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棉微笑的魅力——吳哥行(1)初到暹粒

打印 (被閱讀 次)

吳哥窟,最早是從弟妹的相冊中看到,那時她剛從柬埔寨回來,將吳哥窟的照片專門整理成冊,我被那滿是滄桑的雄偉古代建築群和那神秘的微笑所吸引,一棵草種入心中。也許是孤陋寡聞才疏學淺,又或許是大國主義思想作怪,從來沒想到,不起眼的東南亞小國竟會有如此輝煌的曆史。後來又陸陸續續在文學城裏看到一些關於柬埔寨的帖子,更增加了對吳哥窟的興趣。可是一晃十幾年過去了,一直沒有抽出時間前往。說來也慚愧,這些年全世界到處跑,離家門最近的東南亞卻從來沒有去過。今年春節期間正好在國內,乘著假期出去走走,於是選擇了這個藏在心裏已久的地方,吳哥窟遊終於得以成行。

臨走前惡補一下曆史知識,看了蔣勳關於吳哥窟的講座,對那一段曆史和宗教有了一個初步的了解。柬埔寨古稱扶南或真臘,早在公元1世紀就已存在。柬埔寨曆史除了碑文外並沒有文字記載,所有的文字記載都出於中國史書,中國在東漢年間甚至更早就有關於扶南和真臘的記載。我們所感興趣的吳哥窟是公元9-13世紀這段曆史的輝煌體現。公元802年真臘國王闍耶拔摩二世開創了吳哥王朝,隨後的幾個世紀裏,高棉人在這裏建立了一個偉大的文明。12世紀初的鼎盛時期,高棉帝國的版圖擴張到幾乎整個東南亞,包括今日泰國的大半疆域、老撾、越南、和中國雲南的一部分。元代元貞二年,(1296年)中國使節團出訪真臘,周達觀作為使團成員在吳哥居留一年,回國後寫下了《真臘風土記》。這本書後被翻譯成多種文字,成為後人研究柬埔寨曆史的重要文獻。法國人就是根據它找到了隱藏在密林中的吳哥窟。13世紀王朝開始走下坡路,先是占城(越南)脫離了控製,後有暹羅(泰國)造反,入侵,最後被迫遷都至金邊。吳哥被遺棄,逐漸被人忘記,那些曾經雄偉的廟宇被大樹裹挾,深深地隱藏在叢林中。在消失了500年後,法國考古學家亨利·莫霍(Henri Mouhot)於19世紀後期在暹粒發現了吳哥王朝的都城。消息傳開,立刻震驚世界,這座號稱世界人類文明七大景觀之一的吳哥窟,終於再度展現在世人眼前。吳哥遺址在經曆了遺忘、發現、破壞、整修後被評為世界遺產,成為世界旅遊的熱點,每年迎接大量來自世界各地的遊人。

根據時間線將勳老師將吳哥遺址劃分為前吳哥時期和吳哥時代。前吳哥時期的代表為羅洛士群遺址群(Rolous Group),時間節點公元881年,因陀羅拔摩一世在此地建立起第一座寺廟神牛寺。由於水患問題,10多年後,他的兒子耶索拔摩又一次遷都至如今吳哥窟的位置。公元907年他在巴肯山上建造起一座宗廟,由此拉開了吳哥王朝輝煌的序幕,隨後的幾百年裏一座座新的寺廟在新都拔地而起,形成我們今天所見的輝煌建築群。吳哥王朝信奉印度教,後期改信佛教。觀賞這些寺廟的壁畫以及建造風格,首先需要了解印度教的基本知識。

印度教三大主神:梵天又稱婆羅摩(Brahma),印度教中創造宇宙之神。坐騎天鵝,配偶辯才天女。基本造型為四個頭,如今東南亞佛教中的四麵佛就是從它演變過來的。

毗濕奴(Visnu),印度教中的保護神。坐騎大鵬金翅鳥(伽魯達 Garuda),配偶吉祥天女(Lakshimi)。毗濕奴有四隻手臂,12種化身,最常見造型為手持法輪、日盤、蓮花和神杵。下圖為毗濕奴騎著金翅鳥坐在卡拉(Kala)身上,卡拉代表時間,是一個隻有頭沒有身體的怪神。                                                    

濕婆(Siva),破壞神,同時也是轉化再生之神。坐騎白公牛南迪,配偶雪山女神(Uma),特征:前額有第三隻眼睛。

林伽(Linga)陽具形狀,是濕婆的標誌,造物主的初始力量之源。吳哥很多寺廟都有林伽出現                                                            

多頭蛇神那伽(Naga),每年一次脫皮都是新的生命的開始,因此被視為不死之神,它也是連接天界和人間的彩虹之橋。它的形象在寺廟中隨處可見,大多5 頭或7頭,是攪動乳海的主角。

神猴哈努曼(Hanuman),是印度史詩《羅摩耶納》中的大英雄,它和中國的孫悟空一樣,能變大變小,騰雲駕霧,是印度教地區家喻戶曉的人物。孫悟空的形象可能就是來自於它。

