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貞而失寵的中共元勳何長工

打印 (被閱讀 次)

                                 

                                                      何長工

                     失貞而失寵的中共元勳何長工                                                                卜一

    中共在其革命過程中一直到建國時期,內部權力鬥爭激烈頻繁,昨日的功臣往往遽然成了今日的階下囚。 而能像鄧小平三下三上的是幸運者,許多都做了怨鬼,身後有得到平反的,也有永不翻身的。 在這眾生芸芸之中卻有一位在中共建黨建軍初期立下赫赫功勳,而建國以後居然屈居下級幹部,默默無名,文革中被毛主席親自點名批判,備受折磨,其後倒也能保全,高壽而終。 這位先生名叫何長工,現在就讓我們來談談他有趣的遭逢。

初遇毛澤東

    何長工(1900-1987年),原名何坤,湖南華容人。 1918年畢業於湖南長沙甲種工業學校,去北京長辛店法文專修館半工半讀,同時參加留法勤工儉學預備班。 何坤在長辛店遇到了毛澤東,此時中國共產黨還沒有成立,毛澤東隻是兩袖清風的一介書生,兩人一見如故,成為知己。 毛澤東告訴他應該換個名字以利從事革命,同時認為他既然是學工的,也算是"無產階級工人"的一份子,建議他改叫"長工"。 於是何坤就變成何長工了。

與周恩來、陳毅、鄧小平的一起去法國留學

    當時一群愛國誌士正在籌劃前往法國,參加由李石曾、蔡元培、吳玉章等人在巴黎成立的"留法學生儉學會"。 1919年,何長工參加了"留法學生儉學會"赴法國,一同去的留學生包括周恩來、鄧小平、陳毅等後來的中共領導人物。 何長工與他們朝夕相處,親切無比,以至直到晚年,每當見到周恩來依然是以"老周"呼之。

    1922年,何長工在法國加入旅歐中國少年共產黨,同年轉為中國共產黨黨員,是中共最早的黨員之一。 他於1923年初離開法國到比利時進入勞動大學學習。 1924年回國,從事黨的秘密工作。 1925年在湖南南縣、華容從事學生運動,曾任新華學校校長,並任該校中共黨委書記,創建該地區中共黨團組織。 1926年秋任華容縣農民自衛軍總指揮,中共南(縣)華(容)地委常委兼軍事部部長。

參加毛澤東領導的秋收起義

    1927年,國共合作的北伐進展到長江下遊;4月12日,蔣介石開始清黨,屠殺共產黨員。 此時何長工在國民革命軍第二方麵軍總指揮部警衛團擔任連黨代表。 是年9月9日,前委書記毛澤東領導在湘贛邊界發動秋收起義,何長工欣然前往參加。但起義旋即失敗,各路敗軍在湘贛邊界的文家市匯聚。

跟隨毛澤東上井岡山做山大王

    在會議中,毛澤東提出"上井岡山結交綠林朋友,做山大王,以農村包圍城市"的策略,遭到師長餘灑度等的激烈反對;所幸總指揮蘆德銘極力支持,殘部約一千五百人得以向萍鄉、安源退卻。 但因當地有敵方重兵駐守,隻得繞道經蘆溪南下。 在途中遭到朱培德部伏擊,蘆德銘不幸犧牲,連毛澤東也瘸了條腿,殘部隻剩不足一千人。

秋收起義、上井岡山

三灣改編何長工製作第一麵軍旗    

    敗兵繼續南下向羅霄山脈中段進發,一路上軍心散渙,許多兵士掉隊、逃跑,於9月29日抵達永新縣的一個叫三灣的小村莊。毛澤東在三灣的幾棵大楓樹下將殘部進行了整編,將一個師縮編為一個團,並在部隊中建立黨組織,確定'黨支部在連上"的製度。 同時將不願上山的兵士遣散,剩下隻有約七百來人。

