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培養早慧華裔學生的挑戰

打印 (被閱讀 次)


今天刷到美國經典歌曲《Take Me Home, Country Roads》,演唱歌星是在英國和澳洲出生和成長的Olivia Newton-John。她後來定居加州,英國人和澳洲人在美國好萊塢成為巨星的眾多。她是英國威爾士與德國猶太人的混血後代,母係有德國猶太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Max Born, 但是她是基督教背景。

這首John Denver的原創歌曲唱出了美國西弗吉尼亞那帶的美麗山川,沒有想到鄉那多河(Shenandoah)也在那裏流過。這是美國鄉村音樂的代表作之一,鄉村音樂從田納西和肯特基一直延伸到了西弗吉尼亞, 而Rock and Roll則是聖路易斯黑人巨星Chuck Berry參與開創的。

我們從聖市驅車去DC時曾經路經西弗吉尼亞,那段路應該是最難開的。賓州西部森林覆蓋的山脈以及兩個弗吉尼亞的交界處都很美,這歌的“Almost Heaven”正好為西弗吉尼亞旅遊局所用,該歌也是West Virginia University(WVU)的球賽進行曲。


歌曲讓我想到一位在華大醫學院工作過的華裔教授,他就是在全部白人世界的West Virginia 長大的,整個班就他一位亞裔。他離開那裏去舊金山灣區後就沒有想著回去,歌中迷人山區給他留下的是孤獨感,他也對那些礦區沒有太多的鄉愁。

他具體的成長地點在WVU的Morgantown,他爸是那裏的台灣裔教授。歌裏談及煤礦區,他老爸正是煤礦工程方麵的教授,還擔任過WVU工學院的院長。

這位華大前教授極其聰明,天才般的化學腦袋,動手和計算機樣樣通。他父母都是Stanford 校友,他則在16歲考入父母的博士母校斯坦福讀本科。父母也使用與斯坦福相關的元素給他取名,或許是父母的母校情懷,更多是望子成龍的心態。他來麵試華大教授職位時,我座位旁邊的阿肯森說,從來沒有聽說過哪位父母以著名大學命名自己的兒子。

每年全美值得華大雇用的學術風濕與免疫病學家沒有幾個,他當年就是其中之一,所以我們是盡全力爭取他來。

他在高中時就是位音樂天份頗高的人才,考入斯坦福讀音樂,目標是成為鋼琴家。這個決定遭遇到身為工程教授的父親的強烈反對,父親要求兒子在斯坦福走自己當年的路,也學工程。但是這兒子雖然長相清秀,但是性格剛烈。他因此與父親鬧翻,從此也不與家裏來往。

父親威脅和隨後真斷了對他的資助,他卻毫無退縮,他在斯坦福靠打工掙錢讀書,我想他也與學校在資助上討價還價。他父母都是台灣人,在那個年代,大家仍然十分認同是中國人。

我們要知道他當時是少年大學生,他告訴我說當時是真難啊。父母的這個做法可以說對他造成了終身的影響,他不能容忍自己實驗室同事的怠慢,可以在短時間內辭退數人。

他為了省錢,決定在三年內讀完斯坦福。他是沒日沒夜地努力,沒有假期,也從沒有回過家,業餘時間都通過做家教等途徑掙錢。他當然是位聰明人,自己發現音樂之路沒希望後,便決定轉向學醫,並且選擇瞄準免費的MD/PhD項目。

他真在三年內讀完本科,畢業典禮別人都有父母來,他則隻有一人孤單麵對。他是隻有18-19歲的小中男,在那種畢業典禮的歡樂氛圍裏沒有親人祝賀他,雖然他已經被耶魯的MD/PhD項目錄取。

令他十分意外的是,他在畢業典禮上突然遇見了父母,他問媽媽怎麽知道自己要畢業了。因為按照四年的課時要求,他還有一年才畢業。媽媽說他們從校友通訊上看見了兒子的名字,所以他們就趕來了。這是他親口向我講述的故事,我還不能肯定那位倔強的父親是否原諒了兒子從而出席了斯坦福的畢業典禮,因為我不好意思細問。

他入耶魯醫學院時隻有19歲,普通醫學生比他至少年長3歲,他長期以不能去遍布紐黑文的酒吧煩惱。他談戀愛更不可能,社交都困難,他後來在哈佛做專科醫生訓練時娶了白人技術員為妻。

