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遊日本(6): 京都-日本古都

打印 (被閱讀 次)

京都是日本的古都。自794年成為日本首都至1869年遷都至東京為止,曆經了千年的發展,是日本文化,曆史最據代表性的地區。京都又被稱為“寺廟之城”,擁有 1600 多座佛教寺廟和 400 座神社。到羅馬:進不完的教堂,去京都:拜不盡的菩薩。

 

1. 伏見稻荷大社 (Fushimi Inari-taisha):千本鳥居

這座神社位於京都站南部約3-4公裏的稻荷山的山麓。乘火車約6分鍾。大多數遊人到這座神社來,是為了看千本鳥居:那些滿布整座山頭的各式大小鳥居。雖然,相傳伏見稻荷大社是在奈良時代的711年建立的。山坡上眾多的鳥居群這種形式,形成要晚一些。最初形成於江戶時代(1603年-1868年)。鳥居是木質結構,底部固定在石頭或水泥底座上。一個鳥居的壽命也就是30年左右,一些90年初建起的鳥居,底部木結構已經開始腐爛。幾百年來,善男信女總是立起新的,取代舊的。神社之內也可以見到許多狐狸(稻荷神的使者)的雕像,與非常特殊的狐狸造型繪馬。

 

前一天聽說去看千本鳥居的遊人很多,我們早上五點半就登上了開往奈良方向的火車。看到車廂裏已經有~20個乘客,我心裏想,日本人真勤奮,這麽早就去上班了。到了伏見稻荷大社車站,所有乘客都下車了,這裏並非終點站。這時,我這才反應過來,這些人都是和我們一樣的早起的遊人。隨著人流走吧,無需再看穀歌地圖。

 

 

 

 

天光已經放亮,雖然太陽還在山背後。時間5:55 am, 神社裏巳經有人。我們沒有在山腳下過多停留,直接向著後山的千本鳥居走去。鳥居沿著山路從山腳一直排列至山頂。由於遊人不多,放眼望去:隻有一排排的鳥居,和鳥居群裏掩映著的蜿蜒的小路。 有的地段在樹林深處,光線還很暗, 路旁的奉燈閃爍著明亮的光芒。7:00 am 到達上頂,這時,早晨的陽光剛剛爬上樹梢。下山,在一個山口,略事休息,鳥瞰山下剛從睡夢中醒來的京都市區。下得山來,還不到8點,正好去這天的下一站: 京都禦所。

 

 

 

 

2. 京都禦所(The Imperial Palace)

京都禦所是位於京都市上京區的宮殿建築群,在京都禦苑內。曾是日本天皇的居所(皇居)。從北朝(1336-1392)直到1869年遷都東京前,曆代天皇都在這裏居住。禦所在日語是指天皇或皇室主要成員的住所,現在也被京都市民做為該宮殿的簡稱。天皇居所雖然遷往江戶城(東京),但京都禦所原有的皇宮地位並沒有被廢除,象征天皇駐地所在的天皇寶座“高禦座”也仍然留在這裏。

 

 

自從1949年起,京都禦苑成為國民公園對公眾開放。我們乘地鐵來到公園附近,步行向西穿過鴨川就進入這個市區的公園。這是一個長方型的,四周有高高的城牆的公園:南北長 1,300 米, 東西寬 700 米。公園內樹木繁茂,大片大片的草地,一樹樹粉色的櫻花在四月的晨光下開得十分鮮研。時間是早上九點,公園裏很少遊人。草坪上,有幾個看似退休的老人正在打mini golf。

 

 

 

京都禦所(Imperial Palace)位於公園中心,是一個矩型的高牆圍護的庭院。始建於1337年,經曆了多次火災,重建。目前的建築是1855年最後一次重新修建的。建築麵積:110000 平方米。遊人經過西麵的側門(清所門)進入。 剛過了開門的時間,早晨9點,遊人不多,無需排隊,直接進入,門口有皇宮警察守護。

 

 

進入禦所庭院,遊人可以在劃定的區域裏自由行走,參觀,拍照。由於遊人很少,停留的時間也是自己決定。

 

紫宸殿:是京都禦所的正殿,為曆代天皇舉行即位式、節會、朝賀等重大典禮之主要場所。長38 米,高21 米殿內中央有高禦座及禦帳台,分別為天皇、皇後舉行即位式時之禦座。正門為承明門。

 

紫宸殿

 

承明門

 

日華門

 

禦常禦殿(皇居宮殿)

 

禦常禦殿是天皇的起居之所,最初位於清陵殿內,但於 1590 年被移至另一棟建築。除了作為天皇的起居之所外,建築南側還有三間房間,即上、中、下三間,用於舉行儀式和覲見天皇。該建築共有 15 個房間,包括天皇寢宮和存放聖劍和寶璽(日本三大神器中的兩個)的房間。

 

禦池庭(Oikeniwa Garden)在清涼殿 前, 是當年皇帝散步的庭園,一個十分幽靜,優美的地方:小石橋下,黃色,白色,紅色的錦鯉魚,在綠水裏無聲的慢慢遊動,一陣微風吹過,一片片粉紅色的櫻花瓣飄然而下… 

 

 

 

 

清涼殿 (禮儀殿)自 10 世紀中葉開始成為天皇的起居之所。重要的宗教儀式和政治事務也在此進行。1590 年建造禦常禦殿後,清涼殿幾乎隻用於舉行禮儀。為了舉行傳統儀式,平安時代中期的建築形式和室內裝飾遵循了更古老的規則。

 

 

3. 銀閣寺(Ginkaku-ji)

離開京都禦所, 我們乘公交車往東方向去銀閣寺。寺內庭院環境優美,隻是日近中午(11:20 am) 遊人多,幾乎是排著隊走完整個庭院。雖然這天是星期五,還要買門票,也無法控製人們遊園的熱情。

 

 

 

4. 南禪寺(Nansen-ji Temple)

從銀閣寺沿著一條小溪,向南走~2公裏就是南禪寺。這是一段很美的樹蔭下的小徑,沒有汽車的躁音,人流的湧擠。小溪流水潺潺,錦鯉魚緩緩地在水裏遊動,粉紅的櫻花盛開在綠樹叢中,一位藝術家在小橋上專心地寫生。走累了可以在石橋上,或者在路邊的椅子上休息。

 

 

南禪寺於1291年開寺,是日本最早的由皇室發願建造的敕願寺,因此位列京都五山與鐮倉五山之上,為日本禪宗最高寺院。

 

 

 

 

5. 平安神官

從南禪寺出來向西南方向,走過京都市動物園,京都市美術舘,約2公裏多一點,就是平安神宮,一座始建於1895年的神社。1976年部分神社曾被人縱火燒毀,後來依靠民眾捐贈得以修複重建。

 

 

踏著疲憊的步子回到旅館,這天走了24公裏。記得昨天去嵐山,也走了24公裏。旅行玩得歡樂,也十分辛苦。

 

 

京都健康的飲食:豆腐,綠豆芽,雞肉,磨菇,茄子,菜湯,紅米飯。

 

6. 京都車站附近的寺廟

 

東寺(Tōji Temple)

 

 

 

東福寺(Tofukuji)

 

 

東本願寺(Higashi Hongan-ji Temple) 真宗大穀派

 

 

 

 

西本願寺 (Nishi Hongan-ji Temple)真宗興正派

 

雲嶺 發表評論於
謝謝閱讀。長周末愉快。
菲兒天地 發表評論於
哇,介紹得真好真全,朋友現在正在那裏逛呢。你們去的時候好像人不多。出去玩真是挺累的。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