三灣

    毛澤東繼續擔任中共前敵委員會書記,何長工任衛生隊黨代表。 其他的領導幹部隻有第九連黨代表羅榮桓一人到中共建國後還健在,並居於國家領導階層。 何長工當時還親手製作了中國工農革命軍第一麵軍旗,可見何長工是毛澤東的鐵杆子跟隨者。 而當時的七百人中認得字的沒有幾個,像何長工那樣有學識、見過世麵、放過洋、能言善道、善於外交、行政的人才就真是鳳毛麟角了。

南昌暴動、秋收起義進軍圖及何長工製作的中國工農革命軍第一麵軍旗

上井岡、茅坪安家

    當時井岡山上有兩股綠林隊伍—袁文才與王佐,這兩人是拜把兄弟,袁文才在井岡山山麓的茅坪,王佐在山上的茨坪,各擁有60隻搶的隊伍,屬於劫富濟貧,反抗地主豪紳壓迫農民的地方武裝。

王佐(右)、袁文才

    毛澤東在三灣駐紮期間與袁文才取得聯係,並親自前往荷花鄉大倉村會見,而且打動了袁文才。 那七百來人,包括許多傷員始得於10月7日進駐茅坪。 袁文才幫助殘部安屯下來,並設立醫院醫治傷員。 這就開啟了中共的"農村包圍城市"的革命路線。初到井岡山後,毛澤東組織了一個二十多人的軍委會,何長工乃是其中的委員之一。

    值得一提的乃是毛澤東在抵達茅坪的第一天,見到袁文才的隊伍裏居然還有一位年輕貌美的姑娘—賀子珍,頓時感到井岡山充滿"革命的溫馨"。 不久就成為"革命夥伴"。 賀子珍與其兄賀敏學都是袁文才夫婦的好友,其後何長工在建立井岡山根據地的革命過程中與袁文才合作共事數年,也成為賀氏兄妹的終身摯友。

茅坪

在延安時期的秋收起義殘存的部分幹部,最右為賀子珍

千裏迢迢尋找朱德

    現在一般人誤會,以為毛澤東上井岡山沒有帶幾個會打仗的人,因為建國後封的十大元帥中隻有一個搞政工出生的羅榮桓是秋收運動起家的,而參加南昌暴動的有七個。 事實上,秋收起義的領導:蘆德銘、餘灑度、陳浩、黃子吉、張子清等都是黃埔軍校畢業生,隻不過不是陣亡就是反叛而去。 毛澤東到井岡山時,蘆德銘已犧牲,餘灑度、陳浩和毛澤東意見不合,前者脫走,後者反叛。 是以井岡山上無大將,成了鞏固根據地的極大局限之一。     

    正巧當時南昌暴動的殘部由朱德率領尚在四處流竄,尋找安身之處。 於是毛澤東就派何長工到南方去尋找、聯係朱德的部隊。 12月,何長工先到長沙向湖南中共省委匯報秋收起義的情況,接著輾轉經過廣州到了粵北,最後在犁鋪頭得知朱德正化名隱藏在軍閥範石生屬下。 遂前往麵見以前在法國的老相識朱德和陳毅,告訴他們毛澤東在井岡山已建立了根據地,邀請他率部去井岡山會師。

擺平山大王—王佐

    何長工完成尋找聯係朱德部隊的任務後,於1928年1月回到井岡山。 當時駐紮在井岡山上茨坪的王佐對與毛澤東的合作表示懷疑。 毛澤東遂派何長工上山擔任王佐部隊的黨代表。 王佐最先不大理他,並把他隔離。 何長工很機靈,先和王佐的親人,特別是王的母親搞好關係,大家對他產生好感。 其後獻計,協助王佐除了他的死對頭—反動民團總指揮尹道一。 從此王佐將何長工引為知己,參加了共產黨,發展井岡山群眾支持革命。 2月,毛澤東和前委決定將袁文才、王佐兩部合編,組成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第二團,共500餘人,袁文才為團長,何長工任團黨代表。後來袁文才、王佐二人在內部鬥爭被冤殺,何長工終生為之遺憾!

