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常說的偏科,比如我自己特別討厭生物化學,就也無法集中逼著自己去學,家裏也不給壓力,結果數理英語我可以班上前幾,生化幾乎全班墊底,所以屬於學渣,但我出國後反而越來越不錯。可能自信上來了?
另外歐洲中學教育可能有效避免這些,到了初二後分不同profile 不喜歡的學科可以放棄,比如俺娃就放棄生物,有同學放棄物理。這樣不吃藥也能按照自己喜歡得前行。
昨天搬家娃沒按照計劃把所有東西裝箱,他是答應我的,過去他那邊一小時搬家公司就來,他好像無所謂,我發現他把重要的都收拾了,其他亂七八糟的不大的東西他要不說放著下次回來拿過去。但是人家擔心的洗衣機能不能放進新的住所的櫃子裏。拖延症很明顯的。
那麽千人千樣如何去定義狀態就是Adhd. 另外集中精力的藥起了效果是否意味著強迫神經聽話但是是否損害了別的特質?
可能我,娃爹和娃都有或多或少的這些被忽視過的毛病治療,無法達到自己認知的職業高峰,但是我總覺得人要接受缺陷,換一條身體不受藥物控製適合自己的路?
藥是三分毒,俺媽常這麽對我說。所以受她影響多,總覺得吃藥要慎重