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巴西去】我的舌尖上的巴西(下)

這一天天的日子就象張白紙,該畫啥?如何畫?
打印 (被閱讀 次)

前文鏈接:我的舌尖上的巴西(上)

巴西陽光燦爛,雨水充沛,大地富饒,物產豐富,僅從食材講,已是起跑線上的贏家了。同時,巴西又是移民薈萃之地,不同的烹飪風格經過數百年的碰撞,形成了今日巴西精彩多元的飲食文化。不信,我帶你接著在巴西的食前方丈轉一轉。

芝士球Pão de Queijo)

如果不是我室友的反複吹風,我恐怕注意不到早餐櫃台上的“小麵團兒”。它們有高爾夫球大小,外殼酥脆的樣子淡黃色,還點綴著些金黃奶酪,看著很治愈。室友在南美旅遊時就迷上了這款早點,歸來後念念不忘,四處尋覓。此次與“小麵團兒”相遇,我看到了她有種闊別重逢的喜悅。

於是,我在每天的早餐裏也自然地會放一粒輕盈蓬鬆的“小麵團兒”。它外層香酥,內裏鬆軟而有嚼勁,初吃沒覺得很驚豔,但越吃越耐吃。

這就是巴西國民早點“芝士球”了。與該國許多食品一樣,此小吃也可追溯到幾個世紀前,是由被奴役的非裔發明的。1700年,占人口20%的黑奴在巴西東南部挖礦。因為沒有小麥,廚師就把土著人食用的木薯根浸泡並剝皮,碾成粉,然後用這樣的木薯粉(cassava flour)做麵團。19世紀末,又添加了磨碎的硬奶酪一起烘烤。

木薯粉芝士球不含麩質,自上世紀中就遍地走向世界了。

巴西早點花樣繁多,苦於語言溝通障礙,我隻能留下它們的影子,有的沒有“名份”。

油炸的木薯根(Mandioca Frita),口感厚實,香脆可口,也是早餐常見,有時做一款配菜。

帶著菜蔬的麵食不僅顏值高,而且心裏美,一見到它們,我就會把Low Carb(低碳水)的清規戒律扔到腦後。

聖保羅Novotel酒店的早餐琳琅滿目,很懷念。

Nanai民宿家庭版的早點並不誇張,卻是實打實的好吃,美食在民間,一點兒不假。我暫且把左邊兩款叫做烤餡餅(Empadao?)。

亞馬遜雨林的特色美食

三天三夜的亞馬遜叢林生活條件是艱苦的,一日三餐由旅社提供,不是奢華的魚肉滿席,但不乏當地人的家常便飯和亞馬遜的特色飲食。

下中圖:在亞馬遜的Ipanema Lodge, 美廚娘在天天在95F高溫的天氣裏為我們準備晚餐。

下左的辣椒大小的果子天天見麵,貌似水果,更像是芋頭類食品,街頭也有小販兜售,但是一點記不得叫什麽了。

下右的番石榴糕Goiabada)是早餐常客,也是我永不厭倦的盤中伴侶,因為它是咱們山楂糕的翻版。到過葡萄牙的朋友,一定會對甘酸開胃的番石榴糕印象深刻。番石榴在巴西更是長勢喜人,番石榴糕在巴西也得到發揚光大。巴西有道著名的前台“羅密歐與朱麗葉”,就是把紫色番石榴糕和白色奶酪一起吃。(網圖)

我印象最深刻的亞馬遜特產,非“香烤食人魚”莫屬也。

食人魚? 對,你沒看錯。食人魚的英文piranhas,意為“長著牙齒的魚”。此魚個頭並不大,但卻有一口鋒利的、帶刺的、並且交錯的尖齒,一旦咬住獵物,就會迅速地撕下一塊肉,更有甚者,食人魚是團隊作戰,威力也就隨之放大。江湖上有關食人魚的傳說聽著讓人不寒而栗-有人遊泳時,感到一陣劇痛,腳趾頭就斷了一截;有人和食人魚親吻,結果被咬斷了舌頭(為神馬要kiss它?)…

在亞馬遜的活動之一是釣魚。在靠近岸邊的開闊湖麵上,我們接過當地導遊用樹枝做的土製魚竿,在魚鉤上掛些雞皮,就半信半疑地坐在小舟上開釣了。不一會兒功夫,身旁的團友Hanna就發出喜悅的尖叫,3條食人魚相繼落網。不幸的我卻是零斬獲,魚餌則早已被高智商的食人魚吃得精光。