 

茨坪

朱毛井岡山匯合與紅四軍的成立

    朱德和陳毅得知井岡山的好音後,欣然於1928年4月24日,率領南昌暴動殘部與湘南農民軍來到井岡山下的寧岡會師。朱毛的合作鞏固了井岡山革命根據地,也奠定了中共武裝鬥爭的基礎。 何長工在其中做出了重大的貢獻,是朱毛會師的關鍵人物。

朱毛井岡山會師

    兩軍會師後,在第一次會議中決定將兩支部隊合編為"工農革命軍第四軍",朱德為軍長,毛澤東擔任黨代表,王爾琢為參謀長,陳毅任教導大隊大隊長兼士兵委員會主任,後改任政治部主任;下設三個師、九個團。 何長工擔任第十師第二十八團黨代表,屬下第一營營長是林彪。

    紅軍初具規模,何長工在建軍中屢建奇功,曾任紅四軍軍委委員、三十二團黨代表兼中共寧岡中心縣委書記,農民自衛軍總指揮,中共湘贛邊界特委委員、臨時特委常委,居於中共井岡山根據地的重要領導地位。

迎接彭德懷上井岡山

    1928年·7月,時任國民黨獨立五師一團團長的彭德懷,在平江起義,成立紅五軍,轉戰兩個月後,不幸在萬載大橋受挫,內部也產生問題。 於是決定直向贛南推進與朱毛聯絡。 11月底,彭德懷、滕代遠率部離開萬載,12月上旬進抵江西蓮花高州。 在那裏碰到何長工帶領的紅四軍的接應部隊,他們是奉毛澤東和前委命令,前來策應紅五軍上井岡山的。      兩個部隊在蓮花召開了慶祝會師大會。 12月10日,彭德懷部抵達寧岡,受到毛澤東及紅四軍熱烈的歡迎。 彭德懷來匯增強了井岡山的武裝實力。     1929年1月,紅四軍主力離開井岡山後,何長工曾與王佐率赤衛軍等在井岡山堅持遊擊戰。 其後,彭德懷率部返回井岡山,何長工任紅五軍五縱隊黨代表,參與開辟鄂東南根據地。

彭德懷

中央蘇區反圍剿

    1930年,何長工前往上海參加蘇區紅軍代表大會。 5月,升任紅八軍軍長,進入紅一方麵軍前敵委員會,隨部隊進攻長沙。 當時的國民黨湖南省主序何鍵下令殺害了何長工全家三十多人。

    1932年3月,何長工任紅五軍團紅十三軍政委,負責對寧都暴動部隊的改編工作。 此後,率部東進,參加漳州戰役。 1933年10月,任紅軍大學校長兼政委。 1934年1月,當選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執行委員。 同年2月,任粵贛軍區司令員兼政委,參加第五次反圍剿戰爭。

中央蘇區瑞金

與潘漢年一起與陳濟棠談判,促成讓路長征

    1934年,中央蘇區在國民黨的第五次圍剿中節節失利,遂計劃突圍轉移,建立新根據地。 當時主要的策略是準備到湘西去與紅二、紅六軍團會師。為了減輕紅軍突圍西進的阻力,中共中央決定接受正在圍剿中央蘇區的國民黨南路軍總司令陳濟棠的建議,同其進行停火談判。 中共中央遂派何長工與潘漢年兩人前往尋鄔筠門嶺陳濟棠部隊駐地,經過多日談判,於10月5日達成了就地停戰、互通情報、解除封鎖、互相通商和必要時雙方可互相借道等五項協議。

