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俄中之間製造隔閡? (上)

這是國華對讀過的書, 看過的電視/電影, 聽過的音樂, 訪遊過的地方, 經曆過的事物, 和時事的感想或點評.
打印 (被閱讀 次)

就在十年前,大多數美國和歐洲官員對中俄新興夥伴關係的說法不屑一顧。西方國家普遍認為,克裏姆林宮與中南海間的和解注定會失敗。因為這兩國的實力嚴重不對稱,更有曆史爭端產生的彼此互不信任,更遑論兩國社會及其精英之間存在巨大文化差距。有觀點認為,普京總統一方麵努力爭取中共領導層的支持,另一方麵又樂見西方製衡北京的崛起。中共方麵呢,似乎更重視與美國及其盟友的關係,在與俄羅斯交往時有保留且做足表麵功夫。即便近年來俄中明顯走得更近,華盛頓的官員仍然不看好兩國關係。美國人認為,俄羅斯在這一關係中分量太小,正變得越來越無足輕重。

可就是在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的懷疑聲中,俄羅斯和中國大陸正以空前堅定的態度結盟,其緊密層度甚至超過上世紀50年代(下圖 FOREIGN AFFAIRS)。之所以如此,是因為俄中兩國麵臨的嚴峻地緣政治現實 -- 普京強加給烏克蘭的戰爭和華盛頓與北京的競爭。拜登總統簽署了960億美元一攬子計劃,包括608億美元援烏法案和支持台灣和印太抵抗中國大陸威脅的80億美元。英國、德國和法國加大對烏克蘭的軍事支持。這種時候如果西方還希望俄中軸心很快消失,那隻會是一廂情願。想要克裏姆林宮遠離中南海,或者試圖在俄中之間製造隔閡,更仿如竹籃打水,水中撈月。直麵現實,西方同時與俄中兩個核大國進行對抗將很可能是長期的。

俄中夥伴關係的基礎

俄總統普京和中共領袖習近平在2022年2月4日發表的一份聯合聲明中,將兩國關係描述為“無限製的夥伴關係”(後來被解釋為“上不封頂”下圖 GIS)。在2022年2月24日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之後,西方對這句話的理解深刻起來。然而,俄中“上不封頂”夥伴關係並非誕生於2022年2月4日,而是近20年來兩國在政治、經濟等領域不斷走近的結果。

基於務實的原因,俄中自上世紀80年代末開始變得密切。2006年當兩國完全劃定2615英裏的共同邊界後,俄中之間的領土衝突從此翻篇。而俄中經濟的互補性則促使兩國看到合作的紅利 -- 俄羅斯有豐富的自然資源,但缺乏技術和資金;中國大陸需要自然資源,正好有多餘的資金和技術。自2000年普京掌權後,俄羅斯政府與大陸政府越來越有共同語言。於是,北京和莫斯科在聯合國安理會聯手合作,反擊西方國家倡導的許多立場和規範,包括對威權政府實施製裁,以及在敘利亞等地區熱點地區由美國領導的施壓運動。

同時,俄中對美國極度不信任。兩國認為華盛頓是一個意識形態驅動的全球惡霸,極力想阻止北京和莫斯科在國際秩序中應有的地位。更令兩國憤怒的是,華盛頓還企圖推翻其政權。中俄之間的意識形態和政治兼容性也在增強 -- 北京和莫斯科均拒絕接受他們實施國內鎮壓和虐待少數民族的指控。因為對北京和莫斯科的人權指控,通常是俄中兩國不信任的西方國家提出地。

2014年俄羅斯吞並克裏米亞後,俄與美國和歐洲的關係破裂,克裏姆林宮轉向東方。俄羅斯這樣做是為了抵消西方經濟製裁的影響,使俄羅斯經濟更具韌性,能抵禦西方強加給俄羅斯的壓力。具體表現是通過向包括中國大陸在內南部鄰國出售先進武器,如S-400地對空導彈和蘇-35戰鬥機。俄羅斯還投資擴建管道、鐵路、港口和跨境橋梁,與北京擴大貿易,向中國大陸出售自然資源,並從北京大量進口民生用品。俄中兩國雙邊貿易在俄羅斯整體貿易中所占的份額大幅上升,已從吞並克裏米亞前的10%躍升至2022年2月俄烏開打前的18%。

不過也要看到,2022年俄羅斯僅占中國大陸整體貿易的2.5%,勉強躋身其前十大貿易夥伴之列。對於北京的商業、金融和技術重要性,完全無法與美國和歐洲相提並論。即使2023年兩國2400億美元的貿易總額,也遠遜歐盟與中國大陸間的7,379億歐元,以及美中間約5,750億美元的貿易額(下圖 en)。正因如此,普京入侵烏克蘭之後,北京宣稱自己不是衝突方,既未譴責俄羅斯的侵略行徑,卻又支持烏克蘭的領土完整。一邊保持“不偏不倚” 的中立立場袖手旁觀,一邊與俄羅斯保持聯係,趁機購買廉價的俄羅斯石油。不過,除偶爾少量運送火藥和其他與戰爭有關的材料外,它沒有向莫斯科提供致命援助。客觀來說,北京並沒有嚴重違反西方製裁 – 雖然幾家大陸公司因2024年初向俄羅斯運送違禁品而受到美國和歐盟製裁。

