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條鑲嵌著金色足跡的小巷

探索不盡的大千世界, 韻味無窮的五彩人生. 感悟於生活的原創。
打印 (被閱讀 次)

慕尼黑有一條鑲嵌著金色足跡的小巷。

小巷的名字為Viscardigasse, 是條步行街。在不長的小巷地麵上,有由銅製小方磚鏈接而成的一條金色足跡,蜿蜒斜插過這條步行街。

熱愛古典音樂的人,可能知道慕尼黑的音樂廳廣場每年七月都會舉行古典音樂節。音樂節期間, 樂隊將使用坐落在廣場南端的統帥堂(Feldherrnhalle)作為舞台, 麵向廣場上的觀眾演奏。這是在統帥堂每年唯一的一次公眾集會。

如此雄偉莊重的建築為什麽每年隻使用一次?其中必有原委。

統帥堂

慕尼黑是巴伐利亞的首府,也是德國思想最保守的地區。 慕尼黑是納粹的發源地。這座統帥堂曾經是納粹的朝聖堂。它見證了近代德意誌民族的狂熱,納粹從無到有的發展曆程。統帥堂作為一座建築物見證了德國的近代史。它把民族主義,納粹興衰、曆史進程,以及今日德國民眾戰後反思,等等,等等, 都連接在了一起。

經過反思的德國政要,團體和民眾都避諱統帥堂,不使用統帥堂召集任何會議。

那條金色足跡小巷, 就在這統帥堂的後麵。

建造這金色的足跡線是為了紀念那些勇敢的德國人。紀念他們在納粹統治時期,以沈默的形式抵抗納粹,拒絕向統帥堂納粹紀念碑行禮致敬。

  1. 統帥堂是君主國的政治軍事中心

故事要從1825年,路德維希一世 (Ludwig I of Bavaria)繼位而說起。

1825年, 路德維希一世 (Ludwig I of Bavaria)繼位, 成為巴伐利亞國王。路德維希一世認為,首都建設是增強民族意識的重要組成部分,而軍隊建設更是首當其衝。從而, 建造“統帥堂”是路德維希一世施政綱領的一部分。

路德維希一世委任建築師弗裏德裏希.馮.高德納(Friedrich von Gärtner, 1791–1847)承擔此任。高德納以意大利佛羅倫薩市政廳前的傭兵涼亭(Loggia dei Lanzi)為參照原型, 在巴伐利亞王室住宅和王室教堂之間建造起了巴伐利亞國的統帥堂。

1813年10月18日,德意誌聯軍在萊比錫會戰(Völkerschlacht bei Leipzig)中打敗了拿破侖的軍隊,贏得了勝利。31年後的10月18日,巴伐利亞國王路德維希一世特別選在在這一天 - 德軍取得勝利的日子,為新建成的統帥堂舉行了隆重的揭幕儀式。統帥堂從它建立的那一時刻開始, 便被統治者用做了鼓動,挑起民族主義的象征工具。

麵對統帥堂,其前側有兩座青銅雕像。左側為帶領基督舊教聯軍統帥約翰.蒂利(Johann T’Serclaes von Till, 1559–1632)伯爵,右側為反法聯軍戰爭中帶領巴伐利亞軍隊的卡爾.菲利普.馮.佛裏德(Carl Philipp von Wrede, 1767–1838)公爵。在這兩場奠定現代歐洲版圖的重要戰爭中,這兩位名將被視為將巴伐利亞帶向勝利的“沙場英雄”。這也是統帥堂在巴伐利亞民族心目中的含義, 既,我們的民族在軍事行動中必勝。

統帥堂建成以後,它的左邊是王室宮廷(Residenz)、右邊是王室教堂(Theatinerkirche),從而王權, 宗教權以及軍事權力皆集中在慕尼黑。慕尼黑成為巴伐利亞王國重要的權力,軍事與文化中心。

  1. 統帥堂是民族主義的象征

在十九世紀德意誌民族主義的狂熱浪潮下,具有軍事內涵與象征巴伐利亞地區主義的統帥堂成為德意誌民族主義分子的政治舞台。

1871 年,隨著普法戰爭的勝利和德意誌帝國的建立,巴伐利亞的民族主義情緒無限高漲。他們在統帥堂前慶祝德意誌民族再次戰勝法國,並在統帥堂正中製作安放了巴伐利亞軍隊的勝利紀念雕像(Bayerisches Armeedenkmal)。

巴伐利亞軍隊勝利雕像

在統帥堂成為德意誌民族主義的象征之後,這裏成為重要的政治宣傳集會地點。無論發生了何種國際,國內政治危機,政要及團體都以統帥堂為集會地點,大肆煽動鼓吹走向極端民族主義的情緒。

  1. 統帥堂是納粹的朝聖地

1923年11月8日晚,這座曆史建築又見證了德國現代史上最重要的一幕, 納粹黨的啤酒館政變。

11月8日夜晚,希特勒與其黨羽約兩千餘人在宣布推翻共和國政府之後,走上街頭,當他們走至 統帥堂東側,與等候在那裏的持槍警察陣相遇。雙方放生衝突,四名警察,十六名納粹人員在械鬥中死亡。