    10月10日晚,中央紅軍(一方麵軍)主力:第一、第三、第五、第八和、第九共五個軍團,加上教導團和中央機關共八萬六千人,開始實施戰略轉移,其後通過陳濟棠駐守的第一、第二道封鎖線,沒有遭遇激烈的抵抗,得以順利向西突圍。 當時毛澤東失勢被貶,失了軍權,是以何長工在長征初期沒能擔任軍團級領導。

長征途中任紅九軍團政委,掩護中央紅軍主力

    長征初期,何長工任中央教導師政委、軍委縱隊第二梯隊司令員兼政委。 遵義會議後,毛澤東奪回軍權,遂令何長工任紅九軍團政委,在貴州曾與軍團長羅炳輝率部在側翼單獨行動,擔負掩護和配合中央紅軍主力的任務。 當時國民黨大軍數十萬欲圍殲消滅紅軍,毛澤東四渡赤水、兩進遵義,在貴州輾轉四個多月,最後避開國民黨眾軍,渡過金沙江,脫離險境。      毛澤東在1966年會見英國蒙哥馬利元帥時,告訴他在貴州四渡赤水轉戰乃是他一生最得意的戰鬥之一。 當時何長工與羅炳輝率部側翼單獨行動,非常艱難、危險,損失非常大,幾乎遭到像第八軍團在湘江之戰及其他留守遊擊隊覆滅的下場。 但九軍團不辱使命,達成任務,掩護中央紅軍主力,功不可沒!

長征四渡赤水

(左起)何長工、毛澤東、朱德

一、四方麵軍會師與分裂

    一方麵軍轉戰貴州、雲南後,渡金沙江北上,過大渡河、翻過夾金山,於1935年6月12日,先頭部隊在懋功(今小金)達維遇到張國燾領導的四方麵軍。 18日,毛澤東及黨中央抵達懋功與四方麵軍會師。 但會師之初的歡心喜悅很快就被權力鬥爭與進軍策略分歧的陰影消散。

張國燾

    當時四方麵軍擁有八萬多軍容齊整的部隊;而一方麵軍從江西出發時的八萬六千人,頭兩個月逃亡、失散就丟了兩萬多,過湘江又少了兩萬多,而且第八軍團全軍覆滅,到遵義時隻剩了三萬;再輾轉戰鬥、奔命,到會師時僅剩不到兩萬人了。形勢使然,接下的兩三個月,雙方在權力重組和北上、南下進軍路線兩方麵一直爭執不息。 最後於8月5在毛兒蓋附近的沙窩舉行的政治局會議中決定把一方麵軍和四方麵軍混編為左、右兩路軍,迅速分別經阿壩、班佑通過草地,占領甘南的夏河、洮河流域。

    一方麵軍的第5軍(原第5軍團)、第32軍(原第九軍團)和四方麵軍的第9、第31、第33軍組成左路軍,由總司令朱德、總政委張國燾率領;一方麵軍的第1軍(原第1軍團)、第3軍(原第3軍團)和四方麵軍的第4、第30軍組成右路軍,由黨中央、中央軍委及前敵總指揮部率領。右路軍由毛兒蓋北上度過草地,減員頗多,抵達班佑、巴西。 左路軍經卓克基到達阿壩,正在向班佑進軍,在東進到葛曲河時見到漲水無法架橋渡過,加之草地缺糧,張國燾不願再繼續東進班佑、巴西與右路軍匯合北上,致電右路軍重提南下的主張。

    雙方來回電文爭執六、七天後,毛澤東突然於9月10日臨晨率領中央機關和一方麵軍的第1、第3兩軍約七、八千人脫離右路軍徐向前、陳昌浩帶領的部隊,從巴西、紮西北上,並對四方麵軍進行警戒。 當時情勢十分緊張,毛澤東帶領的部隊和徐向前、陳昌浩屬下的四方麵軍在巴西的駐地很近,雙方形成對峙,隨時有開火的可能。 所幸陳昌浩征求徐向前的意見,徐答道:"哪有紅軍打紅軍的?" 避免了一場自相殘殺的悲劇。

