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非的明珠:摩洛哥(10)-最老的古都

走遍千山萬水,隻為尋找初心。
打印 (被閱讀 次)

在摩洛哥有四大皇城。除了現在的首都拉巴特外,其它三個皇城梅克內斯、馬拉喀什和菲斯都有著悠久的曆史,而菲斯卻是這些皇城中最古老的。它是摩洛哥的“母親”,也是摩洛哥人安放靈魂的故都。這其中的緣由,是因為摩洛哥定都菲斯的第一個王朝伊德裏斯王朝和在這個王朝創建的卡魯因大學(University of Al-Qarawiyin)。該大學不僅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大學,也是最早發放學位的大學,還是阿拉伯世界“大翻譯運動”的主導者,我們對它充滿了無限的好奇和期待。

菲斯

菲斯

不過,從梅克內斯出來的我們並沒有直奔它,而是特意繞遠去了世界文化遺產沃呂比利斯考古遺址(Archaeological Site of Volubilis)。這個建於公元前3世紀的遺址曾是古羅馬的古城,還曾是北非古國毛裏塔尼亞的首都,伊德裏斯王朝的創建者,什葉派領袖阿裏的後代也埋葬在這附近。沃呂比利斯考古遺址離梅克內斯隻有30公裏,離菲斯60多公裏,沿途的景象終於讓我們明白為什麽古羅馬會把“長臂”管轄到這裏,也讓我們知道為什麽摩洛哥的王朝會把首都設在這兩個城市。此地根本就是一個綠洲,到處都種著橄欖樹,綠意蔥蔥的菜田遍地都是,還有在摩洛哥難得一見的湖泊,沙漠中的荒涼、野性在這裏全部消失不見,讓摩洛哥配得上“北非花園”的美譽。我們心曠神怡地開往這個古羅馬遺址。

可是,我按照穀歌地圖的指示到達目的地後,發現除了一座小山坡外,什麽都沒有。問當地人,他們不懂英文,我也不知道要往哪裏去,隻能悻悻然開往菲斯的酒店,然後安慰自己,古羅馬遺址我在土耳其、埃及和歐洲看得太多了,不看也罷。要不是這個遺址頂著世界文化遺產的大名,我根本不會專程去。我繼續跟著穀歌地圖前往位於阿特拉斯山脈與裏夫山脈之間的菲斯,這一次穀歌地圖給我指進了山穀。山穀中路是破的,人是少的,但景是極美的。剛拐出山穀,我就看見警察拿著超速儀測速,這樣的景象我已經習以為常了。

去菲斯沿途

去菲斯沿途

去菲斯沿途

去菲斯沿途

去菲斯沿途

離菲斯老城還有13公裏時,我們便被菲斯外圍的景色震驚了。寬敞平坦的公路兩旁都是棕櫚樹和歐式路燈,綿綿長長一直延續到菲斯,這是我們去過的摩洛哥城市中最漂亮的,讓我們對菲斯的第一印象特別好。開進出租車是紅色的城區,就是穆拉比特王朝和馬林王朝留下的長17公裏的城牆。這些粗笨石塊作基礎,上麵是夯土層的城牆基本保存完好,城牆上是很漂亮的箭垛,而牆體上依然是無數個方形小孔。在城牆中,最尊貴的一定是建於馬林王朝的菲斯皇宮(Palais Royal de Fès),宮牆外種著我們在西班牙常見的橘子樹。這座皇宮最初是馬林王朝真正奠基人優素福·雅各布於1276年建造的皇家城堡,他的兒子仿照格拉納達阿爾汗布拉宮建造了一個大花園。花園的水源來自菲斯河,但花園隨後被接替這個王朝的薩阿德王朝廢棄。

到阿拉維王朝的第一位蘇丹和伊斯梅爾蘇丹死後的蘇丹時,皇宮才被複建,新增了很多私人建築、露台和花園,最顯眼的就是種著很多橘子樹的阿拉維特廣場(Place des Alaouites)上的華麗大門。這個有著濃鬱伊斯蘭風格的金色青銅大門雕刻著複雜的星辰圖案和精致的馬賽克圓形拚圖,讓人一眼望過去就覺得高雅華貴。摩洛哥保存完好的皇宮沒一個對外開放的,菲斯皇宮也不例外,我們對這個占地達80公頃的皇宮望了又望了後便去了酒店。

菲斯皇宮

菲斯皇宮

菲斯皇宮

菲斯皇宮

我們的酒店在菲斯河邊,帶暖氣,臨近小皇宮(El Glaoui Palace),小皇宮的主人曾是阿拉維王朝的大維齊爾,即丞相。據說這座富麗堂皇的建築群裏有12間房屋和土耳其浴室、古蘭經學校、馬廄、墓地和大花園等附屬建築。不過,它也同樣不開放。我們穿過小皇宮,走進迷宮般的老城小巷,去尋找讓菲斯不僅成為摩洛哥宗教聖地和文化交流中心,也成為阿拉伯民族精神原點之一的卡魯因大學。

