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自旅行:土耳其(41)-革命育新都

走遍千山萬水,隻為尋找初心。
打印 (被閱讀 次)

如果說君士坦丁堡是東羅馬帝國的政治中心,伊斯坦布爾是奧斯曼帝國的政治中心,那安卡拉(Ankara)則是土耳其共和國的政治中心。看似安卡拉後來者居上,但其實它的曆史比君士坦丁堡,也是伊斯坦布爾的曆史早了3千多年。

那是誰最先擁有了安卡拉這塊土地呢?是哈梯人(Hattians)。屬於原始印歐係的哈梯人什麽時候踏上這塊土地的,不得而知,但史學家們說,他們在公元前2700年就跟蘇美爾人建立了貿易關係,之後在哈圖莎建城並創造了自己獨特的文化。隨著古亞述人在哈圖莎城貿易點的建立,哈梯人的運勢也走上了巔峰。在這期間,建立了人類曆史上第一個帝國的阿卡德帝國的第一位君主和把帝國推向頂峰的第四位君主都曾想把哈梯人的地盤兒據為己有,但哈圖莎城的易守難攻讓他們不得不班師回朝。當哈梯人在哈圖莎和安卡拉所在地呼風喚雨的時候,古埃及在古王國動蕩的第一中間期。

安卡拉

安卡拉

安卡拉

安卡拉

在“四六不懂”的赫梯人(Hittites)遷入後,哈梯人就擔當起了教化蠻族的職責。不過,沒有文字卻比赫梯人文明的他們不僅沒能同化赫梯人,反而在赫梯人建立古王國之後被赫梯人同化了。與此同時,赫梯人也把哈梯人的領地,包括安卡拉在內,一起並入了自己的王國裏。但是哈梯人的文化還是注入到了赫梯人的基因裏,連赫梯人的名字都是沿襲哈梯人的。

赫梯人踩著哈梯人的足跡,一步步從古王國邁向中王國,最後走到了帝國時代的新王國。當赫梯帝國在安卡拉的土地上叱吒風雲之時,古埃及在新王國的第19王朝,那場著名的卡迭石之戰正是在此時發生的。如果說這時古埃及的新王國是赫梯帝國的舊敵人,那差不多80年後與之發生特洛伊戰爭的邁錫尼人就是它的新敵人,他們冥冥之中的聯手把赫梯帝國推向了崩潰的深淵。兩敗俱傷的卡迭石之戰,讓赫梯帝國的上升運勢戛然而止,之後雙方斷斷續續10多年的戰爭更是耗損了赫梯帝國的國力。這場戰爭讓亞述人“漁翁得利”,強勢崛起,給赫梯帝國埋了一個“大雷”。因為這個“大雷”,赫梯帝國才不得已與拉美西斯二世簽訂了史上第一個和平條約。而長達10年的特洛伊戰爭,則讓赫梯帝國“傷痕累累”,戰爭結束後的第三年就“掛”了。

赫梯帝國版圖

安卡拉

安卡拉

可是,這個間接讓赫梯帝國“掛”了的邁錫尼人似乎跟赫梯人很“有緣”呢。當居住在伯羅奔尼撒半島上的他們進入城邦階段時,赫梯人進入了王國時代;當邁錫尼人進入王國時代時,赫梯人進入了帝國時代。這樣說,或許赫梯人是邁錫尼人的老師也說不定,因為邁錫尼人建的衛城跟哈圖莎很相像,也有獅子門。誰能想到,他們之間的“緣分”卻是“孽緣”。這個在人類曆史的長河中存在了六個世紀左右的赫梯國,從存活的長度來說,無法跟如尼羅河一般綿長的古埃及相比,也無法跟它南部興了又衰,衰了又興的亞述國相比,但第一個掌握了冶鐵技術的它卻讓人類文明發生了質變,那就是從青銅時代跳入了鐵器時代。

