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就聊幾句伊斯蘭教吧(1):可蘭經的誕生

打印 (被閱讀 次)

我們這裏的中小學,按法律規定是有宗教課的,教兩門,Römisch-Katholisch和Islamisch,有些地區還有Evangelisch,對應的中文從讀音上都可以猜出來,羅馬天主教,伊斯蘭教和基督教新教。如果是正式注冊的教徒(受洗有證書的那種),理論上來說10到14歲(初中畢業)必須上宗教課,除非父母特別申請孩子免修。到14歲,小孩子可以自己決定是否繼續上。一家鄰居是土耳其人,那個媽媽就替孩子申請了不上伊斯蘭教這門課。

小孩子第一次領聖餐,First Communion,是很嚴肅的儀式,要買專門的禮服,不便宜的。

好在這種一生隻穿一次的衣服,ebay經常有賣,不然,租也可以。

很多時候學校會把一星期兩次(共兩個小時,法律規定)的宗教課排在第一節,這樣那些不上這門課的孩子可以晚一個小時去上學。我因為上班,反而專門替孩子申請去上——不然沒人替我看孩子。除了專門的老師,還會有教會的義工到學校帶孩子們做一些小手工,特別是逢年過節,比如Nikolas的帽子什麽的。

算是很普通的日常,不是我眼裏的big deal。

說到伊斯蘭教和可蘭經,印象裏華人普遍感覺很遙遠很陌生。實際上,它在全球有超過10億教徒,按人數來說僅排在基督教之後。因為寫這個題目專門查一下2024年的統計,按人頭的話,排第三的是無宗教信仰者,然後是Hindus(Hindus目前因為在印度越來越極端對社會危害越來越大,也許可以聊兩句),再下來是佛教,猶太教,etc.。

特別要說明的是,不是線性遞減,各組比例相差非常懸殊,有興趣可以自己去看,我不多評論。

Koran的阿拉伯語是Al-Quran,這個詞的本意是,念,背誦,所以你如果有機會到Moschee聽到他們念(唱)經會發現,其實不是念,是唱出來的,而且很多時候是閉眼在唱(聖經在原來教會裏也是唱的啊,不過它們本身也是同源的)。不知道是不是語言的關係,我個人認為他們那個發音法鼻音很重,但是句與句之間的銜接和換氣非常自然,音頻很低但是也不是那種所謂60 bis 80 bpm的催眠音樂。

YouTube很多,我聽過,但是不怎麽聽得進去。

可蘭經在伊斯蘭教裏的地位,當然和聖經在基督徒中的地位差不多,被稱作“神的話”,可蘭經唯一的守護者,是神自己。幾乎每一個去Moschee的教眾,都會聽到類似的解釋,全世界隻有一本可蘭經,無論你在美國中國還是什麽其他地方,你見到的可蘭經是一模一樣的,從它誕生到現在1400多年,一個字都沒有變過,因為那是神的話語......。

這個說法當然不對。

既然是跟著曆史一路走下來是人類文明的產物之一,不留下曆史的痕跡,是不可能的——所以宣稱幾千字XXXX年不僅沒變過,還終極真理天下至尊的會被我嘲笑啊,如果我不笑,那是對不起我自己的。

可蘭經由114章(Suren)超過6000個小節(Verse)構成,每一小節有獨立標題,絕大部分章節內容是按其中小節的長短排序,偶爾有例外。我隨便挑個照片吧反正我也看不懂,是個意思。

當然這是現代版了。很好玩的是,最早的可蘭經,1400多年前的吧,字超級大,一套下來有80公斤。

這是現存於烏茲別克斯坦首都Taschkent的一個樣本。

可蘭經一直以來這個“1400年生生世世一字未變”的終極真理被打破,發生在1972年,也門一個叫Sanaa的城市。那次發現,被認為是可蘭經曆史研究的裏程碑事件。

裝修工人在為市裏最大最老的Moschee做內牆維護時,房頂突然塌陷,大量寫在羊皮紙上的可蘭經手稿跟著一起落下來,巧合的是,意大利一位考古學家在現場,翻幾頁之後憑專業本能敏感馬上報告了當地政府要求收集監管。後來,由德國外交部資助進行了一個很大的項目,專門做這些手稿的鑒定和維護。通過對其放射性碳元素分析,確定這些手稿的完成時間是伊斯蘭教的第一世紀,Chr. 680左右。

這也是到目前為止發現的最老的可蘭經版本。

所以,很多時候集合了qualitity和quantity的知識積累還是多少有點用的。一鍋亂燉?那就有點懸。

想起來前些年的一個故事。

附近的一家普通人在整理閣樓祖輩留下的破爛兒時,居然發現捆在一起的希特勒爸爸的130封信,內容基本是他幼年時候的一些瑣事。我是在報紙看到的這個消息,下文沒追,不曉。

所以啊,如果你住的是買的別人的老房子,沒事閑了敲敲牆,說不定哪天能發現什麽。這些誰敢說呢?