有人說,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的菲斯老城麥地那有將近6千條巷弄,這些蛛網般分布的小巷就連很多當地人也不一定能確切無誤地分辨方向,可我憑著手中的穀歌地圖,真的找到了卡魯因大學。如此重要的大學門票才2美元,比馬拉喀什那個廢棄的皇宮門票便宜多了,我們很高興。這個大學的前身是一個清真寺,由突尼斯一個富商的女兒於公元859年建立,她出生在菲斯。此時,締造了菲斯的伊德裏斯二世已經故去近30年了。雖然多功能的清真寺什麽時候跟卡魯因大學合為一家的是一個迷,但它在伊德裏斯王朝時成了“大翻譯運動”的主角卻是不爭的事實。

卡魯因大學

卡魯因大學

卡魯因大學

卡魯因大學

卡魯因大學的文風鼎盛吸引了當時落後的歐洲各路學者前來學習,這些學者中就有公元10世紀末的歐洲教皇,也是哲學家的西爾維斯特二世。在做教皇前,他曾在卡魯因大學悉心學習過。就是他,搭起了歐洲和阿拉伯世界的橋梁,把古印度的阿拉伯數字和星象儀及天文學知識帶到了歐洲,給野蠻的歐洲送去了一盞明燈。西爾維斯特二世當選教皇的這一年是公元999年,離《聖經》中預言的“新天新地”的人類第一個千禧年隻有一年的時間。難道人類發展的曆史真有神靈在操控嗎?

我不知道,我隻知道此時的菲斯和摩洛哥,還在後倭瑪亞王朝代理人的伊德裏斯王朝後期。如果說後倭瑪亞王朝是伊斯蘭文明送給歐洲的第一束光,那摩洛哥伊德裏斯王朝時的卡魯因大學則是伊斯蘭文明送給歐洲的第二束光。歐洲文明是在伊斯蘭文明的春風化雨下慢慢長出枝椏,最後含苞待放的,這是神的旨意。

卡魯因大學

卡魯因大學

卡魯因大學

卡魯因大學

等伊德裏斯王朝覆滅後,跟伊德裏斯王朝不是“一夥”,由柏柏爾人建立的穆拉比特王朝走入了史冊。雖然這個王朝竭盡全力在打造它的首都馬拉喀什,但卡魯因大學的地位卻悍然不動。在這個王朝,曾住在菲斯,並在卡魯因大學學習過的阿拉伯地理學家穆罕默德·伊德裏西根據自己的經曆和其他旅行者的口述,繪製出了世界上第一本全方位的世界地圖集。書中除了當時的世界地圖以外,還對各個區域做了詳細介紹,這本書給之後歐洲的地理大發現提供了藍圖。可見,歐洲的文明是伊斯蘭文明之水慢慢澆灌出來的。

也是在穆拉比特王朝統治的12世紀,無數蘇菲主義的偉大先驅把精髓留在了這裏,卡魯因大學再次走向高峰。該派的哲學家、數學家、神學家和文學家等都在卡魯因大學任職,教授神學、法學、哲學、醫學、數學、修辭、邏輯、藥學、數學、天文學、地理學等,這讓卡魯因大學一下子成了大明星,也為之後西方大學院係的設立奠定了基礎。除了學科齊全以外,卡魯因大學還是世界上最早頒發學位的大學,同時是世界上第一個設立博士班的大學。這裏的圖書館藏有幾十萬冊伊斯蘭圖書,包括非常珍貴的珍本、善本和手抄本等古籍,甚至還保存著1207年的醫學博士學位羊皮紙證書。它不就是今天的牛津大學和哈佛大學嗎?

菲斯麥地那

菲斯麥地那

菲斯麥地那

菲斯麥地那

菲斯麥地那

叔阿拉皮革坊

隨著卡魯因大學的蒸蒸日上,它的威名也開始傳遍四方,在馬林王朝時達到鼎盛,因為阿拔斯帝國在馬林王朝時被蒙古大軍滅了,這讓帝國中無數有識之士跑路到卡魯因大學,給這個大學添了一把“旺柴”。在伊斯蘭文明昌盛時代,卡魯因大學培養出了數不清的著名宗教學者和科學家,還帶動了摩洛哥周邊的伊斯蘭國家把古印度、古希臘、古羅馬和美索不達米亞的經典翻譯成阿拉伯文,我們是抱著膜拜之心走進這所千年曆史之久的卡魯因大學的。

開放的部分隻是卡魯因大學的一小部分,中庭跟馬拉喀什本約瑟夫神學院的構造很像,地上鋪著馬賽克,馬賽克中間是圓形的噴泉水池,四周牆壁和摩爾風格的拱卷上是精雕細刻的阿拉伯花紋。但本約瑟夫神學院建於馬林王朝,比卡魯因大學晚了好幾個世紀,樓內的宿舍結構也比卡魯因大學的複雜。卡魯因大學的宿舍走廊很清爽,還有摩洛哥民宿中經典的天井。透過宿舍的窗口,我們可以看到占地半公頃的卡魯因大學全貌,能容納2萬人禮拜的清真寺和其所有附屬建築的屋頂都由綠色的琉璃瓦覆蓋而成。我望向那片綠色,想對自清真寺建成以後就不斷被擴建的卡魯因大學致以最崇高的敬禮。誰讓它是哺育歐洲文明的一員呢?