安納托利亞沒有了強權,各種“山貓野獸”都出來活動了,最活躍的就是古希臘人。對內陸不感興趣的古希臘人占據了安納托利亞的地中海岸和愛琴海岸,而安卡拉所在地,被弗裏吉亞人占據。按照曆史學之父希羅多德的說法,來自巴爾幹半島馬其頓的弗裏吉亞人肢解了赫梯帝國,之後他們以安卡拉為首都,建立了王國,第一次給安卡拉帶來了高光時刻。

聽起來不那麽耳熟能詳的弗裏吉亞人在古希臘神話裏可不是一般般的存在。他們的首位國王戈耳狄俄斯原來是一個農民,被神擇選而成了國王。為了表示謝意,他準備把給他帶來好運的牛車敬奉給神,又怕它被偷,於是用繩索將之捆牢,並打上了無數複雜難解的結,這就是著名的“戈耳狄俄斯之結”。神諭上說,能打開此結的人可以做安納托利亞之王。當亞曆山大大帝來到這裏,看見此結時,一劍劈開了它,神諭應驗。今天的人們用這個故事來隱喻用非常規方法去解決難題。

弗裏吉亞王國版圖

安卡拉

安卡拉

安卡拉

他的兒子在古希臘神話中也同樣有名。大神送給了他一個法寶,那就是他碰過的食物都會變成黃金。後來在音樂比賽中,作為裁判的他因判用弗裏吉亞技法演奏的阿波羅敗而遭到了報複,阿波羅讓他長出了一對驢耳。為了遮醜,他戴上了一頂紅帽,這就是著名的“弗裏吉亞無邊便帽“,之後它成了東方的象征。古希臘人為了說明特洛伊王子不是希臘人,在給他畫像時就給他戴上了這頂弗裏吉亞帽。此帽在18世紀的法國大革命中被用來代表自由,因而它又被稱作“自由之帽”。今天,在很多拉美國家的國徽上能看到它,在動畫片《藍精靈》中也能看到它。

這個地處古老商道上,跟特洛伊國是“親家”,跟亞述國是盟友,其音樂中的養分被古希臘人吸收,所供奉的庫柏勒女神被羅馬千方百計請去的弗裏吉亞王國不管有多“牛”,也不能阻止它消失的命運。在它消失後,它的鄰居,位於流入愛琴海的蓋迪茲河(Gadiz River)河畔,製造了世界上最早貴金屬貨幣的呂底亞人整合了安卡拉在內的安納托利亞高原,成為了這裏的霸主。不過當崛起於伊朗高原的米底人和波斯人組合了更強大的力量時,呂底亞人也不可避免地成為了昨日黃花,安卡拉所在地迎來了新主人。

呂底亞王國版圖

安卡拉

隨著波斯人建立的波斯第一帝國被亞曆山大大帝掃盡“垃圾堆”,隨著大帝仙逝後他的將領開始瓜分他留下的希臘世界,安卡拉所在地被奇怪的主子占領,即歐洲的原住民凱爾特人。之所以說同屬於印歐係的凱爾特人很奇怪,是因為他們是從南俄草原向西遷徙,進入了今天的歐洲境內,而其它印歐係的哈梯人、赫梯人和呂底亞人則是從南俄草原向東遷徙,來到安納托利亞高原的。那麽,遷徙路線完全不同的凱爾特人是如何越過了達達尼爾海峽或是博斯普魯斯海峽而成為安卡拉之地的“新貴”呢?

未開化的他們就像當年未開化的奧斯曼土耳其人進駐歐洲大陸一樣,都是被“請”進來的。亞曆山大大帝死後,他留下的希臘世界,在亞非歐呈現出塞琉古王朝、托勒密王朝和馬其頓王朝三足鼎立的局麵,但三大王朝的邊緣地帶,即黑海沿線卻被與歐洲相望的比提尼亞王國和與高加索地區相連的本都王國占領。這兩個希臘化小國為了避免塞琉古王朝和馬其頓王朝的雙重圍剿,聯袂把已經定居在今天保加利亞境內的凱爾特人用“八台大轎”抬了過來,充當它們的雇傭軍,替它們“保家衛國”。

