蠻夷猾夏-從《美國科學院院報》的一篇文章說起

路漫漫其修遠兮,有誰能到盡頭?人生之短暫兮,走完則無悔!命運之不濟兮,無顧則不懼!
打印 (被閱讀 次)

蠻夷猾夏

佳名己亥六月

中國人狡猾,不隻是日本人這麽說,我們的老祖宗在三千年前,就知道了。看過《醜陋的中國人》的人,對於中國熱的狡猾和窩裏鬥的描述大都無異議,可要是外國人一說,那就是“傷害了中國人民的感情”,是對勤勞、勇敢、善良的中國人的汙蔑。

近日,《美國科學院院報》(PNAS)發布的一項由中國人牽頭的研究稱,與宣揚個人主義的美國人相比,信奉集體主義的中國人對競爭中的不道德手段更為警惕,也更傾向於將同伴表現出的友好行為解讀為虛偽和偽裝。論文作者認為,在集體主義文化中,人們實際上更有可能對群體成員保持警惕。論文的第一作者是哥倫比亞大學商學院管理學博士生劉詩。論文的核心是一個叫做“群體內警惕",即對群體中的人,如同學和同事的社會警惕。這是一種預測群體內成員會對自己會產生威脅的社會認知傾向。這篇論文很快在網上引發關注和討論。

和以往一樣,許多正義的中國人認為,這是對中國集體主義的批判,是戴著“有色眼鏡”的嘩眾取寵,還有人擔心類似研究會加劇種族和地域歧視,讓一個群體對另一個群體的偏見被“合理化”。

我想看看原文,但隻能讀到摘要,我看到的摘要大意是:

"數十年的研究將東亞文化描述為集體主義。所謂集體主義,是指通常以和諧與合作的方式處理群體內部關係為特征。但我們的研究證據表明,一個集體中的人們會更加警惕,隨時注意內部成員的不良意圖。調查研究的參與者想象了同事和同學們在比賽中會做些什麽,與個人主義美國人相比,中國人覺得會有更多的不道德的競爭。這是“中國現象”還是集體文化現象呢?我們接下來又比較了中國境內的區域文化,以排除國家之間的交叉。我們發現來自高度合作的水稻區的人,比合作少的小麥區的人更加警惕。這項研究揭示了一種更加平衡的集體主義觀點,表明和諧與衝突是共存的。"

"所謂的集體主義文化的特點是具有和諧的合作群內關係。然而,我們有證據表明,集體成員中的人們對內部成員更加警惕,並會注意其他成員可能的不道德意圖。第一項研究發現,中國參與者在團體內部比賽中比美國人更加警惕他人,有更多的人會預先認定同事會有不道德行為。第二項研究通過比較中國的地區來重複這一發現,結果是,來自中國集體主義高的稻作農業區的人們比來自較少集體主義的小麥種植區的人表現出更大的內群警惕性。水稻和小麥地區的差異是由更大的群體內競爭所造成的。第三項研究發現,中國參與者比美國人更有可能將同伴的友好行為解釋為偽裝和欺騙。我們故意加入內部的競爭後,發現它在中美兩種文化中都增加了內群的警惕性。所以,第三項研究確定了個邊界,在這兩種情形下,群內警惕性隨文化的差異在減少:在勝負明確的情況下,美國人也表現出警惕;而在雙贏的情況下,中國人會放鬆警惕。我們的這項研究,將有助於更加平衡的集體主義觀,揭示其在集體內競爭和內部集團警惕形式下的人際關係緊張。"

其實中國人對自己人相互提防和時刻警惕的這種特性,我們自己要比他人更清楚,“一個華人一條龍,三個華人一條蟲。”而所謂的“集體主義”,都是被高壓下的虛偽表象,在一個群體內,相互算計、互相提防、爾虞我詐、缺乏誠信,這是中國人公認的缺點。這篇論文,從科學研究中證明了這種特性。

一桌麻將,完美地演繹著中國人的人性和文化:處處提防、步步算計他人,搞破壞不讓他人“胡”是麻將的首要任務,有時候,為了破壞“下手”,不惜拆掉自己的好牌。有一年麻將國際賽,中國對輸了,就是因為他們麵對隻顧實力、無意搞破壞的的外國人,搞不懂他的套路。

在一個群中,你首選要想到別人會怎麽想、怎麽做,就連“那頭豬也是怎麽想的。”於是,最後的勝利者,往往是靠僥幸,因為每個人都把別人想的和自己一樣不堪,故而使用歪門邪道、聲東擊西等偽裝性策略。所以說,中國人不恨騙子,隻恨自己被騙了。這次我被騙了,下次我去騙別人。都是騙子,就看誰更幸運一些。