毛澤東率部脫走所在的川西巴西

紅軍分裂中,何長工失足誤途

    毛澤東率部脫離北上後,張國燾於9月13日在阿壩格爾登寺召開會議,通過決議,指責黨中央脫離北上是"右傾機會主義逃跑路線,破壞紅軍的指揮係統,破壞主力紅軍的團結"。堅持南下進軍,建立蘇區。 10月5日,張國燾南下到達卓木碉(今馬爾康縣腳木足),在白賒喇嘛寺召開高級幹部會議,宣布另立"黨中央",並開除毛澤東、周恩來、博古、洛甫的中央委員、黨籍及一切職務,下令通緝;楊尚昆、葉劍英免職查辦。 張國燾正式宣布與毛澤東決裂。     

    根據徐向前晚年著的《曆史的回顧》中記述的這次會議的情況:"會場的氣氛既緊張又沉悶,誰都不想開頭一炮。 張國燾於是先指定一方麵軍的一個軍的幹部發言。 這位同誌長征途中,一直對中央領導有意見,列舉了一些具體事例,講的很激動。 四方麵軍的同誌聞所未聞,不禁為之嘩然。 大家你一句,我一句,責備和埋怨中央的氣氛達到了高潮。 "文中所說的"一方麵軍的軍級幹部"就是何長工。

    遵義會議以後,何長工任一方麵軍第九軍團(一、四方麵軍會師後改為第32軍)政委,他和羅炳輝對中央命令第九軍團單獨行動,造成大量犧牲,頗有怨言;這次毛澤東在巴西突然脫走,也沒給32軍和第5軍通個氣。 何長工、羅炳輝和第五軍的董振棠都感到被毛澤東拋棄了,怨憤難平。 遂在卓木碉會議上訴苦發言,同時還喊了:"打倒毛澤東!"。

    張國燾給了何長工一個"政治局候補委員"的職位,何長工在張國燾的"黨中央"幹得十分起勁。

一方麵軍到了陝北

    毛澤東帶領著七千多人北上,本打算先在甘肅南部打遊擊。 卻在攻破臘子口,抵達甘南哈達鋪時,意外地從國民黨的報紙上得到消息:徐海東率領的25軍由鄂豫皖進軍到陝北與劉誌丹匯合,擊敗張學良的圍剿,鞏固了陝甘寧根據地。 於是全軍立即向陝北移動,於10月19日抵達吳起鎮,結束了一年多的長征。 一年前從江西出發的8萬6千大軍隻剩了6千餘人,但總算在陝北落了腳,有了新的根據地。

四方麵軍南下失利後、隨第二方麵軍一道北上

    張國燾與朱德率領8萬餘眾南下,起初接連勝利,但最後於11月下旬在進入川西平原向邛崍進軍途中的百丈鎮與川軍激戰。 在川軍的飛機、大炮轟擊下,紅軍損失萬餘人,隻得於1936年3月撤退到西康境內,在甘孜、道孚、爐霍逗留了三個月。 經過作戰、長途翻山越嶺,死亡、逃脫、疾病使原來的八萬餘部眾減少到隻剩四萬,軍心不穩、士氣低落。

甘孜

    原在湘西的賀龍、任弼時、關向應率領的第二、第六軍團(後改為第二方麵軍)共一萬七千餘人,也因受到國軍三十多個團的大力圍剿,乃於1935年11月18日突圍向黔西進軍,後入滇,在石鼓、巨旬兩處渡過金沙江,沿玉龍山西麓到達中甸。紅二、紅六軍團分兩路向甘孜北上。當時張國燾派何長工率紅32軍南下到理化(今理塘)迎接紅六軍團,於1936年7月一同來到甘孜。其後紅32軍乃歸屬第二方麵軍編製。