安卡拉

安卡拉

安卡拉

安卡拉

雇傭軍,多麽熟悉的名字,曆史上多少充當雇傭軍的蠻族最後都“反客為主”,上演了一出出“翻身農奴把歌唱”的大戲,凱爾特人也不例外,隻是他們雖然做到了“翻身農奴把歌唱”,卻沒有“反客為主”,滅了比提尼亞王國和本都王國,而是在安卡拉地域另建新區。為什麽兩個小王國要資助凱爾特人在自己的眼皮底子下建立新區,是想“找抽”嗎?當然不是。在安卡拉的東西兩側,有兩條分別注入黑海的薩卡裏亞河(Sakarya River)和土耳其境內最長河流,流經錫瓦斯和哈圖莎的科澤爾河(Kizilirmak River),這兩條河流是兩個小王國的核心河流。為了不讓塞琉古王朝控製這兩條河流,順流而下攻擊它們,最安全穩妥的辦法就是把戰鬥力強大的凱爾特人安插在這裏,成為塞琉古王朝“北下”的楔子。兩個王國的如意算盤打得不錯。自從這些也被稱為加拉太人的凱爾特人建立了以安卡拉為中心的加拉太區以後,塞琉古王朝的確止住了北進的步伐。同時,因為加拉太區的存在,位於愛琴海岸,後來被羅馬共和國當“槍”使卻不自知的帕加馬王國才能一直保持獨立狀態。

當羅馬共和國不知在哪位大神的助力下悄然崛起之時,最先倒黴的是塞琉古王朝,因為羅馬把從迦太基著名軍事家漢尼拔那裏學到的策略第一個用在了塞琉古王朝身上。這個跟羅馬在意大利半島苦鬥了15年,被西方譽為“戰略之父”的漢尼拔的戰略精髓就是以解放者的身份,通過戰爭讓對手的勢力範圍陷入分裂狀態。此條箴言今天仍不過時,還在被某些強國利用。而羅馬發動的戰爭即是以解放者的姿態,聯合帕加馬王國侵吞塞琉古王朝在安納托利亞的地盤。當馬其頓王朝試圖向西擴張,卻在與羅馬的第一次馬其頓戰爭敗北後,它便將擴張矛頭轉向了愛琴海地區。羅馬又用對付塞琉古王朝的策略,幫助帕加馬贏得了第二次馬其頓戰爭,蠶食了馬其頓王朝在安納托利亞的領地。在塞琉古王朝和馬其頓王朝這兩股在安納托利亞的強大勢力都被“挑於馬下”後,羅馬也就不用遮遮掩掩,“猶抱琵琶半遮麵”,什麽帕加馬王國、比提尼亞王國、本都王國和加拉太區,統統被劃入羅馬“麾下”。羅馬從此一路高歌,邁向帝國新時代!

安納托利亞文明史博物館

安納托利亞文明史博物館

安納托利亞文明史博物館

從哈梯人到羅馬人,安卡拉所在地已經在曆史的長河中走過了近3千年,而此時的君士坦丁堡,還是一堆小山丘。這些人留給安卡拉的,不僅僅是人種的融合,更是文明的交匯與碰撞,而殘存的文明印記,就保存在安卡拉的安納托利亞文明史博物館(Museum of Anatolian Civilizations)裏。此博物館,排在我認為的土耳其三大最好博物館之首,另兩個是阿達納博物館和烏爾法博物館。

離開赫梯帝國的首都哈圖莎,我一路都在限速的範圍內開。因為不敢再超速,所以沿途我有精力細看土耳其人是怎麽抓超速的。他們抓超速的方法五花八門,有的測速儀照車前麵的牌子,有的照車後的牌子,還有的把雷達架在警車的頂棚上,躲在不起眼的路邊,像賊一樣,就是沒看到跟錫瓦斯警察一樣抓超速的。越接近安卡拉,測速儀越密集,幾乎每個紅綠燈都有。土耳其政府,你不會是“人傻錢多”才安這麽多測速儀吧,亦或是某國捐贈的?

