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窮是被設計好的,社會需要有大量勤勞的窮人

認明究竟空,達到無所求, 願我來世,得菩提時,身如琉璃,內外明澈,淨無瑕穢
打印 (被閱讀 次)

 

人的財富,本質上來源於分配。對於社會上的大部分人來說,你能賺多少錢,這個量級,不取決你自己的努力、勤奮,而是取決於社會的分配規則。比如整個社會絕大多數人都是打工人,他們的收入,都是被分配設計好的。一個打工人,20歲出頭參加工作,60歲左右退休,一生的工作時間大概是40年,平均每個月收入在5000-10000元,一年收入在6w-12w,一輩子的收入在200w-400w之間。這是大部分人一生的工作價值,也是被設計好的數字。

 

也就說,如果你是一個打工人,在現有的社會分配規則下,這個數字就是你能分配到的收入。這還不包含通貨膨脹、失業等特殊情況。這個收入,除掉衣食住行的支出、買房買車、婚喪嫁娶、養育後代、贍養老人,能做到不負債,就已經很不錯了。而如果大量負債,基本上靠打工是無法翻身的,因為你一輩子的收入上限已經很確定了。也有一些人運氣好一些,賺到了意外之財;或者能力強一些,比別人賺得稍微多一些。這時候,還有很多的財富陷阱在前麵等著。比如房子貸款100w,貸款30年,你需要還大約180w,會消耗掉一大部分收入。再比如手上有了一點閑錢,拿去借人了、炒股了、理財了,基本上也都回不來了。

 

你可能沒有察覺,但確實有這麽一張大網,就像是設計好的程序,把普通人禁錮在了貧窮溫飽線附近。貧窮仿佛就是設計好的。這也很好理解。因為社會的運轉,需要大量的窮 人,社會金字塔型的結構分層,需要你窮下去,而且是世世代代窮下去。當然也有不窮的辦法,那就是整個社會變得超級發達。整體的經濟躍遷,的確會改變大多數人的階層,但也不會改變階層的結構。很多發達國家有個問題,就是社會經濟太發達,福利太好,好到以至於連社會底層的普通人,生活都很體麵。

 

大家生活都不錯,不愁吃、不愁穿、不愁住,也不愁孩子的教育,這當然很好。但問題是,一個社會要想正常運轉,就一定會有大量工作是不體麵的,比如餐館裏刷盤子,下水道裏掏垃圾,工地裏搬大磚。這些髒活累活,不僅不體麵,工資也不高,如果不是實在沒出路,沒有哪個正常人願意幹。以前窮人多,這些活兒不怕沒人幹;現在大家生活都體麵了,這些活兒誰都不願意幹。沒有人幹這些髒活累活,垃圾隻會越堆越多,房子也不會自己從土地上長出來。怎麽辦?開放移民。本地沒人願意幹的這些活兒,其它窮國家的人,都搶著來幹。通過移民,大量的國外勞動力湧入,本地原本空缺的底層人口,又被填充了。於是階層重新穩定下來。但是 社會底層的窮人並沒有消失,隻是被其他貧窮國家的移民替換了。其實不管是在哪個社會,階層都是客觀存在的;人可以改變階層,但階層的結構不會自行改變或者消失。不管在哪裏都是如此。上世紀改革開放之後,社會發展開始加速,城市經濟越來越發達。城裏人生活變好了,也變得體麵了,於是城裏人也開始不願意幹髒活累活了。但這些髒活累活不會消失,底層人也不能消失。社會需要底層人。於是隨著城市化的浪潮開始,大量農村人進入城市,成為城市裏的農民工,承擔了所有底層工作。

 

城市裏原來的底層人,通過各種方式(比如拆遷),實現了階層晉級;農村人進城,填補了城市裏的階層缺口,成為新的底層“城裏人”。在這個變遷的時代裏,階層的流動非常迅速,很多人甚至還沒有回過味兒來,就已經實現了階層的變遷。但不管人在階層中如何變遷,階層本身的結構,並沒有改變,也無法改變,隻是從一批人,換成了另一批人。即便有一天,當這個社會整體經濟到了一個新的發達高度,那個時候,底層也不會消失,而是會像發達國家一樣,引入外來人口,來填充底層的缺口。什麽時候你看到開始大量引入外來人口了,你就知道社會已經到了那個階段了。但這個時間不會短,也不是必然會實現的。而且更重要的是,如果能夠設計出這樣一種方式,保持底層的貧窮與穩定,是不是一種更好的選擇?這取決於分配規則的製定和實現。但分配規則,並不在底層人手中。普通人隻能根據現有的分配規則,找到可以突破的漏洞。

 

http://1swap2fn5.oemt5b.cn//r4uJ1Gp8v3$1716428987139#1716512520608

 

風城芝加哥 發表評論於
有道理,讚!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