賀龍

    二、四兩方麵軍在甘孜會師後,張國燾不得不宣布撤銷他的"黨中央",決定與第二方麵軍一道北上前往陝甘寧根據地。 張國燾、朱德率1萬部眾於12月2日抵達陝北保安。何長工(當時已不擔任32軍政委)和羅炳輝率32軍,隨第二方麵軍也到達陝北,逃過了西路軍在河西走廊覆滅被殘殺的悲劇。。

西路軍全軍覆滅

    其餘的四方麵軍和原一方麵軍董振棠率領的第5軍共兩萬二千人組成「西路軍」,由徐向前、陳昌浩率領向河 西走廊進軍,欲打通與蘇聯的聯繫;結果於次年初被馬步芳部擊潰,全軍覆沒,大部兵士被殘殺,婦女被淩辱,僅李先念率四百人,千辛萬苦倖免抵達新疆。

失貞失寵、到陝北後即被毛澤東打入冷宮、永不重用

    何長工很幸運沒有參加西路軍,而隨賀龍的二方麵軍到了陝北。 毛澤東立即接見了他,沒有批判、處分他,與他親切地談話,告訴他要替他安排工作與職位。 事實上毛當時認為何長工已"失貞",對他完全失望,決定"永不重用"。 給了他一個"冷處理",把他送到紅軍大學去"受訓"。 此,何長工被排除脫離中共黨、政、軍的領導階層,下放成中級幹部擔任技術、教育等工作。 其後在1955年大封功臣,授軍銜時,何長工連個名份都沒弄到。

何長工與毛澤東、朱德在紅軍大學,當時何已毛澤東打入冷宮,滿麵愁容

文革中被毛澤東點名批判,不服上書

    文化大革命期間,毛澤東在1966年10月中共中央工作會議上突然新恨舊仇上心頭,點名批判何長工, 說他犯了"反黨、反社會主義"的錯誤。 並且交待由李富春負責傳達這番講話。 何長工對這個批判,不同於有些領導幹部一旦被毛澤東點名以後馬上痛哭流涕的檢討、自批;而是立即給毛澤東寫了一封信,通過朱德遞交給毛澤東。 信中寫道:「受到主席的批評,我既慚愧又遺憾。 我從1919年在北京長辛店留法勤工儉學預備班和你相識,到秋收起義跟隨主席上井岡山,在主席長期教育、培養下成長起來,萬萬想不到主席培養了我幾十年,居然培養出一名反黨分子。 不僅我個人感到遺憾,我想主席也會深深感到遺憾。 請主席不要聽信旁人的讒言,將昨日的功臣變成今日的罪魁,將昨日的同誌變成今日的敵人。 」這封信軟中帶硬的指出:強加給他頭上的這頂所謂「反黨反社會主義」的帽子的荒謬。 事後這件事也沒弄大,就不了了之過去了。

殫精竭慮任勞任怨發現大慶油田,功不可沒

    何長工於1947年起任東北局(東北軍區)軍工部部長,在解放戰爭中為中共大軍的武裝配備提供了大力的支持。 譬如在淮海會戰中共軍的炮彈都是何長工領導的東北軍工部監造的。

    中共建政後,他曾任重工業部副部長、代部長,1952年任地質部副部長、中共黨(委)組書記,協同地質專家李四光部長創建中國地礦組織與培養人才。 他擔任地質部黨委書記長達23年,直到1975年11月轉任軍政大學副校長。何長工對地質事業殫精竭慮、任勞任怨的精神,以及他對地質職工的熱忱與關心,被廣大地質職工銘記在心。

李四光

    1959年,地質部在東北鬆遼平原發現了超大型的大慶油田,奠定了中國發展工業的基礎,國內提出"工業學大慶"的口號。 大慶油田的發現,何長工功不可沒! 