政變失敗,希特勒被捕。納粹改變活動方式,利用宣傳為自己包裝,以贏得民眾的支持與信任。

1930年左右的魏瑪共和國晚期,極左和極右的黨派都活躍在德國的政治舞台。極右的納粹把自己包裝成德意誌人民的革命先鋒, 和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而一定要為人民謀福利的烈士與先驅。當然,那十六位在與警察衝突中死亡的納粹成員就自然而然地成了最有利的證據, 而那十六位納粹的“就義”地點, 就是統帥堂。

納粹黨通過集會和刊物, 將統帥堂描繪成納粹黨的政治標誌。 統帥堂出現在納粹的各種宣傳畫的背景中。納粹黨把納粹主義混淆成德意誌民族主義,使普通民眾分不清民族主義激情與納粹精神,使普通民眾糊塗地認為愛納粹就是愛國。

1933 年1月30日, 希特勒宣誓成為德國總理。慕尼黑市政廳門前掛起了納粹黨旗, 統帥堂被希特勒指定為納粹的烈士紀念堂,成為了對納粹崇拜的朝聖地 。

在希特勒的命令下, 由建築師保羅.路德維希.托斯特(Paul Ludwig Troost, 1878–1934)在統帥堂內東側設計,由Kurt Schmid-Ehmen施工建造了一座紀念碑。用以紀念那十六位納粹黨員。 紀念碑頂部是納粹黨徽,下部是碑文。

紀念碑的下方掛有兩個巨大的花圈。 有一左一右兩個士兵二十四小時站崗守護。 在每年的11月9日, 希特勒都要親自帶隊,到統帥堂參加對那十六位納粹黨員的紀念活動。與此同時, 每一個路過此處的民眾, 無論自身願意與否, 必須向紀念碑行納粹禮, 從而被強行成為納粹國的一部分。

納粹黨使用國家的權力將統帥堂設置為“烈士“紀念堂。通過宣傳鼓動把納粹精神與德意誌民族捆綁在一起。普通百姓通過向納粹紀念碑行禮,成為黨,國家與民族相結合的,納粹主義的“人民共同體”(Volksgemeinschaft)。使民眾誤認為,效忠黨就是效忠國家和民族;反之,隻要不效忠黨, 就是背叛國家與民族。

然而並非所有人都支持希特勒或納粹黨,這些反對者表現出來的抵抗的行為,就是選擇不走紀念碑前麵的路,從而不行納粹禮。他們在到達統帥堂之前就拐進了Viscardigasse 小巷,拒絕對納粹行禮。

這就是建造金色足跡的原因,這就是金色足跡要紀念的人們。

二戰已經結束七十多年了。德國民眾從上到下,以本民族固有的必勝精神,對二戰罪責進行自身拷問與反思, 對曆史真相徹底挖掘,有勇氣麵對過去,戰勝自己,走向未來。正是能夠勇敢地去麵對自己曾經的邪惡,才會有徹底改過的行動, 才會有一年隻使用一次的統帥堂公共集會。

 

REFERENCE:

[1] 2017年王羽佳慕尼黑音樂廳廣場勃拉姆斯鋼琴協奏曲No 1: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0wo4rHrgy7Q

[2] Feldherrnhalle: https://en.wikipedia.org/wiki/Feldherrnhalle

[3] Odeonsplatz: https://en.wikipedia.org/wiki/Odeonsplatz

[4] Weimar Republic: https://en.wikipedia.org/wiki/Weimar_Republic

[5] Kingdom of Bavaria: https://en.wikipedia.org/wiki/Kingdom_of_Bavaria

[6] Bayerische Staatsbibliothek: https://en.wikipedia.org/wiki/Bavarian_State_Library

[7] Ludwigskirche: https://en.wikipedia.org/wiki/Ludwigskirche,_Munich

[8] Hauptgebäude der Ludwig-Maximilians-Universität: 

         https://en.wikipedia.org/wiki/Ludwig_Maximilian_University_of_Munich

[9] das Münchner Siegestor:

     https://www.muenchen.de/sehenswuerdigkeiten/orte/120454.html

[10] German revolutions of 1848–1849:  

         https://en.wikipedia.org/wiki/German_revolutions_of_1848%E2%80%931849

[11]  魏瑪共和國, 納粹在魏瑪共和國時期的發展: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9%AD%8F%E7%91%AA%E5%85%B1%E5%92%8C%E5%9C%8B

[12] 納粹德國:https://zh.wikipedia.org/wiki/%E7%B4%8D%E7%B2%B9%E5%BE%B7%E5%9C%8B

[13] Munich Pt. 2 - Third Reich in Ruins

         http://www.thirdreichruins.com/munich2.htm

[14] München Now & Then: the Political Capital of Adolf Hitler: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P1OQ43Fj7k

[15] https://www.tracesofevil.com/2008/01/munich-feldherrnhalle.html

[16] Beer Hall Putsch: https://en.wikipedia.org/wiki/Beer_Hall_Putsch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