我讓他比較耶魯與斯坦福的不同,他不假思索地說耶魯白多了,他更喜歡斯坦福和加州灣區。

他給人的印象都是十分專注的模樣,五年拿到耶魯雙博士,在哈佛隻做了很短時間的Fellow就到華大做教授。

在華大開實驗室後,自己每天身兼技術員、博士後和教授的不同角色,完全是不知疲倦地工作。現在看來,他如果慢點可能更好,他案頭上的郵件總是迅速處理。

他抵達聖路易斯做教授的時候隻有30出頭,一張娃娃臉,他曾抱怨華大的資深醫生不放心他看病人。

我們都感歎他是個苦命的孩子,他擁有十分出色的寫作和報告能力,使他的科學論文的產出每年都驚人,研究經費也相當充裕。但是他在自己學術的巔峰期從華大辭職,加入到了加州的公司,這是令人十分可惜的職場決定。

他在耶魯的導師曾經來華大做過報告,我們聊過,這位耶魯教授說他是位十分獨特的人才,話中有話,這些評價也得到他的哈佛導師的證明。他在哈佛隻用了1.5年就發表了一篇Immunity, 在華大也發Science。

幾十年過去了,他在工業界和私人行醫也算成功,但是遠沒有發揮上蒼饋贈給他的天賦。他是小中男需要黃金背景混美國頂尖學術界的典型例子,還擁有本來不應該擁有的悲催求學經曆。

我堅決反對學生跳級,很多情商方麵的成長確實需要歲月的積累。我也不熱心讓孩子在很小的時候去外地讀什麽精英學校,因為與父母在一起相處的時間越多,心智會越成熟。

美國人怎麽對待早慧的學生呢?他們也有少年大學生。很多家長也讓他們跳級去讀大學,因為在普通班會讓他們煩惱。但是他們不會盲目追求名校,而是讓他們在家門口讀本科,可以看我以前舉出的兩位諾貝爾獎得主的例子。裏麵內容不正確的地方是科大現在還有少年班,科大校友說現在叫少年班學院。

近期兩位美國諾貝爾獎得主也曾是少年大學生

雅美之途,2013-11-28 14:47:38

前幾天,大家好不熱鬧地討論了中國科技大學少年班的成才記錄,一位現任職於華爾街的科大少年班校友為我們提供的翔實資料顯示,少年班畢業生在不同領域取得卓越成就的比例確實高過中國的任何大學。令人印象深刻的是, 2012年當選美國科學院院士的三位華裔裏的二位本科畢業於中國科大的少年班,他們分別是應用超分辯率顯微技術研究生命體的哈佛教授莊小威和斯坦福的神經生物學家駱利群。??

英雄自古出少年,還有網友分享了她年僅四歲的兒子如何解答AMC-8題目的令人震撼的事實,顧名思義,AMC-8是美國為八年級數學成績優異的的學生設計的數學競賽試題,那男孩幾道難題所展現的數學思辯之美令一些人直呼高斯重現。美國雖然沒有像中國科大己經停辦的少年班,但美國大學裏確實也有少年大學生,隻是他們混合在美國大學校園裏與年長的同學們一起上課罷了。本地幾年前就有一位高中生跳過12年級直接申請了斯坦福和普林斯頓,他家裏決定僅申請兩名校是考慮如果當年不成功的話他會第二年再大麵積申請,結果他被兩所大學都錄取而選擇放棄斯坦福去了普林斯頓。??

最近幾年的美國生物諾貝爾獎得主裏麵就有兩位曾經是少年大學生。以前的就更不用說了,DNA雙螺旋發現者之一的沃森15歲入芝加哥大學讀本科,他從印第安納大學博士畢業時才22歲。

1。Andrew Fire

在首都華盛頓的卡內基研究所因發現RNA的幹擾現象而獲得2006年的諾貝爾獎。他19歲從伯克利數學本科畢業,25歲從MIT生物博士畢業。他博士導師Phil Sharp和劍橋博後的指路人Sydney Brenner均為諾貝爾獎得主,再次證實諾貝爾獎師生關係中的近親繁殖現象,Sharp也是靠做RNA的工作獲得的諾貝爾獎。??

Andrew Fire現為斯坦福教授,他出生在斯坦福的附屬醫院並且在舊金山灣區長大,但據說他當年是被斯坦福拒絕後才去的伯克利,現在終於如願能在斯坦福的農場做學問了。但願Fire對華裔的最大貢獻是引導了文學城曾經的名ID西西媽的的兒子投身科學研究的領域。西西媽曾著文展示兒子讀斯坦福本科期間受Fire吸引而入他實驗室做研究的經曆,她的公子後來去了麻省理工讀博,剛好也是Fire獲得博士學位的學校。

2。Bruce Beutler??

