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斯大林也不讚同公私合營

打印 (被閱讀 次)

連斯大林也不讚同公私合營

要求私有經濟退場,吳小平並非第一人

 

9月11日,中國金融界人士吳小平發表網絡文章,斷言中國私營經濟已初步完成曆史使命。這篇文章雖然很快即被刪除,但引發的爭論卻仍在繼續。


(德國之聲中文網)金融界人士吳小平一夜之間成了"網紅"。他發表的題為《中國私營經濟已完成協助公有經濟發展的任務,應逐漸離場》在網絡上引發了熱烈討論。吳小平認為,"在中國偉大的改革開放曆史進程中,私營經濟已經初步完成了協助公有經濟實現跨越式發展的重大階段性曆史重任。下一步,私營經濟不宜繼續盲目擴大,一種全新形態、更加集中、更加團結、更加規模化的公私混合製經濟,將可能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社會的新發展中,呈現越來越大的比重。"

目前中國各大門戶網站上已找不到這篇文章的原文,取而代之的是官方媒體的批評。《新京報》發表署名評論稱,要求私營經濟"逐漸離場"代表了一種錯誤思潮。文章寫道:"在迎接改革開放40周年之際,此種觀點令人費解。吳小平認為,中國發展私有經濟的目的是為了協助公有經濟的發展。可是,這個觀點不僅不符合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對發展私營經濟的一貫要求,也不符合私營經濟在改革開放以來所走過的發展道路。"

盡管吳小平原文在中國網絡已經被刪除,官媒也對"私有經濟退場論"予以高調批判,但網絡上對此文的出台背景仍有各種猜測。獨立撰稿人高伐林發推稱:"從《環球時報》到民主派人士無不口誅筆伐。現在此文在國內所有網站都被緊急撤下。是吳某忽發奇想、嘩眾取寵呢,還是真的探到了今上的口風,急匆匆搶頭功?"網名"左手墨跡"則寫道:吳小平"隻是明確說出了大家一直以來的擔憂而已,真正讓人害怕的並不是這種論調,而是私有財產得不到有限保護,隨便一個借口都會被權力共產的事實!"微信上一則已被刪除的帖子寫道:"吳小平說的到底是什麽經濟?相信大家已經猜到了,就是計劃經濟,他隻是沒有明言。好在供銷社還在,糧票布票油票外匯卷的模板都還保存著,其實恢複起來,也就是一蹴而就的事。爬坡四十年,返回原地朝夕之間,想起來也是驚悚。"

事實上,近來要求"私有經濟退場"的,吳小平並非第一人。今年一月,中國人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的周新城教授就曾在黨媒發表文章稱"共產黨理論可以概括成一句話:消滅私有製"。此文當時也曾在中國網絡上引起軒然大波。

達揚綜合報道

謝盛友: 連斯大林也不讚同公私合營

 

1957年1月11日,我曾祖父1912年創建的泰誠豐銀行被強行並入中國銀行。

 

縱觀中國共產黨的曆史,大部分錯誤都由於侵害資產階級和知識分子。共和國成立前夕,犯此類錯誤的端倪已見。1947年11月30日,毛澤東在致斯大林的電報中提出:“隨著民主同盟的解散,中國中小資產階級民主黨派也不存在了。……在中國革命最終勝利的時候,將仿照蘇聯和南斯拉夫的模式,除了中國共產黨之外的所有政黨將應當從政治舞台上消失,從而將極大地鞏固和加強中國革命。”(沈誌華編:《中蘇關係檔案》)

這種極端主張,連斯大林也不讚同。他在1948年4月20日給毛澤東的複信中提出:“我們不同意這樣做。我們認為,代表中國老百姓中間階層和反對蔣介石集團的中國各反對派政黨還將在很長的時期內存在。中國共產黨應該與他們合作以反對中國反動派和帝國主義列強……。這意味著,暫且還不必實行整個土地的國有化和廢除土地的私有製、沒收從小到大的所有的商業和工業資產階級的財產以及不僅沒收大地主的財產,而且沒收靠雇傭勞動生存的中小地主的財產。有必要等一個時期再進行這些改革。”(沈誌華編:《中蘇關係檔案》)