在一戶原住民家中,主人稍稍醃製食人魚後,把魚炙烤到皮脆肉嫩就上桌了。桌上還有一碟黃色的烤木薯粉Farofa)和那盤屢屢現身的不知名果子。我嚐了嚐,不出所料,肉質細膩,口感鮮美。導遊先把一勺木薯粉放在左手心,用右手把一塊魚送到口中後,接著把左手心的木薯粉捧到嘴裏,然後一仰頭,吃得非常帶勁兒。

在亞馬遜叢林探險時,我瞥見了趴在樹幹上的四條毛毛蟲。當地導遊不猶豫地抓了兩條下來,笑著說,“這是高蛋白喲。”

棕櫚芯(Heart of Palm)

在網上洋洋灑灑的巴西美食攻略裏,我不明白為什麽各路大神會忘掉“蔬菜之王棕櫚芯“。如果評選我的舌尖上的巴西之最,我會不假思索地把花魁送給它。

我和棕櫚芯的初會是在餐廳的沙拉台。它,微黃如筍,呈幾何形狀的片或塊,靜靜地等待著食客的關注。我隨意地把它放入餐盤,又隨意地砸吧一口。Wow! 脆嫩爽口,清香微甜,似嫩筍如茭白,讓我瞬間獲得了“人生最美,莫若初見”般的喜悅。從此,我和它不離不棄,每每重逢,必將之擁入盤中。

不僅如此,我還和坊間美食家一起探討了棕櫚芯的身世。棕櫚芯,顧名思義,是棕櫚的樹莖內,無疑是一道珍饈佳肴。因為它源自亞馬遜流域的野生棕櫚,其生長深受環境影響;它的樹幹上有很多刺,收割起來十分耗費人力;此外,一棵棕櫚樹隻有一根棕櫚芯,極大地限製了產量。所有這些,都讓棕櫚芯走上封神的高壇。好在如今的食用棕櫚多是人工栽培,即便在Costco也能買到,讓我們解脫了“吃一盤菜,毀一棵樹”的負罪感。

棕櫚芯是高級“三無”食療美食(無脂肪、無膽固醇、無糖),富含纖維素、VC、基本氨基酸等,它和橄欖油、納豆並稱三大健康食品。頂級飯店招徠食客的高檔菜肴之大富翁沙拉”就有它的身影,法國人引以為豪的法式大餐中更是少不了它的貢獻。

毋庸置疑,棕櫚芯將會頻頻地在我家餐桌上亮相。除了西式沙拉和開胃品,我很有一種油燜棕櫚芯的衝動。

街頭小吃

說實話,巴西之行我一直對街頭小吃敬而遠之,這當然是因為出發前受到的種種洗腦-“在巴西隻能喝瓶裝水,那怕是刷牙”;洗澡時要閉眼閉嘴,不要讓黏膜沾水“;“遠離沙拉,遠離放冰塊的飲料”;“隻吃可以剝皮的水果”?在如此謹小慎微/心存偏見的緊箍咒下,我的消化道確實運轉自如,有時則放棄體驗。

街頭小吃看著目不暇接,如Pastels、Coxinha 、Kibe、 Mandioca frito…

木薯粉可麗餅(Tapioca crepe)小攤,像做煎餅果子。

很親切的老玉米

百姓家常便飯Empanada很像咱們的“韭菜盒子”,裏麵的餡有肉、奶酪、番茄、玉米…等等。我在博文【西班牙大西北之靚麗風景線】裏,介紹了來自其起源地-西班牙加利西亞地區的原版Empanada。但巴西版本也不賴, 右下是圓形的。

巴西東北菜

巴西料理是歐、亞、非和亞馬遜原住民的文化薈萃。其中,以東北菜最為經典,如黑豆燉豬肉(Feijoada)椰奶燉海鮮(Moqueca)、蔬菜燉豬肉 Cozido de Carne…