Beutler因發現TLR4為內毒素的受體而獲得2011年的諾貝爾醫學獎,現為UT西南醫學中心的教授,他的諾貝爾獎工作也是在西南完成的。當年諾貝爾獎選擇他而忽略另一位發現TLR的耶魯教授Ruslan Medzhitov確實有些意外,幾十位全球頂尖的免疫學家在《自然》雜誌發表公開信為後者鳴不平。我唯一能解釋此授獎方式是因為Medzhitov在發表《自然》文章時還是位博後,當然他後來成就非凡,而完成TLR理論框架和發現的著名耶魯教授Janeway在2003年已經去世了。??

據說Beutler現在的實驗室有很多來自中國的博士生和博後。這位諾貝爾獎主18歲就從UCSD(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本科畢業了,他拿到芝加哥大學的MD學位時隻有23歲,也就是說他直到醫學院的第三年才滿法定的喝酒年齡,他當年在戀愛交友等社交場合遇見的困惑就可想而知了。??

Fire和Beutler兩位都應該是猶太裔科學家,他們的大學本科都是在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或聖地亞哥分校等離家近的學校完成的。如果將擁有早熟特質的學生強行放在普通班級裏,時間久了確實會使他們乏味,而那麽小的年齡就去上大學,非學業方麵的心智成長又特別需要在旁邊的父母的關懷。


最後附上英文歌詞。“Dark and dusty, painted on the sky”表述的西弗吉尼亞的礦業將空氣汙染的狀況,所以這首歌還帶有環保的追求。至於Moonshine則是美國普通民眾自己釀造的酒,這在美國處於禁酒令期間是很普遍的現象,有人還因此賺錢。美國是個很好玩的國家,憲法修正案曾經有兩次是關於酒精的,一次是禁酒令,另一次是解除禁酒令。保守派政治家Phyllis Schrafly還因為啤酒使用Schrafly作為品牌,將啤酒廠老板和侄兒子Tom Schrafly告上了法庭。

Take Me Home, Country Roads

Song by John Denver

Almost heaven, West Virginia
Blue Ridge Mountains, Shenandoah River
Life is old there, older than the trees
Younger than the mountains, growin' like a breeze

Country roads, take me home
To the place I belong
West Virginia, mountain mama
Take me home, country roads

All my memories gather 'round her
Miner's lady, stranger to blue water
Dark and dusty, painted on the sky
Misty taste of moonshine, teardrop in my eye

Country roads, take me home
To the place I belong
West Virginia, mountain mama
Take me home, country roads

I hear her voice in the mornin' hour, she calls me
The radio reminds me of my home far away
Drivin' down the road, I get a feelin'
That I should've been home yesterday, yesterday

Country roads, take me home
To the place I belong
West Virginia, mountain mama
Take me home, country roads

Country roads, take me home
To the place I belong
West Virginia, mountain mama
Take me home, country roads

Take me home, (down) country roads
Take me home, (down) country roads

Source: LyricFind

Songwriters: John Denver / Mary Catherine Taffy Nivert-Danoff / William Thomas Danoff

elfie 發表評論於
Let kids be kids. They are born into the world for one goal: to live a full life, for good or bad. I don't want to force them to grow in a petri dish and deprive the rest of life experiences they could have, including their childhood.
cowwoman 發表評論於
文學城裏就有極其超常聰慧的華裔。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58995/201611/1522710.html
扭曲時代 發表評論於
我認識一個美國白人男孩,他直接從初中進入了大學讀書,數學和哲學兩個專業,每年獲得榮譽獎勵,畢業後在普林斯頓大學博士學位,現在是MIT 的助理教授,在數學,計算機和哲學三個學科發表論文,而且喜歡到處演講,著裝考究,美食烹飪,參與多項運動,穩定的女友關係
矽穀工匠 發表評論於
這個世界最重要的是家長早明白,不是就8孩子。靠孩子早慧代價太打大了。
大號螞蟻 發表評論於
美國教育係統其實是十分有利於真正早慧的學生的。因為課外活動太豐富了。各種早慧都有機會。華裔的家長的大錯誤是,望子成龍心太切,假早慧太多;還有就是隻把課程學習的早慧當早慧。說白了,所謂passion如果不是99%也是九成是帶不來大名大利的。passion在沒有社會需求的方麵,早不早惠其實都是玩票而已。隻不過每一代人都隻相信自己的碰壁,不相信前人的碰壁。所以,早慧是一種詛咒,一種病態。得了千萬別高興。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