安納托利亞文明史博物館

安納托利亞文明史博物館

安納托利亞文明史博物館

我想安卡拉這種大城市應該跟伊斯坦布爾一樣,很難找停車位,所以在接近博物館時,看到路邊的一個收費停車場立刻開了進去。剛開進去,裏麵的人就讓我下車,比劃著說裏麵沒有空位,他幫我停。我匆匆忙忙下車卻忘了帶充電器,這讓我之後的博物館之行直接“悲劇”了。

博物館建在高坡上,旁邊是風景優美的花園,我從停車場爬了幾十層台階,穿過這個花園走進了博物館大門。到了博物館我才發現,這裏的路邊就有停車位,而且不要錢。如果我此時想起來我沒帶充電器,那我會毫不猶豫折返的。博物館也建在一個小花園裏,由兩座奧斯曼帝國時期的建築組成,很漂亮,是我去過的土耳其所有博物館中外部環境最漂亮的。這樣有年代感的建築讓它在1997年榮獲了歐洲年度博物館獎。

安納托利亞文明史博物館

安納托利亞文明史博物館

能獲此殊榮絕不會僅僅靠“臉”,其內部的展品和布展也比伊斯坦布爾的考古博物館好,門票才80裏拉,不到10美元,還包括中文解說,真是太好了。博物館中的文物按時間順序展出了新舊石器時代、青銅器時代、亞述貿易殖民地時代、古赫梯和赫梯帝國時代、弗裏吉亞王國、晚期赫梯王國、烏拉爾圖王國以及古典時代和奧斯曼帝國的文物。奧斯曼帝國的最沒看頭。看過了土耳其的眾多博物館,我這個沒有執照的“江湖郎中”給奧斯曼帝國的診斷是:除了會建造美輪美奐的清真寺外,其它的基本屬於“沒文化”,而公元前的展品,簡直是超出我相像的好。

新石器時代的第一個精品是在世界文化遺產加泰土丘遺址(Neolithic Site of Catalhoyuk)出土的陶製母親女神雕像(Goddess Figurine)。史學家們說,這個有著巨大乳房和寬闊臀部,坐在兩隻豹子之間的女神雕像成品於公元前5750年。此時是什麽年代啊。如果擁有2/3神,1/3人基因,死於公元前2700年的吉爾伽美什生活在半人半神的年代,那這個女神所在的年代還是半人半神的年代嗎?史學家們接著說,女神跟農業和人類生育能力相關,兩腿之間立著的圓形可能代表初生嬰兒的頭部,也可能代表有名望的祖先的頭骨。我在加泰土丘遺址看過這個女神雕像,不過是複製品,現在看到真品,真是太開心了。

加泰土丘出土的女神 (5750 B.C.)

神的各種姿勢小雕像 (6000 B.C.)

加泰土丘出土的武器 (6000 B.C.)

加泰土丘出土的陶器 (6000 B.C.)

除了這個重量級的女神雕像外,新石器時代的精品還包括各種姿勢的神的小雕像,有躺著的,斜著的,站著的、趴著的等等。如果說在加泰土丘出土的這些雕像和手鐲項鏈等讓我驚歎,那當我看到在這裏出土的武器時,我都不相信自己的眼睛。這些武器全部由黑曜石和燧石製成,包括匕首、箭頭、長矛、狼牙棒頭和斧頭,一切都是精心製作的。考古學家們說,這裏發現的蛇形骨柄匕首和燧石刀刃是一種祭祀工具,不是武器,誰知道呢?我看過那麽多博物館新舊石器時代的文物,這是我第一次看見此時代的武器,打破了我對那是一個“刀耕火種”年代的認知。

打破我對“刀耕火種”年代認知的還有加泰土丘出土的紅陶印章(Terra Cotta Stamps)。這些印章的圖案有四葉草和花卉,還有螺旋形和相互纏繞的鋸齒形和其它幾何圖形, 所有這些圖案既對稱又富有韻律。看到這些,我不禁大呼“天啊”,我在希臘克裏特島和聖托裏尼島博物館看到的原來這個時候就已經大量存在了。誰敢說那時沒有文明呢?怪不得我在加泰土丘幾乎什麽也沒看到,原來好東西都搬到這裏來了,僅憑這一點,我就給這個博物館加了5顆星。

早期青銅時代 (2500 B.C.)