俄中合作飛速增長

的確,北京在俄烏開戰初期采取了謹慎的態度。但大多數可靠數據表明,在俄烏開打的兩年多裏,中俄關係發展得更加牢固。這種關係的基礎建立在兩國間大幅增加經濟聯係上 -- 2022年,雙邊貿易增長36%,達到1900億美元。2023年,兩國的貿易額再增長至超過2400億美元。而習近平和普京最初為兩國製定的目標,是計劃在2025年將兩國貿易提升到2000億美元。在2023年俄中2400億美元的貿易中,北京進口了價值1290億美元的能源商品,主要是石油、管道天然氣、液化天然氣和煤炭,占俄羅斯對華出口總額的73%。此外,北京還進口了俄羅斯的金屬、農產品和木材。同年,中國向俄羅斯出口了價值1110億美元的商品,主要是工業設備(約占出口的23%)、汽車(20%)和消費電子產品(15%)。

西方實施的出口管製和製裁,迫使俄羅斯隻能轉向進口中國大陸製造的工業和消費品。於是,2023年中國大陸工業設備的銷售額比前一年增長了54%,汽車的銷售額幾乎翻了兩番,俄羅斯成為大陸國產汽車的最大海外市場(下圖 VOA)。當然,這些數字中隱藏著可直接幫助俄羅斯軍事機器發展的大陸製造產品,其中就包括越來越多的芯片、光學器件、無人機和尖端製造工具出口。

俄中在安全和軍事合作這一關鍵領域的關係明顯加強。即使正處於與烏克蘭打仗的戰爭時期,俄軍依然增加了與解放軍聯合活動次數。如2022年9月,俄中在遠東地區進行了一次戰略演習。幾個月後的2022年12月,俄中海軍在東海舉行了年度演習。2023年,北京和莫斯科共舉行了三輪聯合海軍演習,用核武裝轟炸機在亞洲進行了四次聯合巡邏。雖然這些活動明顯缺乏美國及其歐洲和亞洲盟友聯合演習的廣度和深度,但中俄軍隊無疑正在深化其互操作性(下圖 WARRIOR MAVEN)。

俄中親密關係也體現在外交上。俄烏克蘭戰爭開打以來,俄中兩國精英之間的麵對麵會晤顯著增加。在普京和習近平之間的私人關係之外,現在克裏姆林宮和中南海都鼓勵他們的高級官員加強合作和相互了解。2023一年中,俄羅斯高級官員和最大的國有和私營公司的首席執行官頻繁往返於中國大陸。中方高級官員,特別是軍事和安全部門的官員,則去俄羅斯訪問。值得注意的是,前往中國大陸的俄羅斯高級官員和商界領袖要遠多於大陸同行前往俄羅斯的人數和次數,清楚地表明莫斯科對北京的迫切需求。隻有軍事安全領域,雙方高級官員的訪問是對稱和對等的。

日益走近的俄中關係也擴展至民間,尤其是俄羅斯精英階層。擁有與中國大陸的關係現在對俄羅斯精英們非常重要 -- 為自己的事業和子孫後代的前途。由於受到西方的製裁,俄羅斯精英階層不可能將財富留在西方或將子女送往美國或歐洲接受教育。那麽,香港完善的金融服務就進入這些人的視線。此外,大陸和香港的頂尖大學排名遠高於俄羅斯的同類院校,無疑是美歐之外自己子女前往留學的最好選擇。於是在俄羅斯曆史上,俄羅斯精英及其子女首次開始學習普通話。

俄羅斯對中國大陸態度的升溫也反映在民意調查中,包括卡內基基金會和俄羅斯獨立民意調查機構列瓦達中心聯合發布的最新數據。截至2023年底,85%的俄羅斯人對中國大陸持正麵看法,而持負麵看法的隻有6%。近四分之三的俄羅斯人不認為中國大陸對他們構成威脅,認為中國大陸是威脅的俄羅斯人約五分之一。另一個驚人的變化,就是有超過一半的俄羅斯人希望他們的孩子學習漢語。雖然超過80%的人仍然希望他們的孩子學習英語,但對普通話感興趣的人數正在迅速增加。在與中國大陸接壤的俄羅斯遠東地區,因日常生活中最容易接觸到大陸,公眾普遍對中國持積極的態度。正是西方對俄羅斯製裁後俄中在經濟、安全領域的密切交往,促成了兩國在外交、人員和教育文化日益頻繁的交流,進而使克裏姆林宮與北京在經濟、技術和政治上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緊密地擁抱在一起。

未完待續

參考資料

Gabuev, A. (2024). Putin and Xi’s Unholy Alliance. FOREIGN AFFAIRS. 鏈接 https://www.foreignaffairs.com/china/putin-and-xis-unholy-alliance

royalflush 發表評論於
就是抱團取暖而已。
pujing 發表評論於
說的有道理。中俄友好,對雙方好處很大。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