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交響曲:莫紮特的《C大調第四十一交響曲》(“朱庇特”,1788)

打印 (被閱讀 次)

《C大調第四十一交響曲》,以下簡稱“第四十一”,是莫紮特最後三部交響曲中的第三部。

“第四十一”有一個別名叫“朱庇特”,但這並不是出自莫紮特本人,而是後人給加的。關於這個別名的來曆和解釋也有不同的說法和推測(見英文維基百科,本文最後有鏈接)。我基本傾向這樣的說法:是由於有人感到作品的氣勢宏偉壯麗,與羅馬主神朱庇特之名匹配,故以此作為別名稱之。

全曲遵循交響曲的標準結構,由以下四個樂章組成:

I:活潑的快板(Allegro vivace),4/4 拍,C大調;

II:如歌的行板(Andante cantabile),3/4 拍,F大調;

III:小步舞曲,小快板(Menuetto. Allegretto),3/4 拍,G大調;

IV:很快的快板(Molto allegro),2/2 拍,C大調。

全曲用時約 27分鍾左右(有的版本用時較長,達36分鍾左右,可能是由於不同版本的曲譜有較多反複的段落)。

“第四十一”的樂隊包括長笛一支;雙簧管,大管,圓號,小號各兩支,加上定音鼓和弦樂。注意:這裏又沒有單簧管了。正如我們前麵說過的,在海頓和莫紮特的年代,樂隊裏加單簧管是比較新,也比較少見的。有趣的是,在莫紮特最後的三部交響曲中,對單簧管的運用各不相同:“第三十九”是用單簧管代替雙簧管;“第四十”是雙簧管,單簧管並用;而“第四十一”又是有雙簧管而沒有單簧管。這些差別當然不是偶然的,而是作曲家在嚐試不同的樂器組合,也是根據樂曲的需要精心設置的。此外,“第四十一”重新啟用了“第四十”的樂隊裏缺席的小號和定音鼓,從而加強了樂隊的氣勢和力度。

與上次欣賞的“第四十”明顯不同,“第四十一”在整體上基本聽不到憂鬱的情緒,而是展示了堅定的力量,樂觀的精神,與雄偉的氣勢。“第四十一”是莫紮特最後,也是最優秀的一部交響曲。有很多評論認為,這也是古典音樂中最偉大的作品之一。

 

下麵的全曲音像,是由印度著名指揮家祖賓 梅塔(Zubin Mehta)指揮維也納愛樂樂團1991年演奏。梅塔是“世界十大著名指揮家”之一,曾多次和維也納愛樂樂團合作。

Mozart: Symphony No.41 "Jupiter" / Mehta Wiener Philharmoniker (1991 Movie Live)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hek5HUrrg&ab_channel=CLASSICALMUSIC_192

 

下麵是“第四十一”的一個音頻,由柏林愛樂樂團演奏,卡爾 伯姆(Karl Böhm)指揮。我們以前介紹過的莫紮特交響曲全集,就是這個組合錄製的。這個版本可能就是從全集中節選出來的:

Mozart - Symphony No. 41 in C major, K. 551, "Jupiter"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EKUUnkbZMA&t=167s&ab_channel=oppie47

 

關於這部交響曲的更多介紹,英文見維基百科:

https://en.wikipedia.org/wiki/Symphony_No._41_(Mozart)

中文見百度百科:

https://baike.baidu.com/item/C%E5%A4%A7%E8%B0%83%E7%AC%AC%E5%9B%9B%E5%8D%81%E4%B8%80%E4%BA%A4%E5%93%8D%E6%9B%B2

 

至此,我們對莫紮特交響曲的欣賞就告一段落。

…………………………………………………….

(我最近要出趟遠門,等回來後再繼續這個係列。)

 

Chang_Le 發表評論於
回複 'todaytoday' 的評論 : 謝謝評論!
todaytoday 發表評論於
沃爾夫岡的交響曲棒!
Chang_Le 發表評論於
回複 'silverbug' 的評論 : 謝謝評論! 完全同意,很有同感。
silverbug 發表評論於
最後一部,也是最偉大的一部,帶來的是無以倫比的震撼與感動。 無言!
Chang_Le 發表評論於
回複 '路邊的蒲公英' 的評論 : 據音樂史學家研究,莫紮特一生寫過五十多部交響曲,正式編號的有四十一部。
路邊的蒲公英 發表評論於
莫紮特的《C大調第四十一交響曲》--- 哇塞,第 41號?莫紮特一共寫了多少首交響曲啊?
路邊的蒲公英 發表評論於
莫紮特的《C大調第四十一交響曲》--- 哇塞,第 41號?莫紮特一共寫了多少首交響曲啊?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