我們在裏約品嚐的第一餐正是巴西東北菜。Chiquita餐館充滿了鄉土氣息,服務生質樸熱情,我們一行五人,十二分的滿意。

簡而言之,巴西之旅一定不可缺少東北菜。

裏約Selarón台階上的瓷磚畫-民以食為天,無論百姓還是神職人員。

巴西美食太豐盛,巴西秀色亦可餐。

XQQ 發表評論於
回複 'bushihandyman' 的評論 : 您的話算是問到點上了,也紮著我的心肝了。
巴西19日裏,我竟然沒動一筷子Feijoada,選擇太多,黑豆燉肉看著黑乎乎的,竟...
寫博文時,才知自己因無知釀此大錯。這不,今天,在Minneapolis的巴西餐館Fogo de Chao,我正在品嚐巴西這道家喻戶曉的名菜。
bushihandyman 發表評論於
到巴西沒吃過Feijoada?這可是除了烤牛肉之外的名吃啊
XQQ 發表評論於
回複 '混跡花草中的灰蘑菇' 的評論 : 亞馬遜雨林不止有毛毛蟲,我沒有做足夠的心理準備,有些不適應。這麽說吧,但凡植物動物特別喜歡的地方,對人的生存還是挺挑戰的。
XQQ 發表評論於
回複 '菲兒天地' 的評論 : 可麗薄餅甜鹹適宜、變化多端,確為方便美味的早午餐選擇。周末吃了一道奶酪、焦糖洋蔥、培根、蔬菜風味的crepe,很滿足。菲兒用的南瓜泥是自做的吧,木薯粉,我也去商店找找。
混跡花草中的灰蘑菇 發表評論於
芝士球喜歡,一看見那毛毛蟲,渾身都起雞皮疙瘩了。我從小就特別害怕毛毛蟲,決定巴西的熱帶雨林就滿足於欣賞巧巧的遊記了:)
菲兒天地 發表評論於
回複 '水星98' 的評論 : 番石榴糕我也特別想吃。

Tapioca crepe要學學,我有時候放南瓜泥和木薯粉一起做豆沙薄餅。
XQQ 發表評論於
回複 '花似鹿蔥' 的評論 : 有些食品生長受環境影響,隻能在南美遇見。巴西飲食中,蔬菜還是少,即便亞洲店,也不新鮮。
XQQ 發表評論於
回複 'xiaxi' 的評論 : 我們食用的是在亞馬遜生長棕櫚樹的樹莖內芯,但我也讀到很多棕櫚樹芯都是可以吃的,可能像竹筍。來自加州的團友說Costco有賣的,但我沒在本地Costco遇見。
你不妨到巴西餐館看看,他們的沙拉專櫃一般都有的。愛吃再網購。
XQQ 發表評論於
回複 '菲兒天地' 的評論 : 菲兒自己做過芝士球,真不得了,不知道美國也有賣木薯粉的。一如既往地喜愛你的美食篇,做什麽好像都不費勁,做飯菜也是要有靈氣的。
花似鹿蔥 發表評論於
好多美食沒見過,謝謝分享!
xiaxi 發表評論於
佩服你的更新速度,上集美食還沒消化,今天又讓人垂涎欲滴了!
食人魚聽著還是蠻怕人的,毛毛蟲更是不敢碰的。看中你說的棕櫚芯了,是一般棕櫚樹的還是特殊棕櫚?北美哪裏可以買到?
XQQ 發表評論於
回複 '黑貝王妃' 的評論 : 我在墨西哥很愛吃那裏的各式菜肴,但我們美國中西部的墨餐大部分是美式的,不得已而為之。但在美國的德州/加州,吃到了地道墨餐。
我們這裏有幾家巴西風味,準備哪天去嚐嚐(檢查工作)
XQQ 發表評論於
回複 'cxyz' 的評論 : “大統華”厲害,好多美食。我們這裏華人商城雖然大有改觀,還是趕不上加州或溫哥華等華人聚集地。我吃芝士球,頭十天沒啥感覺,後十天天天都會來一個。我吃棕櫚心,第一次就上癮了。
XQQ 發表評論於
回複 'yuntai' 的評論 :導遊說烤著吃的。
“豆丹”,很美的名字,我剛剛查了一下,挺有意思。
“豆丹是一種以吃豆葉,喝甘露為生的軟體昆蟲,但是這種危害著大豆生長的大青蟲,卻是一道不可多得的人間美味。 灌雲民間開始食用豆丹,已經不知道傳承了多少代人,住在這裏的人們仿佛從出生開始,就已經與豆丹結下了不解之緣。現在的豆丹身價不菲,不過吃的人卻是越來越多,而做法和吃法大部分都還是延續著老傳統,為的就是那口獨特的老味道。”
XQQ 發表評論於
回複 '水星98' 的評論 : 我以前以為食人魚個頭會很大,其實不然。團友們釣上了不少,導遊說太小,又都放生了。食人魚不會以活的、會呼吸的人為食,如果真吃人了,基本也是失去生命的人。
XQQ 發表評論於
回複 'Mina63' 的評論 : 有機會一定要去巴西嚐嚐“梨子的滋味”。我在Costco網站上見到有賣棕櫚心,但我們這兒的店家沒貨。不過也不知道有什麽特殊處理方法,要是搞到了,準備按做茭白的法子試試。
Mina63 發表評論於
早上空腹看了你的舌尖上的巴西,口水隻能下咽了,家裏沒有巴西的美食,隻能去再喝杯咖啡了。喜歡你的博文,詳細介紹了巴西美食係列,棕櫚心我在costco買過,口感感覺粗糙一些,可能是這個食物的特殊性。
水星98 發表評論於
以前聽說過食人魚,特別恐懼,沒想到還可以吃。番石榴糕看上去就好吃,羅密歐與朱麗葉,真是浪漫。
yuntai 發表評論於
介紹這麽多巴西美食,很多都是別處難得一見的!提到熱帶雨林毛毛蟲,不知他們怎麽用這種高蛋白食材?我家鄉附近有個地方以食用長在豆科植物上的毛毛蟲為特色菜肴,那種毛毛蟲叫“豆丹”。
菲兒天地 發表評論於
回複 '雅佳園' 的評論 : +1