不守規矩,是人人提防的根源,因為他總以為其他的人會耍詐,事實上也是如此。在國外,隻要是中國人對中國人,這一套就會出籠。一次公司的中國人大聚會,餐館老板娘對領頭的說,付現金可以便宜,結果大家都來湊現金,最後發現按我們算的不夠人家要的,因為人家卻把小費費提高了。拿不出那麽多的現金,老板娘不讓走,非常尷尬,因為那裏還有許多非中國人的顧客。

為了避免這些,我盡量避免與在美國的中國商人做生意。有朋友給我介紹牙醫、家庭醫生等,說中國人對中國顧客便宜,其實他們都在弄假,合起來欺騙保險公司,這樣的案例並不少見。

因為你知道同夥的習性,所以你才會時時警惕、處處設防,因為在背後日鬼、說你壞話、希望你倒黴的一定是自己人,你身邊的人。“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人心隔肚皮”,“文人相左”,“同行是冤家”等等精華,我相信每個中國人都這麽認為。但如果多數人無害人之心,那你還有必要防嗎?現在,人人都會說“現在的人心壞了”,但就是沒有包括他本人。幹掉你的,往往是你自己培養起來的接班人,因為幹掉老大,我就是老大的邏輯和曆史,深深地映在每個中國人的腦中。所以,這篇論文證明的中國人更加警惕同夥,是有根源的。

中國的曆史,就是爾虞我詐的曆史,不靠實力,全憑計謀。從三十六計裏可以看到,中國的軍事家很少講實力、硬碰硬,全是陰謀詭計。過去,我看到中世紀歐洲的戰場,對那種站成一排排、一行行的士兵,然後一刀槍的往死裏戳的戰場很不理解。現如今,美國的橄欖球賽,就是那種戰場的縮影。有人認為是因為環境所逼,可上下飛機都要搶,應該不是環境所逼吧?其實就是一種融化在血液裏的文化。

美國的蒼蠅都比中國的傻,你可以用書、紙或其它東西,很容易打著,小孩都可以。中國的蒼蠅非常警惕,有人的地方,就飛個不停、不落,即使落下後,你還沒動,它就跑了。這叫做獲得性遺傳。

這篇論文,隻是簡單地重複了中國人們已經知道了三千年的性格,沒什麽新的東西,但以科學論文的形式發表,我相信會有一番爭論,那個李詩的下場,很難預料。

說起中國人的這種習性,佳名曾有詩曰:

自從盤古開天地,五帝三皇塑聖靈。八卦陰陽崇演繹,五行河雒拜圖騰。

春秋思想始齊放,孔孟獨尊罷百鳴。變化龍精遭篡改,刁滑狡詐被傳承。

據說,在某同學聚會的大圓桌上,談到中國人民時,一位在政府工作的老同學感慨的說:“中國人是世界上最狡猾的人!而隻有共產黨才能把這幫刁民治理的服服帖帖。”當時所有的同學,竟然無一反對,大都以鬼秘的笑默認之。記得當年在電影裏聽到日本人說:“八路狡猾、狡猾地!你的,良心的大大的壞了!”覺得那是日本人對中國人民的誣衊。可長大後,特別是出國多年後,經歷過許多非中國人和中國人後,才覺得,日本人並沒有冤枉中國人,中國人狡猾是不爭的事實,表現在世界的每個領域河角落。出國前,有一位五十多歲的女教師從英國開會回來後,給全體老師們做報告,感慨地說:“我出了一趟國,才知道什麼叫社會風氣!國家文明!人和人應該如何禮貌相處。”前一陣子,在微信裏流傳者一個視頻,一位教授給同學們講中國人、日本人和美國人的差異,說:“如果說中國人的大腦有五個彎彎,那麽日本人的大腦隻有兩個彎彎,而美國人隻有一條直線。”同學們聽了,驕傲的哈哈大笑。教授接著說:“這就是我們中國人林立於世界的每個角落的主要原因,我們中國人和外國人做生意,絕對不會吃虧。”

中國人狡猾,以前我們都自然地會覺得那是“反華”,“貶低中國人民”,百般狡辯,死不認賬。其實中國人狡猾,在炎黃時代就已定論。《書舜典》中帝曰:“皋,蠻夷猾夏,寇賊奸宄,汝作士。五刑有服,五服三就;五流有宅,五宅三居。” 舜帝說:“皋陶,對於野蠻的外族和狡猾的夏人,還有那些強盜、賊人以及裏外的壞人(由內而起稱“奸”;由外而起稱“宄”),你作為獄官,要使用五刑的方法,分別在野外、市、朝三處執行。五種流放,分別住在三個遠近不同的地方。”而許多經典把“蠻夷猾夏”說成是“外族入侵華夏”。真夠臉厚的,其實大家一眼就可以看出這是一對事物,“蠻”和“猾”是平行的形容詞,用來修飾名詞“夷”和“夏”的,就是說,夷人蠻,夏人猾。我們的成語中,幾乎有一半是這類“近義成語”,用於“對比釋義”。比如:三妻四妾、擠眉弄眼、眉開眼笑、手舞足蹈、心靈手巧、七上八下、五顏六色、煙消雲散、齒白唇紅、風平浪靜、爾虞我詐,等等,枚不勝舉。