女神蒂娃塔(Devata ),在吳哥寺廟裏經常可以可以在石柱、牆角看到她們,她們姿態端莊,經常出現在神龕中,她們是鎮守寺廟的保護神                                                                           

仙女阿卜莎羅(Apsara),她們是地位低下的仙女,在海裏誕生,是眾神的婢女。一般分為兩種,靜止型和舞蹈型,在吳哥浮雕中隨處可見                                                   

修羅和阿修羅(Sura and Asura),修羅(Sura, 左)是聖人或半人半神的體現,在《攪動乳海》中是善的一方。阿修羅(Asura, 右)是一群追求力量的神族,後逐漸轉化成惡魔的化身,是《攪動乳海》中是惡的一方。

攪動乳海(Churning the Milk Sea)印度神話故事,92尊阿修羅和88尊提婆為得到長生不老仙丹,他們用曼羅陀山作攪棒,蛇王身體作攪繩,以毗濕奴化身巨型海龜的龜殼作支點,聯合起來奮力攪動大海,最後成功獲得不死甘露。攪動乳海的故事在吳哥後期的建築中頻頻出現,無論是橋梁的欄杆,還是回廊牆上的浮雕都可看到。

行程開始

疫情之前國內有許多直飛暹粒的航班,疫情後航班大大減少,我們需在廈門中轉抵達暹粒。暹粒國際機場以前離市區很近,大部分旅店都提供免費接送。如今搬到50公裏以外,免費接送當然沒有了。下午2點多飛機抵達,提前訂好的包車司機已經在機場外等著我們。告訴他我們想買電話卡,因機場停車要交錢,司機建議我們到市區再買。路上我和司機商量行程,在我的預訂行程中,今天還有看日落的節目。司機表示如果先去旅館check in 時間可能來不及,於是我們決定先買電話卡,再去買門票,5點半以前進遺址看日落。一路上司機話不多,英語勉強隻能和我們做最基本的交流。我心裏暗暗不滿意,又有些擔心不知後麵幾天交流是否順暢。還好第二天我們真正的包車師傅來到,原來頭天他另有客人走不開,便找人頂班接機。我們的師父人特別好,有問必答,盡量滿足我們的要求。每當我們看完一個寺廟回來準備前往下一站時,他會送上瓶裝水和冰毛巾,給炎熱的天氣送上一份清涼。由於是春節期間,起初我還擔心是否會人很多。幸運的是國人可能還沒有真正緩過氣來,雖然已出現報複性旅遊,但多在國內,還沒有波及到海外。我們參觀的幾天裏並沒有大批中國旅行團,因此沒有出現人山人海的情況,明年春節恐怕就難說了。

吳哥遺址公園的門票分為1天、3天和7天三種,每天下午4點半開始賣第二天的票,拿到票後可進去看日落,不算在時間內。對於行程緊張的人來說,這是一個很好的選擇。參觀吳哥窟的攻略很簡單,路線基本固定,大多數人選擇3天行程,分小圈、大圈和外圈。我買的也是3天聯票,卻將行程做了一些變動:小圈和外圈基本不變,挑選大圈裏最感興趣的寺廟插入到小圈和外圈行程中,最後一天去遠方的柏威夏(Preah Vihear)和貢開(Koh Ker)。攻略中介紹,遺址區域內有兩處可看日落,一是巴肯山,這是大多數人去的地方,另一處是比粒寺。我製定行程時選擇的是比粒寺,可是臨時司機告訴我們比粒寺不開放,於是我要求去巴肯山,他又說不行,問了半天也說不出原因,最後將我們拉到一個池塘邊。我們沿著池塘邊走走,視野倒是開闊,日落在水麵應該好看,可除此之外並沒有任何特別之處。海邊的日落我們看得多,不願等待,提前上車回市區。路上經過小吳哥的護城河,河麵一顆大大的紅鴨蛋徐徐下降,倒也好看。

街景

劇院,位於吳哥遺址賣票處旁,由於疫情,所有的歌舞表演全部關閉,到現在還沒有恢複

很漂亮的旅館,可惜我們並不住在這裏                      

西哈努克親王的行宮,西哈努克現在的孩子們恐怕不知道他,我們那個時代可是中國人的老朋友

暹粒市區夜景,沿著河邊燈光很漂亮                                     

旅館check in後,我們上街覓食。根據旅館前台推薦和yelp上查找的結果,我們直奔這個位於河邊的餐館。據說這是一家最好的柬埔寨風味餐館,餐館看上去倒是很漂亮,不過我對柬埔寨飯實在不感冒,後麵幾天拒絕再吃柬埔寨飯。吃過晚飯,我們開始逛夜市。暹粒的夜市包括老市場和酒吧街,是最熱鬧的市中心,這裏霓虹閃爍,人聲鼎沸,到處擠滿了遊客。

餐館環境不錯,但是味道嘛不提也罷                                                         

Pub street是晚上最熱鬧的地方,喝酒的、吃飯的、閑逛的,人聲鼎沸

夜市,這裏的夜市規模宏大,一眼看去滿滿是人,受到這裏熱烈的氣氛影響,男士們又開始了新一輪的戰鬥             

花似鹿蔥 發表評論於
謝謝分享。前一段說吳哥窟在修繕,看來竣工了,回國要順便看看去。
京華人 發表評論於
我也一直很想去吳哥看看,謝謝你的文章,可做導遊之用了。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