早期青銅時代 (2500 B.C.)

早期青銅時代 (2500 B.C.)

亞述貿易殖民時代 (2000 B.C.)

當然,我的重點是解讀神秘的赫梯文明,博物館沒有讓我失望,從哈圖莎出土的寶貝大部分都在這裏。都有什麽寶貝呢?有公元前18世紀赫梯第一任王國使用的銅匕首,匕首上用楔形文字刻著國王的名字;有公元前19世紀用象牙做的化妝盒,盒蓋上鑲嵌著黃金,青銅和銅,盒身上刻著人物形象;有公元前19世紀由黑曜石和天然水晶製成的水晶瓶,加工係數今天看都很大以及加工難度非常大的黑曜石板;有公元前19世紀的船形祭壇,祭壇裏麵是神殿和女神像,這種祭壇在美索不達米亞的貿易、運輸和儀式中常被使用,在蘇美爾文學中占有重要地位,象征著一次宗教河流之旅。我在世界上的其它博物館都沒看見過這種祭壇。

除了這些寶貝以外,還有公元前17世紀集中反映赫梯藝術的裸體神像。大鼻子,大眼睛,八字眉的裸神坐在飾有幾何圖案的壁龕椅子上,手臂向外伸展,不知道做什麽。還有一對來自哈圖莎萬神殿諸神之首的風暴神的一對雙胞胎聖牛(Sacred Bulls)。其中一頭代表善,另一頭代表惡;一頭代表白天,另一頭代表黑夜;一頭尾巴向左,另一頭尾巴向右。液體都從兩頭牛的背部流入,從鼻子流出。還有在赫梯文化中有認可、安全保障和財產三種功能的赫梯印章及刻有赫梯語的銅板(Bronze Tablet) ,目前隻發現一塊,造於公元前13世紀。還有製作於公元前13世紀,建築與雕塑相結合,繪製了宗教和神話場景的石板,這是展示赫梯藝術最重要的特點之一。令我歡喜的是,我看到了當年跟赫梯帝國打得死去活來的古埃及法老拉美西斯二世一生摯愛的皇後奈菲爾塔利在卡迭石之戰後寫給赫梯帝國皇後的信,信中描寫了兩國交好,互贈禮物的情節。

赫梯船形祭壇 (1900 B.C.)

赫梯雙胞胎聖牛 (1900 B.C.)

赫梯陶器 (1900 B.C.)

赫梯與古埃及的友誼書

赫梯Inandik花瓶

雖然這些文物對我來說都是極品,但赫梯的代表作,也是博物館的鎮寶之一卻是Inandik花瓶。這個製作於公元前17 世紀的花瓶上描繪了國王和王後的神聖婚禮,底色是棕紅色,人物用奶油色刻畫而成,婚禮儀式通過花瓶從底部開始的的三根雕帶展開,這是早期赫梯藝術的範例。

看到了加泰土丘和赫梯帝國的遺物,我已經相當滿足了,沒想到,這裏還有公元千3千年後半葉用煆鐵技術製作的鐵質匕首(Iron Dagger)。它的手柄用黃金製成,刀片用鐵,刀鞘用黃金材料裝飾,這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匕首。還有早青銅時代精美的金聖杯、金壺、金斧等和亞述人用楔形文字寫就的結婚證、離婚證、條約文本、遺囑等,以及阿卡德帝國創始人薩爾貢的石碑,上麵刻著古代亞述方言,寫著他從東到西鎮壓了所有國家,一天打敗了70座城市並毀掉了這些城市的傳說。還有女神神獸的銅鹿和男神神獸的公牛,這些公牛和銅鹿形狀不同,但工藝相同,角各有特色。除了這些,還有用煆金製成,比特洛伊和美索不達米亞發現的更好的腰帶和腰帶扣,別針和裝飾件等,及弗裏吉亞時期的木製玩具。這是目前發現的世界上最早的木製玩具,木工手藝非常先進。此外,還有世界文化遺產哥貝克力石陣出土的石碑和烏拉爾圖王國的文物。在一個寬敞的大廳裏,還擺滿了公元前無數王國和帝國的石雕,看得我心潮澎湃,熱血沸騰,立刻把此博物館列入了我心中世界最頂級博物館之列。