在這部首版可蘭經裏,不僅Suren的順序和今天完全不一樣,內容也有很大差別,甚至有大量不是阿拉伯語的外來詞。

這件事最直接的說明是,同其它宗教經文一樣,可蘭經是隨著人類社會中對宗教和政治的需求改變而改變的。

我想,大概每個人都應該聽過麥加的名字。Mekka是位於沙特阿拉伯西部的一個城市,因其Heilige Moschee和它中央的Kaaba而聞名於世,被認為是伊斯蘭教的聖殿。

這是Kaaba,意思是,神的房子。

每年有超過2,5Million穆斯林去朝聖。

我原來有一個伊朗的同事(那時候還在大學上班),他去之前每天下午4點在辦公室鋪好一個小毯子,然後跪上去禱告。一次碰巧有電話打進來,他就那樣跪著接,被來串門的同事撞到大叫,你在給上帝打電話嗎!

我坐在椅子上本來也沒怎麽專心工作,真是笑得趴到桌子上。

公元6世紀初的麥加,還處在很多神的時代,不過跟著商隊caravan遠路而來的基督教,猶太教占最主流。慢慢地,當地阿拉伯人開始有意見,他們想要有自己的神。

有個專門同caravan做生意的商人叫Muhamed,除賺錢之外唯一的愛好是到隱蔽無人處Meditation。某天,他突然聽到一個聲音說,讀出來,以你的神之名。

。。。。。。

他走出那段時空之後,脫口背出5段(Verse)可蘭經。這5段,被認為是可蘭經的最初版本。

這件事發生在公元610年。

Muhamed也被認為是Abraham Mosis,Jesus之後的人類第三位先知,神的最後一位prophet(關門弟子啊,很厲害吧)。

這一部分的內容裏,除了包含上帝是唯一真神,類似於摩西十誡的律法,各種儀式節日的規矩這些,對伊斯蘭教最大的意義,在於它正式宣告了新的社會團體,穆斯林民族的誕生。

Muhamed最初的聽眾是他妻子,然後發展到親朋。這一批,也是伊斯蘭教最初的教眾。

他們的日常之一是,對可蘭經經文的反複誦讀,目標是隨時脫口能背出來。

聖經也有很多章節是要背的啊,所以很多影視或者文學作品經常有對聖經裏某句話的引用,如果熟的會容易知道作者想說什麽或者會心一笑,不是這種文化背景長大的遇到這種情況大概就會有些困惑。類似算知識也好算常識也好的東西,不是不能聽人講,但是需要解釋的笑話,就沒那麽好笑了。

說到這裏想起來以一個曾經的朋友堅持離婚的理由是,我說什麽他都聽不懂,講個笑話還要解釋哪裏好笑。

先知Muhamed死於632年,也標誌伊斯蘭教在阿拉伯半島正式完成它的初期傳播。

不過死之前有件事,Muhamed做的不是太好,他沒指定接班人。他最直接的四位門徒是Abu Bak,Umar,Uthman和Ali。Abu Bak成為第一位Kalif之後,規定Umar和Uthman是繼任者,Ali當然也申請了(這個位子),不過被拒絕。

這次矛盾,是穆斯林團體在200年之後正式分裂為兩派的直接原因。占多數的Sunniten當然是Abu Bak,Umar,Uthman的追隨者,Ali這邊產生的是Schiiten派。

最後得了可蘭經真傳,有資格把它寫到羊皮上的,是哪一個(派)?

後來的發現是,那個時期很多個版本的可蘭經,英國私人收藏的,烏茲別克斯坦的,包括拿破侖在開羅拿到的,各有千秋,除了個人手寫字體不一樣之外,layout也有很大差別,比如標題不是象今天見到範文的那樣寫在每一章的開頭,而是在頁麵的空隙處,更不要說很多錯的拚寫和縮寫了。

研究人員的一個考證是,這種錯寫和縮寫和內容的不同,對伊斯蘭教來說,不是那麽危險。原因是可蘭經要求能獨立背誦,所以很多時候這些筆記性質的可蘭經,起的作用是,提詞——你實在想不起來的時候,偷看一眼好了。

所以今天見到的所謂完整可蘭經,一個Uthman版,一個Ali版。

old-dream 發表評論於
請問下72個那事是真的在可蘭經裏嗎?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