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年代跳過的的廣場舞

像文人一樣愛寫,像文盲一樣犯傻;像女人一樣愛美,像男人一樣爺們;橫眉對老公,俯首為朋友
打印 (被閱讀 次)

中國大媽的廣場舞絕對可以申請吉尼斯記錄。國內跳國外跳,紐約跳巴黎跳,公園跳遊輪跳。近來,廣場舞似乎吹起了強勁的蒙古風?

其實六十年代就盛行過蒙古風的廣場舞。

俺跳過。

上小學四五年級的時候,內蒙古流行跳“安代舞”。

這種集體舞蹈的起源、特點,度娘上介紹完整,俺就抄了——

“明末清初,祈求神靈庇護、祛魔消災的舞蹈安代舞在內蒙古科爾沁草原地區興起。安代舞具有鮮明的民族風格,濃鬱的生活氣息,是草原文化的標識性品牌和蒙古族引以為豪的舞蹈奇葩。在內蒙古,逢年過節、慶祝豐收、喜喪婚嫁和迎賓的宴會上,人們都要跳安代舞。 

20世紀50年代後期安代分為“傳統安代”和“新安代(安代舞)”兩種,新安代是傳統安代社會發展的演變,是以娛樂為目的並且具有審美性的歌舞藝術,是蒙古族舞蹈藝術形式中保存最完好曆史最久的舞蹈。”

我記憶中的安代舞有兩種曲調,一種稍慢:6 12 35,12 16 56,(“3”“5”和“6”是下麵有點的低音)跳起來很舒緩;還有一種 66 66 65 3, 55 6 21 6(最後一個“6”低音),跳起來比較歡快。對不起,我笨拙地記譜,好像有專門軟件,可惜不會。

安代舞還有一個特點,就是兩手或者一隻手拿著紅色的綢巾。舞動起來挺好看的。

那個時候,學校機關都在教安代舞,中小學六一還有比賽。班主任老師為了自己班級拿到名次,那也是費盡心機。我們班主要是綢巾統一,紮辮子的女同學辮梢也係上同樣的綢巾,有一個班老師真狠,所有女同學減掉辮子,統一發型。再有就是隊形變化,看誰的花樣翻新又整齊劃一,隻有服裝都是藍褲子白襯衫紅領巾。當時部隊正在推廣“郭興福教學法”搞大比武,我們還為省軍區的比武大會表演過安代舞呢。

機關單位就不一樣了,他們穿著顏色式樣各有不同的蒙古袍進行表演。媽媽就有一件墨綠的蒙古袍用一條大紅的綢帶係腰。記得一年十一,媽媽穿著這身參加遊行,不知道她為什麽要穿一雙高跟鞋,結果把高跟跳掉了!

這些年生活好了,尤其內蒙古依仗“揚眉吐氣”(羊絨、煤炭、稀土、天然氣)發展很快,草原上的安代舞又興盛了,成了吸引遊客的節目之一。

真想再去跳一回!

油管上的安代舞已經舞台化了,但是後半段的舞蹈音樂還比較原汁原味——

 

可能成功的P 發表評論於
我模糊記得小時候媽媽給我做紅綢子,後麵有個小木棍拿在手裏,舞起來很漂亮。
花姐啥時候謝謝交際舞吧?記得流行了一陣子呢。
矽穀居士 發表評論於
謝謝分享!根據考證,中國民間和宮廷的舞蹈種類數不勝數。現在,似乎廣場舞一統江湖了。
混跡花草中的灰蘑菇 發表評論於
廣場舞是我一直想要參與的,就是還沒機會。安代舞好看,且是全身運動。
canhe 發表評論於
謝謝鹿蔥介紹蒙古的安代舞,很歡快!蒙古人馬背上的民族,個個能歌善舞。記得文革後期,先生在上海一院工作,結識了一群從青海,內蒙等地來療養的醫生朋友。(據說是少數民族優惠政策的受惠者)他們經常聚餐party,我第一次在那裏吃到油麥麵 ,飯後隨著音樂響起,人們就紛紛離席即興舞動起來,記得一個蒙古族老太太,跳到我麵前就不走了,不停地隨著音樂,一手舉過頭,一手在胸前,橫動頭部,麵無表情地看著我,我不知所措,尷尬地笑著看她,先生讓我站起來,說她是在邀請你呢,可我不會跳舞啊!最後隻好勉為其難地站起來鞠了一躬。謝謝鹿蔥讓我想起了這段與熱情豪放的蒙古族朋友近距離接觸的陳年舊事。
BeijingGirl1 發表評論於
這舞好看還健身。 點讚。
也看了你前一篇文。 印度女。 如果Uber 停在你家門口的公共馬路上,沒理由報警, 因為那是公共財產。 但如果停上了你家車道, 火速報警。 最好安個攝像頭,可隨時留下證據。
多倫多橄欖樹 發表評論於
很喜歡蒙古舞,配樂也有特色。
暖冬cool夏 發表評論於
蒙古舞比較難學:)是啊,美國人喜歡gym, 還要交錢辦會員卡。我們這樣在廣場上跳多好啊,空氣好,又不需要場地費:)
曉青 發表評論於
廣場舞挺好的,鍛煉身體,但擾民就不好了。
雲霞姐姐 發表評論於
我喜歡跳舞,但是,我們這邊還真不散在公園或外麵跳,怕擾民,都是在24 hrs gym跳,這舞也沒見過,挺好看的,謝謝花姐介紹
雲霞姐姐 發表評論於
坐沙發,看跳舞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