華者,猾也。華族和夏族合並後,夏華互通。最初猾是表示聰明的意思,其實現在猾也是聰明的貶義表達。後來夏人(來自草原的黃帝部落)把一種叫做“狡”的動物放在一起,就有了“狡猾”一詞,聰明過渡、與壞事連係在一起,就成“狡猾”了!其實像我們這一代的中國人一樣,老祖宗心理都明白我們很狡猾,上皆“猾吏”,下盡“刁民”,不猾之吏難自保,不刁之民何安身?所以說,刁民隻能由猾吏治之,當今的中國十三億刁民,唯有共產黨能治之!

三顆石頭 發表評論於
中國人狡猾,不隻是日本人這麽說,我們的老祖宗在三千年前,就知道了。看過《醜陋的中國人》的人,對於中國熱的狡猾和窩裏鬥的描述大都無異議,可要是外國人一說,那就是“傷害了中國人民的感情”,是對勤勞、勇敢、善良的中國人的汙蔑。

----------------------------------------------
太正常了,自己人說自己人,沒啥問題,外人說還真不行。
就像你自己批評你孩子,說他傻,沒啥問題。
你鄰居指著你孩子說他傻,那就是問題。
同樣黑人罵黑人,那都不是事。
白人罵黑人,就是種族歧視。
不是麽?
佳名 發表評論於
回複 'zhichimayuan' 的評論 : 論文的作者和我,都敘述的是一種相對的差異,因為作為“人”都有共性,但由於社會製度、文化信仰以及其他許多因素造成了不同方麵的差異。如果絕對化了,就沒法研究。比如說西餐是冷的,許多中國人不習慣這一表述,你不能抬杠說西餐裏有許多熱湯啊!這裏作者也是用%說明某個群體更多一些而已,因為社會科學中,0/1的現象幾乎不存在,所以要用概率或者EVENT% 來表示群體之間的差異。
佳名 發表評論於
回複 'westshore' 的評論 : 我局的你好像是專家,是否可以把你知道的東西,寫成文章,我一定閱讀。我對社會學很感興趣,但不是內行,隻是把自己的一些看法說了出來。
zhichimayuan 發表評論於
引述的論文有點意思。但作者的引伸水準差遠了。 狡猾是人類的通病。環境使然,生存所迫。真如論文所述,製度對此有很大影響,製度不也是環境所致嗎?不僅中國人狡猾,英國人,猶太人不也很狡猾嗎?美國人發家時不也抄襲英國嗎?人類就是狡猾。接受這個事實吧!
westshore 發表評論於
其實這是對社會組織性的概念不清楚的緣故,並不是什麽新鮮東西。
對於個體主義來講,警惕他人是基本要求,但集體主義下有個假設,就是本來是不應該警惕他人的,因而出現這種現象就是不應該。
但這種對比完全是忽視了人並沒有本質區別,個體主義下的人與集體主義下的人的需求都是一樣的,因此本來就不該有這種區別對待的假設。
這種觀點的最大失誤是不了解集體主義其實是社會組織性的表現,並不是任何社會都有組織性,中國近代以來隻有在共黨下才具有了有效的社會組織性(共黨是怎麽做到的是另一個關於文化與組織結構吻合度的內容了),也就是說,集體主義下人們是否警惕其他人,或者信任其他人,完全取決於組織者的能力,而不是集體主義這個形式,這是他原來文章的最大誤區,屬於觀察不仔細的結果。
集體主義是社會組織性的一個表現,社會組織性是社會經濟生活的基本要求,目的是提高效率,配合總比獨立有效率。但配合與獨立相比有不同,獨立本質上是增加競爭度,因此最好的可以出頭,但失敗者都是浪費,配合可以更大限度避免浪費,但缺乏競爭。
而降低浪費是效率的重要方麵。
很驚奇這是一篇博士論文,作為社會學內容這類東西屬於炒冷飯了,而且太淺了,甚至不到80年代初期中國的研究水平。也許剛經曆過文革的人認識更深刻。
佳名 發表評論於
一針見血,這就是人們互相提防的根源。
J_man 發表評論於
狡猾不是聰明,是身心虛弱的表現,正是因為在公平競爭中無法取勝,才通過破壞規則鑽空子旁門歪道來取勝。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