大飽眼福,大開眼界的美食帖。我做過芝士球(P?o de Queijo),甜鹹口味的都做過,裏麵的芝士的量也可以自己掌握,但竟然不知道它的來源是巴西,多謝XQQ精彩分享,也很佩服你們旅時tough 的經曆。
cxyz 發表評論於
芝士球我好像在大統華看到過,下次買來試試。。
cxyz 發表評論於
謝謝巧巧姐介紹,非常有趣。 棕櫚心第一次聽說,我找找看能不能找到。
黑貝王妃 發表評論於
南美的食物除了墨西哥餐,其他都沒怎麽接觸過,開開眼界!
XQQ 發表評論於
回複 '打胡亂說' 的評論 : 必須的。亞馬遜的生活挺艱苦的,也很難忘。我們住了三天三夜,再多一天都有點熬不過去了,主要是自己不夠tough.
打胡亂說 發表評論於
謝謝分享,可惜美食色香味不能分享。

沒去過巴西亞馬遜原始森林區域。會有博文介紹嗎?
XQQ 發表評論於
回複 '雅佳園' 的評論 : 希望大家喜歡這個帖子。亞馬遜的飲食是本文亮點,那裏特別值得一遊,雖然很辛苦。
XQQ 發表評論於
回複 '亮亮媽媽' 的評論 : 亮媽是美食家。棕櫚芯我是第一次吃,很健康,還好吃,愛上了。聽說Costco也有賣的,但我們這邊的沒有見到。
XQQ 發表評論於
回複 '多倫多橄欖樹' 的評論 : 我吃吃喝喝的博文寫得少,這次寫得很開心。巴西每一道特色菜肴,背後都有一段文化和曆史,fascinating.
XQQ 發表評論於
回複 '南瓜蘇' 的評論 : 巴西的二月,天氣炎熱,旅行也是辛苦。雖然吃了一路,竟降了體重。
雅佳園 發表評論於
好豐富的巴西美食, 謝謝分享, 令我們大飽眼福!
多倫多橄欖樹 發表評論於
你的遊記寫得超有趣,立足於讓我們把巴西看仔細了,以後去玩就有基礎了解了~~
亮亮媽媽 發表評論於
太棒了!這麽多的好吃的。棕櫚芯我吃過挺好吃的。和茭白有點像。
南瓜蘇 發表評論於
琳琅滿目,全是我愛吃的,當然不包括那對毛毛蟲。謝謝QQ美文美圖分享,祝周末愉快。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