叔阿拉皮革坊

叔阿拉皮革坊

叔阿拉皮革坊

叔阿拉皮革坊

走出卡魯因大學,就是因它而“生”的住宅區和商業區。在這片曲徑通幽的街巷中,藏著菲斯繁榮秘籍之一的叔阿拉皮革坊(Tanneries Chouara),它是菲斯麥地那的標誌性景點之一。菲斯人特別好,用手告訴我們得走上一個建築的樓梯裏才能看到它。樓梯所在的建築裏是一個皮革商場,裏麵都是賣各種手工皮製用品的店鋪,一件女士羊皮夾克150歐元。市場通向一個陽台,在那裏可以俯瞰千年曆史的皮革坊。

菲斯自中世紀起就是重要的皮革染坊基地,有一條出產染料的街道,稱為染色者巷,這條街巷至今仍然在用古法運作,場麵壯觀,地上都是一個個圓形或方形的大染缸。因製革需要大量用水,因而皮革坊便分布在菲斯河沿岸。製作皮革製品前,工匠們要先把動物皮泡在混合了牛的尿液的石灰岩水裏泡三天,來去除毛皮上的肉和脂肪,並軟化沒有彈性的動物皮。然後放在鴿子排泄物的溶液中,進一步軟化毛皮,讓質地鬆散,可以更好地吸收染料。再在溶液中用腳踩3小時以上,以增加毛皮的鬆軟度,這讓整個染坊區域都充滿了異味。最後一步是染色。染色用的是天然染料,比如紅色來自罌粟或紅辣椒;橘色來自墨花;黃色來自番紅花、石榴或薑黃;綠色來自薄荷;藍色來自槐藍等。這樣染出的皮革色彩斑斕,不易掉色,在歐洲和中東市場很受歡迎,是摩洛哥重要的出口產品,雖然它是重度汙染的產業。

菲斯餐飲

巴布吉薩城門

馬裏尼德陵墓所在地

菲斯城牆

菲斯

我們走出麥地那,在一個裝潢漂亮的餐廳裏花20美元吃了一頓地道的塔吉鍋後就走入了曾經的猶太區,從這裏走到由伊本·塔什芬大帝建於11世紀的巴布吉薩(Bab Guissa)城門,它是菲斯古城牆上至今尚存的八個城門之一。城門旁的小山上是馬裏尼德陵墓(Marinid Tombs),它在13至15世紀曾是馬林王朝的皇家墓地,後成為猶太人的埋骨之地,今天是菲斯的熱門觀景點。我們對所有陵墓,包括埋葬在菲斯的伊德裏斯二世墳墓都沒興趣,可我們又不得不硬著頭皮穿過它,因為我們要站到菲斯的城牆上去眺望這座千年古城。

這座依山而建的古城裏的建築,像積木一樣堆積到山頂,密密麻麻,並不漂亮,隻有卡魯因大學的綠色屋頂和清真寺在無趣的建築中脫穎而出,為古城增添了靚麗的色彩。我們跟隨馱著各種貨物的小毛驢的腳步,又走回了彎彎繞繞的麥地那,胡同裏仍舊是古老的宅院和以民族特色為主的手工藝品市場,偶爾有此起彼伏的敲打銅器的聲音,還有麵包房裏飄出的麥香味和阿拉伯咖啡的香味。我們想,這大概就是千年前菲斯人的生活吧。

布日盧藍門

布日盧藍門

布日盧藍門

布日盧藍門

麥地那眾多小巷中的一條盡頭,是菲斯最著名的布日盧藍門(Bab Boujloud)。這座鑲滿精致馬賽克圖案的華麗城門曾是舊城的大門,建於12世紀,很樸素,今天的大門是法國殖民這裏時在1913年建造的。它采用了摩爾式建築形式,有三個拱門,外立麵以藍色為主,內立麵以綠色為主。我們沒想到,這個城門旁餐館裏的塔吉鍋價格才4美元,比我們吃的便宜一半。我們更沒想到,此地還有中餐館,這是我們摩洛哥之行中唯一見到的中餐館。布日盧藍門離我們的酒店很近,於是我們的晚飯在這裏解決。吃飽後的我們走出餐廳,夜色已闌珊,但麥地那中仍然人頭攢動。我們走在古老的街道上,吹著清涼的風,想起那首歌:“風暗自梳花語,日更月落無轉移,在尋常風景,在流轉四季。”

這風,就是千年古城菲斯的文明之風!

路線

菲斯路線

 
lily0824 發表評論於
回複 '北京_01link' 的評論 : 你說得很對,很好,謝謝。
北京_01link 發表評論於
謝謝分享。保持良好,曆盡滄桑的古城充滿了生活的色彩,曆史和文化在這延續,發展。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