赫梯石碑

赫梯石雕

弗裏吉亞石雕

哥貝克力石雕

正當我眼睛不夠用,手也不停拍照時,我的手機沒電了,氣得我直跺腳,而樓下羅馬時期的展品我還沒看。好在羅馬時期的文物我也看過不少,沒拍照也不覺得特別遺憾。我興高采烈離開博物館,覺得倡導建博物館的土耳其共和國國父凱末爾真是英明加偉大,但他最偉大之處是讓土耳其成為了今天世俗化的土耳其。可他為什麽不在戰略位置極其重要的伊斯坦布爾定都,而要選擇安卡拉作為新都呢?

奧斯曼帝國的首都伊斯坦布爾,也是拜占庭帝國的首都君士坦丁堡,從公元330年建城到1923年土耳其共和國建立,在近1600年的時間裏,隻被攻克過3次,最後一次被一戰後的戰勝國協約國占領。一戰中站錯隊的奧斯曼帝國戰敗後不得不與協約國簽訂了《洛桑條約》,開始把帝國的很多領土割讓給希臘和亞美尼亞等國,最後奧斯曼帝國不僅失去了歐洲領土,甚至連個出愛琴海的海口也沒有。協約國的貪婪不知道惹怒了哪個大神,之後讓在達達尼爾戰役後成為戰爭英雄的凱末爾“黃袍加身”。他在安卡拉建立了擁有所有政府實權的大國民議會,宣布土耳其唯一的合法政府在安卡拉,公開造奧斯曼帝國的反。這位土耳其獨立運動的先驅不負眾望,在安卡拉以西的薩卡裏亞河(Sakarya River)旁一舉擊敗了不爭氣的希臘軍隊,隨即在條約中沒占到大便宜,並夥同蘇聯向凱末爾提供武器的法意宣布不承認條約的有效性。

安卡拉

安卡拉

安卡拉

安卡拉

革命成功的凱末爾最終與協約國簽訂了《洛桑條約》,確定了今天土耳其的版圖,保留了歐洲部分的東色雷斯地區,讓它有資格號稱自己是歐洲的一部分,同時取消了庫爾德族自治,這給土耳其政府埋下了不穩定的種子。《洛桑條約》簽訂後,土耳其共和國與隨之建立,凱末爾的“龍興之地”-安卡拉,理所當然成了首都的不二“人”選,安卡拉也因為他而再次走上被矚目的曆史舞台。土耳其共和國的建立,最倒黴的就是給英國打前站的希臘人和給法國提供情報的亞美尼亞人,他們占主要人口比例的城市-千年古城麥士那被一把火焚燒殆盡,死的死,亡的亡,慘不忍睹。之後,共和國在這些人的屍體上建成了不折不扣伊斯蘭風格的伊茲密爾。

給土耳其帶來新生的凱末爾很清醒。他在戰爭中看到了西方的先進,也知道奧斯曼帝國時期宗教是如何幹政,掣肘改革的,這也是他不把首都設在宗教勢力強勁的伊斯坦布爾的原因之一,於是他開始了如火如荼的世俗化改革,將伊斯蘭教從政治中剝離出來。他廢除了哈裏發製度、取消了伊斯蘭教的國教地位、確立了三權分立的建國原則、用西方曆法取代伊斯蘭曆法,允許婦女參政、引入拉丁字母取代阿拉伯字母、廢除一夫多妻製等等,讓奧斯曼帝國統治了600多年的這塊土地徹底舊貌換新顏。

烏魯斯城堡

烏魯斯城堡

烏魯斯城堡

烏魯斯城堡

自由開放的土耳其讓西方國家從心理上開始接納土耳其,凱末爾也騰出手來建設他的新都-安卡拉。若要領略這個國父用心血打造的首都,一定要去離安納托利亞文明史博物館很近的烏魯斯城堡(Ulus Castle)。

