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首富貝索斯的父親

打印 (被閱讀 次)

世界首富貝索斯的父親

參閱《英國那些事兒 》- 2019-09-29

在美國亞利桑那州鳳凰城(Phoenix),曾經住著一個叫特德·喬根森(Ted Jorgensen)的自行車修理工,他開了一家自行車店,平時默默的賣車修車,日子過的平平淡淡。在鳳凰城郊區,他和二婚妻子住在一間不大不小的房子裏。他平時不上網,也不網購。

2012年,突然有個自稱是傳記作家的人來到他店裏。

“你知道貝索斯(Jeff Bezos)嗎?”

“不知道,名字聽著好像有點耳熟,但我不認識”

“他是亞馬遜(Amazon)的創始人,億萬富翁,也是你的親兒子。”

這突如其來的消息,把喬根森搞懵了。

Ted Jorgensen             Jeff Bezos

他跟前妻確實有過一個孩子,但自從孩子一歲之後,他就再也沒有見過他,連他名字也不知道。 貝索斯是特德·喬根森和傑奎琳·吉斯(Jackie Gise)的兒子。關於貝索斯阿母親傑奎琳,我剛瞎侃過一篇,詳見我9月29日的博文。

貝索斯出生於1964年,懷上他時,他母親傑奎琳, 17歲,父親喬根森, 18歲。喬根森在一個雜技團當單輪車表演者,收入微薄。作家拿出了貝索斯的照片,看著這個既熟悉又陌生的麵孔,喬根森眼神中充滿了哀傷和不敢相信。在此之前,他連亞馬遜都沒聽過。

1965年6月,貝索斯的母親提出離婚,兩人結婚17個月後,他們的婚姻就破裂了。

在貝索斯4歲的時候,母親帶著他改嫁第二任丈夫邁克·貝索斯(Miguel Bezos)。一家人搬到了休斯敦。她讓喬根森同意讓邁克收養貝索斯,以後不要去打擾他們的生活。喬根森都同意了。他放棄了貝索斯的撫養權,也再沒有進入過他的生活。

剛成年的喬根森不懂知道怎麽承擔家庭責任,後來他也承認,“我不是一個好爸爸,也不是一個好丈夫。”“我那時候覺得兒子跟他們日子過的會更好。” 幾年後,他慢慢和貝索斯一家失去了聯係,連他的姓都漸漸忘記了。

1974年,喬根森搬到鳳凰城,6年後開了一家自行車店,在這裏一幹就是40年。他娶了第二任妻子琳達(Linda),他們沒有自己的孩子,貝索斯是他唯一的親生兒子。

這些年,喬根森也曾經想過他,“我不知道他在哪裏,有沒有找到一份好工作,甚至連他是死是活我都不知道。”“我最後一次見他時,他還戴著尿布。那時候我在沃爾瑪(Walmart)上班,冬天很冷,他穿著一件小外套,在過道朝我走過來。”

傳記作家帶來的消息對喬根森意義重大。不光是因為他發現自己兒子竟然成了億萬富翁,更重要的是,他患上了肺氣腫,時間已經不多了。他希望能在臨死之前見見兒子。他說,自己不會要兒子一分錢,更不想強行進入他的生活,隻想跟他好好道個歉。“就看看他,跟他握個手,告訴他他幹的很棒。”

首富太忙,喬根森一直沒有聯係上貝索斯。但他是貝索斯親生父親這件事很快就傳開了,不少美國媒體都報道了他的故事,可喬根森還是沒能見到兒子。眼看著自己的身體一天天變差,喬根森有些焦慮。他說自己不是衝著錢,“不管他最後成為怎樣的人,見見他,都會是我最後的心願。”

2014年接受采訪時,喬根森說,“我覺得貝索斯現在不會見我了,我沒有收到任何消息,或看到任何他想要跟我聯係的信息。但我不怪他,因為我不是個好父親吧。”

2015年,喬根森去世了。悲傷的是臨死前他也沒能見到兒子。貝索斯後來去了他的墓地,但似乎從來不談他的親生父親。

在中國人看來,貝索斯做的未免太冷酷了:明明知道親生父親在那裏,三年卻抽不出時間見一麵。即便不是親生父親,滿足一個癌症老人臨終前的願望真的那麽難嗎?喬根森在貝索斯出生的時候自己也剛成年,青少年的不負責任的衝動也不是不可以理解。不管怎麽樣,在貝索斯的成功裏麵絕對少不了他父親的貢獻。

當然,西方文化裏可能並不相信生命是父母給的。他們會認為生命來自上帝,父母隻是傳遞生命的載體,就像耶穌他媽一樣。在貝索斯的記憶裏,“我從沒見過他,唯一一次讓我想起他的,是一次醫生讓我填一張表格的時候。”所以,他的這個父親大概跟陌生人已沒什麽區別了吧。小孩成長過程的父愛或者母愛的缺失對他們的傷害和困惑非常大,往往會伴隨他們整個一生。如果沒有經曆過他們的痛苦,我們可能還真的不能理解。

和大多數普通人一樣,首富貝索斯的成功當然有許多偶然因數。貝索斯是幸運的:母親果斷及早離婚,帶他進入了一個富裕的家庭,有機會接受良好的教育,甚至創業都能幫助他。而先在雜技團後在沃爾瑪打工的喬根森(帥鍋一枚呀)也並非不努力,隻是很平凡,你甚至不會覺得他做錯了什麽。

有人認為,自行車修理工喬根森的故事之所以成為故事還是因為錢。如果貝索斯是個路邊乞丐,這個爸爸未必臨終前都一直想見這個陌生的兒子,當然也不會有我們的這個故事了。。。

 

二零一九年十月十三日

munchenxx 發表評論於
沒啥好唏噓的,本來就不熟!
BeijingGirl1 發表評論於
看了這篇和前一篇。 讓人唏噓的故事。
ZheFei 發表評論於
其實,換個角度想想,當年兩三歲的孩子,也許天天希望能有父親抱抱,但是他不會表達,他的父親卻沒有出現。而且從未盡責的父親,對他來說就是陌生人。現在他不去見父親,情有可原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