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的日子(16):斯特拉斯堡有哭有笑,豐富爛燉的一天

在世界行走中的隨想和隨筆,耕耘為一塊自留地,送給自己,奉給天地,結識一起同行的夥伴們。。。
打印 (被閱讀 次)

 

20311.11(星期六)多雲見晴,晚小雨

天蒙蒙的亮,到城堡的院子中到處看,晨光之下,大片的草地和植被,比昨天晚上感覺好多了。。。看來昨天晚上是疲倦了,這個城堡還是值得裏裏外外看看的。

九點多,我們先參觀了這個城裏一個有300多年曆史的分水體係,包含了沃邦攔水壩(Barrage Vaubin)和小法蘭西(Pettie France)分水體係,是連接了塞納,萊茵,伊爾河的運河。有些類似於成都都江堰工程,但那可是兩千多年的曆史啊,一想到如此,不禁又是疼痛,我們這個民族那麽聰明,可為什麽。。。

同時這裏有一所特殊的大學Institute  National Du Service Public, 是法蘭西國家政治學院,據說要參政的人都要在這裏“受訓”,的確,民主政治是一門學問而絕不僅僅是心智和權術的競爭。

斯特拉斯堡目前是屬於法國,但在曆史上德國和法國多次交替擁有這個城的主權。它是一個德法混血的城市。它的整個市區都列為了世界文化遺產,有這種殊榮的地方不多,據我所知還有英國的巴斯,捷克的布拉格。

這個城的小法蘭西真是妙不可言!中世紀萊茵河地區半木結構建築的街景,縱橫交錯的河道橋梁,又是一個被稱/自稱為小威尼斯的地方(布魯日,阿姆斯特丹也是).

這裏的哥特式大教堂是一個沒有完工(?)的輝煌工程,用砂岩建造,自1439年,這個教堂就是歐洲最高的。上麵有著名的斯特拉斯堡天文鍾,告知全世界主要地標城市的方位和時間。我們弟妹8人一起一口氣登上了鍾樓的平台,上下走了近千個台階(475X2),塔高是142米,平台,大概是120米高?藍天白雲的晴空下,心情格外爽朗,我們每個人都為自己更為我們一家感到驕傲。

據平台上的資料介紹,到這個平台360度俯瞰這個古城的全景,是從中世紀以來就吸引來自世界各地遊客了。在17-18世紀,這裏也是斯特拉斯堡的社交的場所。夏天很多家庭每周都會在此野餐,在一些節日場合,音樂家們會在此奏樂,也會將加農炮齊鳴助興。這也是一個給了藝術家,作家靈感的地方。像雨果(Victor Hugo),伏爾泰(Voltaire),古斯塔沃.多雷(Gustave Dore)(?)都在這個之列。

參觀了這個城市的精華,我終於明白了為什麽斯特拉斯堡是歐洲真正的中心,這裏,曆史,文化,藝術,建築,風光,人們想得到的美感和享受樣樣俱全都是一流的,而且在一種極為和諧的氛圍內。

傍晚時分,我們到德法邊界新修的界橋去散步。從公路橋到德國這邊小鎮Kehl,從步行橋上走回到法國一邊,和當地居民一樣享受自由通行。從橋上遠眺萊茵河上遠近的三座來往自由的大橋,從未有的對歐盟,歐元和德法之間人們來往自由的切實感覺油然而生。Freedom is not free! 自由的無價是:沒有什麽東西有自由那麽珍貴;自由的無價是:自由是無數犧牲的代價換來的!

很遺憾,也非常尷尬的是我們今天的午餐!

因為在德國沒有享用大家一致想嚐試的德式酸菜燉豬蹄。今天應是這次旅行的最後機會,至少還在一個有德國“血統”的地方,應該還是正宗。於是我們走進當地非常好的餐館。我們看到菜單上有一個兩人份的能全麵展示這一德國菜的風采的菜肴。就沒有多問,一下定了四份,天啊!當菜碟端來時,我們真得傻了眼:一個近乎兩英尺長的餐盤,上麵非常豐盛,除了盤踞中間的一個大圓豬蹄在淡黃色的酸菜和綠色香蔥陪襯下,色彩豐富的各種德國香腸排成色階:從黑色,棕色,紅色,米黃,乳白,上好的三種火腿片,洋蔥,紅蘿卜的修飾,精致的三角堆形土豆泥。。。不用說,就是再年輕二十歲,恐怕我們兩人也完成不了這一份午餐,四人也許可以努力。我們隻有對自己沒有多問一句,沒有多看一眼的後果負責。在旁邊人有禮貌但可能不解的眼光中,我們將所有的剩下的食品打了整整8盒。。。這些東西我們加了很多青菜,特意買了鍋和煤氣爐,做了兩頓晚餐,總算沒有浪費。

而這樣的蠢事對於我和先生已經是第二次了,那一次更不好意思。2018年在阿爾卑斯山中的德國弗森,那天我們走了近二十公裏路,大家很餓了,同行的夥伴認為每個人肯定可以完成一份豬蹄。。結果每人都剩下了約1/3。。。我們那次是第二天就要離開此地,完全沒辦法帶走,就在旁邊遊客的不解眼光中非常尷尬地離開了,當時我們真恨不得鑽進地縫。。而在5年之後有犯了同樣的錯誤,不自量力?為自己的不接受教訓而害羞!這也就是人家譏笑我們的原因和實證!實實在在的愚蠢,怪不得別人不解!