占據全市製高點的烏魯斯城堡曾是一個要塞,最初由弗裏吉亞人建成,之後由加拉太人重建在羅馬、拜占庭、塞爾柱和奧斯曼時代都翻修過。城堡由內外牆和無數塔樓組成,現已是一片廢墟。我以為,這種廢墟隻有我這種外地人才前來參觀,沒想到,一群本地人跑來居高臨下欣賞安卡拉城。安卡拉,這個因凱末爾才成為土耳其除伊斯坦布爾外的第二大城在我眼中並不漂亮,原因是它不靠海,這讓它跟伊斯坦布爾根本不在一個層次上,但這並不影響我對土耳其國父的敬仰。如果我想表達我的敬仰之情,那我得去他的陵寢(Mausoleum of Mustafa Kemal Ataturk)。

土耳其國父陵

土耳其國父陵

土耳其國父陵

土耳其國父陵

土耳其國父陵博物館

他的陵寢離我的酒店不遠,因堵車,我錯過了它的開門時間。當我在傍晚散步去這裏時,我注意到這裏被荷槍實彈的軍人把手,這是我第三次看見土耳其軍人,另外兩次在阿達納的美軍基地和從特拉布宗到錫瓦斯的山穀。國父的陵寢嘛,肯定不一樣。它坐落在一座小山上,被鬱鬱蔥蔥的樹林覆蓋,從外麵根本看不到國父陵寢所在建築物的一絲“毫毛”。第二天當我開車來到此門時,被告知,這裏隻允許步行者進入,無奈我繞著國父陵寢找另一個門,在入口處,我遭到了跟美軍基地一樣嚴格的安檢,但是停車卻不要錢。

國父陵寢所在的園區恢弘大氣,視野極好,有點像南京的中山陵,隻是凱末爾的陵寢由長長甬道的花崗岩石獅守護,台階也沒有中山陵的多。園區內不僅有土耳其國父的陵墓,還有5個塔樓。自由塔上的天使浮雕象征著自由,她拿著的一張紙象征著土耳其的自由宣言,而她飼養的馬則象征著自由和獨立;和平塔塔牆上的浮雕表達了國父崇尚國內和平和世界和平的理念,上麵的士兵象征著對和平守護者的土耳其軍隊。4月23日塔內牆上的浮雕描繪了土耳其大國民議會開幕的情景;改革之塔塔壁內用一隻微弱的手握著即將熄滅的火炬的浮雕象征著奧斯曼帝國的垮台,而另一個用強有力的手向天空發射火炬的浮雕則象征著土耳其共和國和凱末爾世俗化和現代化的改革;國家契約塔內四隻手連接劍柄的浮雕象征著拯救土耳其的共同誓言,這個塔位於博物館的入口處,博物館內展示了國父生前用品、戎馬生涯和政治建樹以及油畫作品。

土耳其國父陵

土耳其國父陵

土耳其國父陵

土耳其國父陵

說實話,我對國父陵寢一點兒興趣也沒有。中國人不是常說“成王敗寇”嗎?凱末爾贏了,所以他有資格為自己樹碑立傳,但宋代名家辛棄疾寫的好:“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 凱末爾跟在土耳其這塊土地上曾經笑傲江湖的其他先人一樣,終究會淹沒在曆史的洪流中。不過,因為他堅定不移地保持了伊斯蘭教信仰,同時沒有讓土耳其黑袍遍地而影響我的觀感,我還是祝願他在山一程水一程的時光裏,在繁華與喧囂的年輪中,永垂不朽!

路線

路線

 
lily0824 發表評論於
回複 '世界在我心中' 的評論 : 謝謝你喜歡。我去的時候一美元換8塊多裏拉,我已經覺得很好了,紅茶5裏拉一杯。當然,現在更好,如果不漲價的前提下。
世界在我心中 發表評論於
寫得非常好,我去過兩次土耳其,都沒去過安卡拉,讀了你寫的多篇土耳奇的遊記,收獲不少。我去土耳其時,一美元兌四點幾裏拉,兩個裏拉一杯紅茶,現在一美元兌換十三個裏拉了,到土耳其旅遊會覺得非常便宜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