這些勸告中方聽不進去,並且將毛澤東的《新民主主義論》,七大通過的綱領《論聯合政府》和《共同綱領》全都置諸腦後。掌握全國政權後十多年間,領導人一意孤行,加速廢除了各個領域的私有製,並肆意界定階級標準,把大部分知識分子列入資產階級隊伍,共產黨的領導幹部也成了“走資本主義道路的當權派”,從而製造了連綿不斷的鬥爭。

1950年6月,毛澤東在中共七屆三中全會上說:“民族資產階級將來是要消滅的,但是現在要把他們團結在我們身邊,共同發展國民經濟......。對民族資產階級的政策仍然是又團結又鬥爭,以團結為主......。”

根據中國的統計,在1949年,中國共有資本主義工業企業12萬3000個,生產總值占全國工業總產值的63%。到了1952年,私有經濟成分在國民收入中所占的比重大約是80%,處於絕對優勢,為中國經濟的恢複和發展做出重大貢獻。

毛澤東覺得該是實行社會主義計劃的時候了,也就是先把私人工商業變成公私合營企業,然後再把公私合營企業變成國營企業。

1952年6月6日,毛澤東在中共統戰部一個文件上批示說:“在打倒地主階級和官僚資產階級以後,中國內部的主要矛盾即是工人階級與民族資產階級的矛盾,故不應再將民族資產階級稱為中間階級。”

1952年9月24日,毛澤東在中共中央書記處會議上提出:“我們現在就要開始用10到15年的時間基本上完成社會主義的過渡,而不是10年或者以後才開始過渡。”

盡管毛澤東在1953年9月還對民主黨派和工商界信誓旦旦地說“實行國家資本主義,......要出於資本家自願,因為這是合作的事業,既是合作就不能強迫,這和對地主不同”,然而政府對私人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從一開始就是強令執行,私人企業主沒有任何發言權。毛澤東當時得意洋洋地說:“三麵架機槍,隻準走一方。”對於私人企業家,開始實行的策略是“步步為營”。

從1953年開始,開始在一些私人企業強行入股,就是加入“公共股份”,並且派出幹部以公方代表的身份經營和管理企業。私人企業家盡管仍然持有多數股份,但是卻要將企業的經營和管理權交給公方代表。

即使是這樣,毛澤東仍然覺得進展太慢。1955年,毛澤東再次改變政策。這一年11月,毛澤東批評了在資本主義工商業改造工作中的“右傾保守”思想。12月下旬,毛澤東提出:“中國的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也應當爭取提早一些去完成。”

於是,中國掀起一場大規模的“公私合營”運動。私人企業主的利潤分紅被取消,改為根據企業主的股份每年發放相當於股價5%的“定息”。而企業股價的評估,規定要“在工人群眾監督下,由資方自估、自報、同行評議,再由行業合營委員會(由公方、工人、資方三方麵代表組成)最後核定”。

 

 

 

 

snowman_sg 發表評論於
割韭菜的不同方式而已。股市以市場的名義割私人財產,國家以經濟的名義割私人企業。
無閑散人 發表評論於
一方麵是所有製問題,公營和私營,另一方麵是市場經濟和計劃經濟的問題
無法弄 發表評論於
不難理解為什麽川大爺要對中國圍追堵截,西方為什麽都默認,挑戰自由世界的秩序,人家不帶你玩了
飛來寺 發表評論於
國營企業有幹得好的,完全看經營,這些話都對。但在中國不行,因為政治掛帥,外行領導內行。人家挪威也是國企,不管有懂行的經理,而且還必須聘請哲學家,考慮得更長遠,充分發揮國企的優勢,為全國長久整體利益規劃。中國始終存在“國有”究竟是誰有?
Wiserman 發表評論於
公營企業的效率不會比私營企業的差,如台灣鹽業公司就是公營企業,曾經是台灣經營最好的企業,
企業的好壞 完全看你如何經營,並不是公營的就一定效率差。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