大慶油田

失貞失寵、卻得以善終

    何長工於19871229日在北京病逝,享年87歲。晚年他在地質部任黨書記時,有些年輕人問他:“何部長,你的功勞那麽大?為什麽官卻當得哪麽小?”他總是笑著說道:“我就是當年不慎和國燾兄一起跑了個百米。”他很清楚自己的錯出在那裏。

何長工與鄧小平

    自古以來,伴君如伴虎,不能有一點差錯。何長工從長辛店初遇毛澤東,其後追隨毛參加秋收起義、上井岡山、千裏迢迢尋找朱德、井岡會師、擺平山大王—王佐、迎接彭德懷、井岡山堅持遊擊戰、中央蘇區參加反圍剿、與陳濟棠談判、促成讓路長征、長征途中任紅九軍團政委,掩護中央紅軍主力等等,為中共建軍做出重大貢獻。是毛澤東最早、最親信的寵臣之一。但在毛與張國燾的鬥爭中,何沒有堅決跟定毛,而去捧了張國濤的場。在毛看來,這是“失貞”,以至再也不重用他了。

    但毛還算念及舊情,而且何早已無權、無勢對他也的確沒有威脅性,是以沒有把他像對付“高舉毛澤東思想”的劉少奇、“橫刀立馬唯我彭大將軍”的彭德懷以及“親密戰友、黨的繼承人”的林彪和“建立陝甘寧根據地”的高崗一樣徹底毀掉,還留了點次要職位給他,倒也使何長工避開了最尖銳的權力鬥爭,得以安享晚年,壽終正寢!

何長工晚年與家人

 

 

小溪姐姐 發表評論於
喜歡讀這樣不帶偏見,客觀真實的曆史人物故事。毛最後還是沒出農民起義的怪圈,掌權後,和明太祖朱元璋一樣,疑神疑鬼,把跟著自己出生入死的人,殺了個差不多。
wumiao 發表評論於
其實是給自己的子孫後代當長工,並沒有為全中國人。
猴寶貝 發表評論於
這就是一失足成千古恨,何長工如果在高位估計就是另一個賀龍。
花似鹿蔥 發表評論於
何長工,父親入黨介紹人,曾任東北軍政大學副校長。
boyi0127 發表評論於
“袁文才、王佐的冤枉被殺,何長工是否見死不救?”這個問題,非常重要!因為:(一)毛澤東提出“農村包圍城市“的策略是針對中國自乾嘉始亂,社會動蕩,農村破產,百多年曆史的主要問題(矛盾)。而上井岡山乃是落實此策略的開端,最後導致了革命的成功,結束了長期的動蕩。毛澤東的領導,何長工的追隨,袁文才、王佐的配合,貢獻至大,均將永昭史冊!(二)袁文才、王佐的冤死,與水滸傳的”火拚王倫“,和隋末唐初的”瓦崗軍李密殺翟讓“頗為相似。千百年後,都將為後人談論不休!
據我的了解,袁、王的被害,遠因是“六大關於土匪的決議“、”土客之爭“及其他內部鬥爭等等;而具體的行動則是中共中央巡視員彭清泉(即潘心源)於1930年1月18日至21日,在江西遂川縣於田召開了一次紅五軍軍委會議,在會議中決定了殺害袁、王的步驟。參加這次會議的有其他九個代表。但其中沒有何長工!
正如蕭先生指出:何長工於1929年9月,與李燦率領第五軍第五縱隊離開井岡山區,前往鄂東南開辟新的革命根據地。他們發展了六千人的隊伍,直到1930年3月18日還在粵漢鐵路上的賀勝橋、汀泗橋作戰。
而在永新縣城殺害袁文才、王佐是在1930年2月24日。所以何長工當時已很久不在井岡山區,不可能與聞其事!
boyi0127 發表評論於
回複 'frombjwithlv' 的評論 :

多謝二位簡潔的回複!

弟如有言之未盡之處,尚請多多指正,令吾學到更多的曆史新知。

卜一
frombjwithlv 發表評論於
何光皓
Redcheetah 發表評論於
長工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