這種方式激發地區發展的活力。然而,大陸的分稅製卻在使差距加大,讓窮地區的貧困人口越來越多,讓富地區的貧富差距越拉越大。這種形式下,“殺富濟貧”的政策隻會讓富地區的人感到不滿,從而愈演愈烈地想要獨立,形成一個惡性循環。

就現階段來說,大陸如果想解決這個問題,無疑需要進行深度的政治體製改革,並深化經濟體製改革,建立一個更加公平、公正、公開的分配製度,讓所有人都能公平享受到改革的成果,而不僅僅是一小部分人。隻有這樣,才能實現真正的以人為本,實現真正的社會公正,使人人都有機會擺脫貧困,實現全麵小康。

然而,現實情況卻是,共產黨治下的中國社會矛盾重重,地域差距、貧富差距等問題日益凸顯。然而,在目前的政治體製下,這些問題卻難以得到有效的解決,這無疑為未來的中國社會穩定埋下了隱患。因此,無論是從經濟發展的角度,還是從社會穩定的角度,中國都必須對現行的財政分配製度進行深入的反思和改革。

總的來說,中國的現代化離不開西方文化的引領,亦離不開改革開放的推動。然而,中國現行的財政分配製度使地區差距加大,富者愈富,窮者愈窮,這不僅使民眾的生活質量受到影響,更大程度上撕裂了社會的和諧
大號螞蟻 發表評論於
晉商是如何興起和衰亡的呢?這和山西人和浙江人誰會做生意沒有多大關係。跟貿易路線窗口有決定性的關係。或者說就是看誰是風口上的豬。
東亞大陸自古以來實施大一統奴隸製度,是文明的窪地。一直是世界貿易的勞動力密集型加工地。
東西貿易或者文明傳播由兩大路線。一條是海上路線,一條是馬上路線。馬匹大規模馴服以前,或者說商以前(夏不存在),以印度洋獨木舟為主。賽龍舟其實就是馬來人種的古老傳承。五千年以前東亞大陸的主要人種是馬來人種。
馬匹大規模使用後,草原人種入侵東亞。馬匹的效率高於獨木舟,軍事作用也很強。所以東亞大陸曆史就是一波接一波的草原人征服殺光上一波人的曆史。
山西人一直有更強的草原人屬性。因為雁北一直是通向西方的三條大道的北大道。中道西安即所謂絲綢之路。南道四川即輸入三星堆印刷術燈文明的。所以山西在大航海時代以前,就相當於今天的上海。大草原就是印度洋太平洋。
而山西商業上的全麵興起卻更在於和滿蒙的合作。或者說和控製海洋的強者合作。屬於明代的汪精衛和清代的央企。而在清末的一蹶不振,也是因為上海的興起。
實際上蒙古帝國的一時無兩,幾乎掃平世界到幾百個哥薩克就可以縱橫蒙古也就差了二三百年。就是因為大航海的興起。海上路線徹底擊敗馬上/路上路線。貿易流一斷,立刻就不行了。所以一路一帶的複古風完全是沒有希望的。
hongshankou 發表評論於
俺爸是與會(全國科學大會)5586名代表中的一位,借此紀念父親!
菲兒天地 發表評論於
回複 '花似鹿蔥' 的評論 : +1

大俠又發雄文了,我還以為“說那是喝咖啡與吃大蒜的差距。”是周立波說郭德綱的?

父親節快樂!
花似鹿蔥 發表評論於
父親節快樂!
hongshankou 發表評論於
先沙發。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