今天還有一件不可能忘記得經曆,真是魔鬼和天使並存得瞬間!我們從斯特拉斯堡主教教堂下來在城裏漫逛,我慢悠悠地走在大家的末尾,在一個街角處看到一個約三四十歲得父親帶兩個可愛得兒子在哪裏吉他,小提琴和小鼓三聯演奏,我過去捐款和想給他們拍照。。。就在此時,後麵一輛自行車飛馳而過,將我架在帽子上得墨鏡和帽子一起闖飛到幾米遠得地方。。我還沒徹底反應過來,兩個孩子還有他們的父親為我撿起了墨鏡和帽子,並且那個父親過來先禮貌地擁抱了我,用英語對我一個勁兒地道歉,說他們是有意為之,是這個社會的搗爛分子,真是對不起讓你受驚了。。。你到我們這裏旅行,我們是非常高興的。。。兩個孩子也過來也一定要和我擁抱,想安慰我。這善良得父子三人讓我非常感動,被嚇一跳得感覺早就無影無蹤了!

這是我這麽多年旅行中得第一次受到襲擊,就像在巴黎第一次被偷一樣,我這麽引壞人注意?退了修就真變成了弱勢群體?不可思議,但這倒也不會因此停止我旅行的腳步,隻是一定要提醒自己,這是一個隨時都會有意外的世界!這些是生活的插曲,也是生活演繹中不可能去掉的部分,隻是我過去忽略了!

有哭有笑的豐富的一天,好在,我們在南邊50公裏處科爾馬(Colmar)郊區的Europe Hotel比較早就入住,晚餐是用新買的鍋,爐子,利用中午的剩餐,自製的“爛/亂燉”,自嘲我們自己的荒唐。。。,今天就像我們的這頓晚餐—豐富的亂燉!

夢回西藏 發表評論於
回複 '打胡亂說' 的評論 :
謝謝你講的特拉斯堡的經曆,能在這個城市住和學習一段時間真是幸福的經曆,這種經曆對人都會是一種營養,給你快樂,給你幸運!
打胡亂說 發表評論於
謝謝分享。

斯特拉斯堡漂亮,有曆史。小時候被都德《最後一課》誤導,以為斯特拉斯堡和阿爾薩斯一直是法國的,被地國人侵略。後來才知搞反了。曆史上阿爾薩斯一直是德意誌人的地方,1639年法國才占領了大部分的阿爾薩斯,1681年占領斯特拉斯堡。法國在普法戰爭(1870-1871年)敗給普魯士王國和其他日耳曼邦國,俾斯麥將阿爾薩斯和洛林北部並入1871年成立的德意誌帝國。從斯特拉斯堡城市名字,德式風格建築,市中心旅遊區反而叫“la petite france”(小法蘭西)都可看出,斯特拉斯堡是個德國城市。

俺有幸在1980年在斯特拉斯堡學習大半年。當時忙著學習,又是窮學生,遊玩不多。不過法國人非常好客,俺們作為紅色中國文革後第一批會法語的留學生,幾乎天天都有法國人宴請,喝了不少阿爾薩斯好酒,吃了不少法國臭奶酪(最臭的是在阿爾薩斯Munster的Munster奶酪,又是德國名字)。許多法國男女學生也主動和我們交朋友。幾年後又到美國留學,基本沒人理,落差不小。

2017年俺們和朋友從倫敦坐火車到布魯塞爾,租車一路經盧森堡到斯特拉斯堡,多年後重遊斯特拉斯堡和斯特拉斯堡大學, 還找到以前的年輕教授。大學也很漂亮,校門前有歌德的雕像。哥德1770年在斯特拉斯堡大學學習過。

從斯特拉斯堡南下,經過阿爾薩斯酒鄉,非常漂亮。沿途不少小鎮和酒莊,值得一遊再遊,流連忘返。在那裏遇見不少西班牙德國等地遊客,在酒鄉玩幾個月,慢慢逛。
夢回西藏 發表評論於
回複 '矽穀工匠' 的評論 : 謝謝對斯特拉斯堡的補充,我還會轉給弟妹們。西雅圖是一個山青水秀的城市,我非常喜歡。
夢回西藏 發表評論於
回複 '花似鹿蔥' 的評論 :
我的經驗和知識告訴我,德意誌民族飲食是更多地用豬肉,豬油和其他豬肉製品,他們還喜歡用生的豬肉餡放在烤好的麵包,放一點鹽和胡椒就吃。我也試過,可以接受,但決不會愛。
夢回西藏 發表評論於
回複 '曌' 的評論 : 謝謝來訪!
矽穀工匠 發表評論於
小城是古騰堡印刷機的發明地,還有一個雕像。另外,Strusbourg鐵路站是法鐵設計,和中國武漢站,西直門火車站都是一個公司和大師。
Until at least 1444 Gutenberg lived in Strasbourg, most likely in the St. Arbogast parish. It was in Strasbourg in 1440 that he is said to have perfected and unveiled the secret of printing based on his research, mysteriously entitled Aventur und Kunst (enterprise and art). It is not clear what work he was engaged in, or whether some early trials with printing from movable type were conducted there. After this, there is a gap of four years in the record. In 1448, he was back in Mainz, where he took out a loan from his brother-in-law Arnold Gelthus, possibly for a printing press or related paraphernalia. By this date, Gutenberg may have been familiar with intaglio printing; it is claimed that he had worked on copper engravings with an artist known as the Master of Playing Cards.
花似鹿蔥 發表評論於
好像德國人特喜歡豬肉,豬肉香腸,還有大豬蹄。。。。
發表評論於
Vosges 山地。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