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一名華人妹子近日吸引了很多人的目光。
她,就是劉璿 (音譯:Xuan Liu) ,一名華裔職業撲克玩家。打拚十年,她終於拿下了人生中第一個100萬大獎。Toronto Life報道了她的故事。
劉璿的媽媽在移民加拿大時,兜裏隻帶了$30加元。而如今,她不僅在世界撲克錦標賽中贏得了百萬元大獎,還在教其他女性學會大膽出手、贏得人生。
從中國移民到加拿大,媽媽帶著$30起家
1985年,劉璿出生於中國天津。她的舅舅在加拿大溫尼伯讀研究生,1988年便擔保母親前往加拿大,希望有朝一日能把全家都接出來。
劉媽媽初到加拿大時身上隻有$30,隻能靠在停車場、快餐店打零工為生。1990年,她終於將丈夫、母親和5歲的劉璿一起接來,定居多倫多。
小時候就愛“動腦子”的遊戲
劉璿從小就喜歡講究策略和技巧的遊戲。五歲時,她就開始和奶奶下中國象棋,後來又愛上了國際象棋。她著迷於那種“幾分鍾就能學會規則,但需要一輩子去掌握”的挑戰感,也喜歡那種已知與未知之間的博弈。
大學時期,她選擇就讀滑鐵盧大學的社會發展專業,原本想從事國際關係或法律方麵的工作。但偶然在電視上看到《Poker After Dark》《High Stakes Poker》等撲克節目,徹底被吸引住了。
電視上,牌桌前坐著一排看起來像牛仔的職業玩家,動輒玩的是幾百萬元的局。她心想:“他們看起來很厲害,但他們做的事情,我也可以。”
於是,她開始自學德州撲克的所有策略書籍,一頭紮進了這個世界。
用撲克牌打出學費
剛開始,她和朋友在家裏玩每人$100的小局。
作為第一代移民,從頭學英語的她學會了觀察人的肢體語言,這也成了她的牌桌優勢之一。
幾個月後,她幹脆在租住的四單元公寓裏自己辦起了家庭牌局,玩家大多是大學生,但也吸引了不少社區裏的撲克愛好者。起初一周一次,但後來幾乎天天開局,甚至打到淩晨5點。那時她每晚都能賺幾百塊,最後幹脆不上課了。
盡管靠撲克賺錢,她還是麵臨一個“兩難”:原本她是獎學金學生,但因為出勤不夠,成績下滑,一度被學校警告。於是她幹脆休學一學期,搬到尼亞加拉附近的青年旅社,每天打牌打了整整四個月,用贏來的錢交了學費。
靠技術也靠膽識
2012年,她從滑鐵盧大學畢業。除了打牌,她還開始學做短線交易,備考CFA(注冊金融分析師)來“安慰”母親。因為她媽媽希望她找一份更穩定的工作,還規定:可以出去打牌一年,之後必須“收心找正職”。
於是,她帶著自己贏來的$5萬儲蓄,飛去歐洲各國——意大利、西班牙、法國、英國、德國、捷克……一邊冒險一邊打牌。她把幾乎所有籌碼都壓上,心想“要麽翻身,要麽退場”。
幸運的是,她在那一年連拿下兩場$50萬大獎,雖然因為分成並沒全拿,但這已經足以證明——她可以做到!
媽媽也終於鬆口:“你可以繼續打牌,但我還是希望你做會計。”
從牌桌到地產中介,再回歸牌桌
2013年,劉璿被《世界撲克巡回賽》評為“最值得關注的新星”,也開始和888 Poker、Natural8等平台合作,成為推廣大使。
但到了2017年,壓力、感情失落和長期高強度比賽讓她身心俱疲。她決定暫時離開牌桌,拿了地產執照,在多倫多賣了幾年商業地產。
直到2022年,一個名為Poker Power的創業組織找上她,邀請她成為教練和董事會成員,專門教女性打撲克。
重新站上牌桌、帶領女性打牌,這讓她重新找回了熱愛。
打了10年,終於贏下首個百萬大獎!
雖然她打牌多年,每年都能掙六位數,但她始終不把撲克當作“朝九晚五”的工作。
她喜歡旅行、美食、高爾夫,也喜歡那種說走就走打高額局的自由感。
當然,她也經曆過“暴富+敗光”:最初賺了錢,她立刻帶家人去歐洲、巴哈馬、拉斯維加斯旅行。也曾因買入金額太高、一年燒完積蓄,直接“破產”。
直到現在,她才真正明白如何理智規劃財務。
2022年是她唯一虧損的一年——因為一手超級大底池失利,直接從盈利跌到虧損$20萬。但隨之而來的,是她職業生涯的巔峰!
今年,她在World Poker Tournament Global Slam賽事中拿下冠軍,贏得了$1,175,000獎金,人生首次百萬戰績。
這不僅圓了她長久以來的夢想,更讓她成為該賽事曆史上首位女性冠軍。
“別怕丟臉,坐上牌桌才有贏的機會”
撲克圈依然是個男性主導的世界,女性牌手不到10%。她曾經被男性玩家當麵譏諷:“你這麽凶,不會有人娶你。”
但她不在意。
她總對學員說:“別怕看起來笨。就像新手去健身房,剛開始都尷尬,但堅持下去,你會收獲技能、經驗和回報。”
她的終極目標,是完成撲克界的“EGOT”成就——贏下世界撲克錦標賽(WPT)、世界撲克係列賽(WSOP)以及歐洲撲克巡回賽(EPT)三項大獎。
她也希望能繼續通過自己的經曆,鼓勵更多女性勇敢地坐上牌桌——因為一旦你敢冒險,好事真的會發生。
加油,劉璿。加油,所有在奮鬥中的女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